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方的配伍应用探讨细辛宣营之功

2020-01-06 19:50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仲景经方散寒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历代医家认为细辛性味辛温、升散燥烈,易损耗营阴,且有细辛不过钱之说。如明·缪希雍[1]在《本草经疏》中言:“细辛其性升散发燥,故凡病内热,及火升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然综观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运用细辛的经验可见,细辛并非单纯的辛烈偏激之品,如当归四逆汤治疗血虚寒厥证,其细辛用量达三两之多,若细辛纯为辛温燥烈之品,当非本证所宜。为不拘于细辛辛散走窜、温燥耗伤营阴之嫌,本文将通过整理《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及《名医别录》(以下简称《别录》)等中医药经典对细辛的阐述,结合仲景在经方中对细辛的配伍运用,探析细辛的辛润宣营之功。

1 细辛的气味功效讨论

1.1 细辛的功效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或华细辛的带根全草[2]。《本经》中记载细辛:“……百节拘挛……死肌。明目,利九窍。”[3]《证类本草》谓细辛:“得当归、芍药、白芷、芎、牡丹、藁本、甘草共疗妇人。”[4]《别录》谓其治:“……风痫癫疾……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5]进一步阐述了细辛利水道、通精气,祛除津凝血滞,令脏腑安和之功效。

1.2 细辛“辛以润之”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王冰[6]认为“辛性津润也”,针对因寒凝饮滞、气化失司、营血痹阻、卫阳失宣所致津血运行失司、输布不利,脏腑失去濡润而导致的燥证,常以辛味药扶助中焦阳气,进而升散津液以治燥,故曰以辛治燥。《灵枢·邪客》谓“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故百节拘挛、死肌及血不行即是营弱血寒、津液匮乏所致。《本经》所谓“百节拘挛”“死肌”[3],反映其津亏营弱、失于濡养的病机,说明细辛在配伍中能发挥辛润致津的特性,进而濡养官窍,可“明目利九窍”。《本草纲目》谓细辛“宣可去塞”[6],基于营弱血寒,则表邪、血滞、水饮等皆可闭塞玄府血脉。细辛能开腠理以利气机,通九窍以行气液,如此可令津液输布,营血流畅。综上所言,细辛“益肝胆、通精气”之实质,即宣发营血。

2 细辛宣营用方及适应证

细辛气味辛温,宣发营气,经方中常用细辛配麻黄开腠理以利气机,治少阴伤寒兼水饮;配干姜、五味子疏散津液,治寒饮伏肺咳嗽;配附子温化营寒,治阴寒内盛厥冷;配当归补血和血,治营虚血寒失养。结合《本草》《别录》之论述及经方配伍特点,仲景使用细辛之功可以归纳总结为:基于宣发营气,具有散寒解表、温化水饮、通阳行痹、和血安胎等四层功效。

2.1 细辛可宣营而散寒解表 细辛宣营而散寒解表的功效可见于经方当归四逆汤,《伤寒论》第351条,言当归四逆汤治疗“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主治血虚寒厥,即针对营弱血寒不能温养所致四肢厥冷。从条文“脉细欲绝”可知,本证以营弱为主,不能“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因而血液不得充盈血脉,以至于脉道涩滞。仲景在当归四逆汤中细辛的用量高达三两,若细辛纯为辛温燥烈之品,当非本证所宜。当归四逆汤中细辛配当归大枣以温润血脉、袪散表寒,细辛配桂枝生姜以解表散寒,仲景用细辛三两,说明细辛能宣散营血之虚寒与凝滞,印证《本经》所言可治“百节拘挛和死肌”[3]之论。明代医家方有执[7]在《伤寒论条辨》中言此方:“当归、芍药养血而收阴,通草、细辛行脉而通闭……细辛润之……”故可见细辛在当归四逆汤中起到解表散寒、辛润营阴之功。

2.2 细辛可宣营而温化水饮 细辛宣营而温化水饮的功效可见于经方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用于治疗寒饮郁肺证,此方由茯苓桂枝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化生而来。茯苓桂枝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源自苓甘五味姜辛汤,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第三十七条“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方用细辛温化水饮。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主治支饮,水去呕止、其人形肿的水饮病,方后注则强调其证应内麻黄,但是考虑到此时已经存在痹证血虚的病机,经方常用麻黄温化寒饮,但其辛烈伤阴,逆而内之必厥,恐不能滋荣肌肤,故弃用麻黄以防止营血再受耗损。此方中仍然保留使用细辛这味药,说明在营弱血寒的基础上,如果出现了虚寒水饮的停聚,可以用细辛来温化寒饮且有宣营之功。

再如小青龙汤方中运用细辛温散之性,下气破痰、温化水饮。《伤寒论》曰:“发热而咳,或渴……或小便不利,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是以小青龙汤治疗伴有发热口渴的寒饮咳喘证,《金匮要略方论衍义》云:“痰饮由水停也,得寒则聚,得温则行,况水从乎气,温药能发越阳气,开腠理,通水道也。”[8]病证虽见热象,究其病机仍属寒痰水饮所致,故遵照“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法则,以细辛行水化饮。

2.3 细辛可宣营而通阳行痹 细辛宣营而通阳行痹的功效可见于经方三黄汤,此方源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之附方《千金》三黄汤。《备急千金要方·诸风·偏风第四》记载仲景三黄汤治“中风,手足拘挛,烦热”[9]179。痹症多由风寒湿邪所致,细辛辛香走窜,蠲痹止痛效佳,《本草正义》曰:“细辛,芳香最烈……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通关节,外之行孔窍而达肌肤。”[10]三黄汤由麻黄、独活、细辛、黄芪、黄芩等五味药组成,用于治疗寒困湿阻、卫阳不宣所致四肢拘急疼痛。方中用麻黄、独活、黄芪以助阳散寒除湿,在此基础上配伍细辛宣发营气,其旨在通阳行痹而止疼痛、宣发气液而缓挛急。

2.4 细辛可宣营而和血安胎 细辛宣营而和血安胎的功效可见于经方白术散及补胎汤,白术散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此方能健脾养胎、温中祛寒,是治疗营虚血寒、水饮内盛而胎动不安者之良方。白术散方后注言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再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养胎第三》补胎汤,文曰:“若曾伤一月胎者,当预服此方。”[9]42此方用细辛一两,配防风、地黄、白术等八味药,方后注曰:“多寒者,倍细辛”。《证类本草》引《药性论》谓其治“妇人血沥腰痛”[4],由此可见在治疗对证的妇人病时,细辛是一味常用药。经曰:“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细辛气辛,配以温润和血之品,以气摄血而不散。妊娠病若见寒饮内盛,细辛非但不会动血伤胎,反有和血安胎之功,故可不惑于细辛燥烈之说,服之以和血安胎宣营。

3 细辛的使用禁忌讨论

3.1 细辛散寒宣营而非绝对伤营 翻阅历代医家对细辛的描述,不乏对其辛烈的偏性有诸多禁忌。如《本草经疏》中曰:“细辛其性升散发燥,故凡病内热,及火升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1]《雷公炮制药性解》言:“若因火热属阳证者忌之。”[11]《握灵本草》谓:“多用泄人元气。”[12]

细辛引起伤阴耗气等不良反应,往往是因辨证不当,用药失策导致的误治。临床上治疗阴虚咳嗽、气虚多汗、血虚头痛等虚证时,并非要禁用细辛,而是须谨慎选择并且合理配伍,采用合适的剂型来治疗。以经方中运用细辛宣营的用药配伍及适应证来看,巧妙地使用细辛来宣通营卫,非但可以治愈气血津液亏虚的病证,而且不会耗伤营阴。

3.2 细辛不过钱的说法与辨析 《中药辞海》转引宋朝陈承《本草别说》云:“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多则气闭塞不通者死。”[13]这是首次提出对细辛不过钱的用量限制。综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十七条方用到细辛[14],其用量均在二两以上,仲景并未在文中提及细辛会产生的不良反应,亦未提及细辛中毒的处理方法。有研究指出,细辛从汉代至北宋约八百年间的常用量范围为二十至三十克,纵观各个时期细辛用量变化,用细辛治疗咳嗽喘逆、肺寒痰饮等病证时用量较大,用于风湿痹痛证时用量亦较大[15]。因考虑宋朝多用散剂,后世拘泥“细辛不过钱”之说,是忽视了陈承对细辛限制用量只是针对 “生用”“单用”和“用末”,可见细辛的毒性与剂型也密切相关[16],故而细辛在此三种情况使用时必须注意用量,以免中毒。

4 结语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对《本经》和《别录》等中医药经典对细辛的阐述进行搜集整理,得到细辛辛润致津的特性,并在《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千金方》等经方的运用中得到印证。细辛气味辛温,可以宣发营气,令津液输布、营血流畅,有通阳、散寒、化饮、解表等作用。文中归纳总结了细辛四点宣营功效:第一,细辛可宣营而散寒解表,如治疗血虚寒厥证的当归四逆汤;第二,细辛可宣营而温化水饮,如治疗支饮的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第三,细辛可宣营而通阳行痹,如治疗中风历节的三黄汤;第四,细辛可宣营而和血安胎,如白术散和补胎汤。鉴于细辛辛热的特性,后世在使用细辛时常有诸多忌讳,譬如有“细辛不过钱”之论。通过分析仲景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使用细辛的方剂,探究其对细辛的用量、配伍及使用的规律,得知细辛可宣营而不伤阴,有辛润而通精气之妙。细辛开腠理以利气机,通九窍以行气液,治疗营虚血寒而凝滞者,此为细辛宣营之功。

猜你喜欢
仲景经方散寒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千年“经方”祛病痛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老干爹” 难追老干妈
艾草
仲景食品首发过会面临经销商流失等多重风险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
培养“仲景学子”的几点思考
胃泰灵
仲景辛味药配伍规律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