浅谈初中历史课的劳动教育

2020-01-06 23:17曾治国
科学咨询 2020年45期
关键词:历史课劳动历史

曾治国

(重庆市巴蜀渝东中学 重庆 404600)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1]我们从历史中总结,能促进个人和社会向前发展。历史作为初中学生的必修科目,正是体现了其重要性。当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号角,已经在教育战线吹响。因此,笔者尝试探讨在初中历史课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原因以及在历史课中如何进行劳动教育,以期在探索中取得进步。

一、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原因

(一)部分学生的劳动观念存在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与国际社会接轨,社会整体呈现积极、向上、健康的精神面貌。然而,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外来文化使得人们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观察发现,部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出现偏差,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现象。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个人发展必然产生重大的消极影响。这就迫切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纠正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新时代对学生的要求

2013年国际儿童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少年宫参加“快乐童年,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时强调:“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要从小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人的事要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要通过劳动磨练意志、锻炼自己。”李克强总理也在全国少工委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中指出:“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少年儿童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使他们懂得中国为什么坚持社会主义,在劳动中培养他们的毅力、耐力和勤俭节约的习惯,促进智力的发展,增强他们的体质,使他们懂得只有通过劳动,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国家领导人的不断强调,表明新时代对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在初中阶段进行劳动教育很有必要。

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职责,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从人类发展历程、古代人物身上获得感悟,树立以勤劳为荣、以懒惰为耻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劳动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调整好心态,获得全面发展,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成长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栋梁之才。[2]

二、教师在历史课中如何设计劳动教育环节

(一)强调劳动的作用

我在教学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时,利用课文中“相关史事”栏目所述:“人类由古猿演化而来……”先指定学生朗读,然后用PPT展示:恩格斯在1876年所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里,明确提出并全面论证了劳动创造人的原理。他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08页)。然后,我进一步补充:“从使用自然界现成的树枝、石块,到制作加工更为方便的木棒、石器,这就是从猿到人演化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因此,我们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要善于从各种劳动过程中总结思考、探索创新,这非常有利于大家的体质和思维的发展。”并且,我布置值周的清洁小组同学,要在一个星期结束后,给全班同学介绍扫地、拖地、擦墙砖的高效方法。这堂课所强调劳动的作用,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是极有作用的。[3]

(二)体验劳动的过程

我在教学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时,发现学生对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制作陶器有浓厚兴趣,于是临时决定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周末作业:模拟制作简易陶器。我给学生建议步骤:1.查询陶器制作流程;2.有条件的尝试去陶吧制作,自寻粘土制作,橡皮泥制作;3.作品展示。结果是惊喜的:学生展示的作品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器具和玩具。有的学生在制作的陶器上刻有花纹图案,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捏了几个老师的形象。课堂结束时,我给学生总结:陶器制作是原始手工业的主要内容,是农耕居民生活用具的主要来源。人类文明探索进程漫长而艰辛。这种适时地让学生体验劳动过程的课文还有很多,值得历史老师去发现和探索。

(三)收获劳动的成果

我在教学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时,安排了一些同学制作水浮式指南针、悬吊式指南针。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述科学原理、材料准备和制作过程,展示制作成果。学生的成就感极强。这不仅让课堂生动活跃,也让学生传递了劳动成果,感受到劳动的喜悦。

(四)参观历史遗迹或博物馆,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

在我国,大大小小的历史遗迹和博物馆比比皆是,如北京人遗址、都江堰、秦陵兵马俑、故宫、长城等等。2019年秋季,我校的研学旅行活动选在了历史文化遗址“白帝城”。我和学生目睹了巴文化和三国文化的文物陈列展示,感受到了家乡的先民通过艰辛的劳动,用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建筑文明。[4]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是在课堂教学中所达不到的。

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劳动的过程。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创设情景、言传身教,就渗透了劳动教育。劳动会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理品质,其教育必然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猜你喜欢
历史课劳动历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中学历史课外考察活动实践策略研究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