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霞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庆阳 745000)
教育部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先后出台一系列指导文件,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公共艺术课程的规定学分。我们都知道,没有审美教育就是不健全的教育。良好的艺术审美教育对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儿童认识、发现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品德和情感的发展。
面对近年来幼儿园教师短缺,幼儿教育师资需求旺盛的局面,一些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由于教育目标和职业方向把握不准,专任教师数量短缺,重招生和轻内涵质量建设,往往重视舞台表演,而忽视理论艺术创新等诸多问题。学前教育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审美教育常识和基本的艺术修养,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重视不够,艺术教学相对薄弱,影响了学前教育学生的长远发展。根据教育部对加强学校美育的文件要求,审美教育应作为必修职业通识教育课程、公共艺术和艺术实践课程纳入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塑造良好道德品行和培养职业情感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树立品德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政策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是教师的初心和使命,是学校的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做事,成为人格健全的人才。提高学前教育基础工程务实举措的质量,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目前,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艺术好、综合素质高的全方位人才,现阶段教学工作需要改革创新。首先,我们必须加强思想和职业教育,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观念。通过教育的引导,学生应该认识到学前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开端,对其生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教师要引导学前教育学生增强专业认同感,真正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儿童,言传身教,立志做好教师,教书育人。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教育感情,筑牢职业理想。学生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学前教育、美育等课程,通过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在学前教育机构深入观察学习、工学交替、亲身体验等方式,促进职业志向和行为素养的不断提高。最后,我们要创新实践活动,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借助校企合作机制和各种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对儿童、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园的认识和理解,解决学生从单纯爱幼到理性理解学前教育职业观的思维问题,牢固树立学前教育职业观,切实提高学前教师保养能力和整体素质。[1]
高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专业素养应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操守十项原则》的有关要求,结合学前教育机构对教师的需求和专业特点,切实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和师资能力培养。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方面仍存在一些弊端。突出问题是专业技能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教育理论课程等比例不相适应,音乐、舞蹈、钢琴等课程几乎占大部分课时,片面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艺术素养、教学能力和幼儿管理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明白,学前教育中的艺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表演者,而是为了所有的学生成长成才。我们要遵循技术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艺术与教育渗透的原则,处理好专业技能与教育能力的关系,按照幼儿教师的需要,在美术教育课程中,注重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来实现这一转变。我们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适当降低简单美术技能课程课时比例,增加美术教育通用课程数量,注重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师德水平、以及较高艺术修养和美育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第二课在大学教育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丰富社会生活十分有益。对于大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可用的空闲时间却非常多,可惜的是,大部分空闲时间都用来上网冲浪了。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学生加强美育、体育和艺术技能的教育和训练;不仅安排了第一课堂课程的一些职业学校,还安排了第二课堂课程,开展审美教育、体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技能发展、社区活动、读书活动,加强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选择参加声乐、钢琴、合唱、舞蹈、手工艺、简笔画、书法、普通话等相关的学生社团,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教育活动和教学,所有培训室和活动区均在课余时间和周末免费向学生开放。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艺术特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对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教师具有积极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