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新华
(福建省南靖县第四中学 福建南靖 363601)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深入,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对我国目前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日常学习中。思维导图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具有可视化的特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对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但是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特征,同时涉及到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们在日常学习时,经常会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在教材的编排上,延续了小学教材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各个模块之间的知识相互之间无法实现有效连接,基本上都是散落在不同的章节。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在其中的合理应用,可以将图模块当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以一种相对比较完整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对学生们的逻辑意识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展开中,通过对思维导图在其中的合理应用,可以引导学生们根据教师提出的主题对思维导图进行合理的绘制[1]。学生们可以自己主动进行分析,传统形式下教师一般都是以“填鸭式”或者是“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整体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时,由于个人的差异性比较明显,尤其是在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等各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将自己的潜能进行不断激发,调取脑海当中与中心知识点具有关联的知识内容,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思维导图的绘制和具体应用当中。为了体现学生们的地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安排讨论时间,让学生们相互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以此来实现思维的激发和碰撞,有利于学生们数学知识记忆的强化。
比如“几何”一直以来都是数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几何知识当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内容,尤其是点线和点线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利用思维导图对几何知识进行整理,知识点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以一种更加清晰和完整的方式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有利于学生们的记忆和学习。比如将“全等三角形”作为思维导图中的新知识点,以此为基础,可以逐渐分解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性质、角分线的性质等。在全等三角形方面又可以将其继续分解出直角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等相关知识。学生们在看到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对应的定义以及公式自然而然就会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中,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数学学科当中涉及到的诸多知识点,通常情况下都是以简单逐渐复杂的形式进行分布,最终以螺旋式的形势进行不断上升。与人们对于各类事物认识时的本质具有一致性,与数学的整个发展历史进行结合分析时,不难看出很多数学知识其实都是来自于生产生活。但是数学可以将生活当中的知识进行高度凝练,因此数学学科当中涉及到的逻辑性以及概括力与其他学科相比要更高一些。对于初中生而言,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其自身的数学知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就必须要对学生们的抽象、概括力进行有效培养,这样才能够从中把握住知识的本质。循序渐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学科现实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合理应用,引导学生们学会如何把握关键词。将相关知识点当中的语句或者是段落等,逐渐转化成为关键词[2]。这个词语是对相关信息的一种高度理解,同时也是最终整合后的结果,可以保证学生们能够在提炼后对这些词语进行牢牢的记忆。长此以往,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在学生们教学实践中的合理应用,有利于保证学生们的整体抽象概括力得到有效提升。以此为基础,有利于提前为学生们的数学模型思维建立打下良好基础。比如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在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时都相对比较困难。由于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内容过于抽象,同时知识点又非常的琐碎,所以学生们很难从中找到突破点。学生们如果没有学习思路,就很难深入对数学知识进行了解。这种形式下要想从根本上帮助学生们快速解决该问题,可以对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相关特点和性质的关键词进行提取。以此为基础,有利于实现对思维导图的合理构建,这样能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知识网,为学生们的理解提供清晰的思路。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引进和应用,不仅能够对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而且还可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们自身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当提高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将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解题思路,提高学生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们的整体学习效率和质量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