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06 07:26
科学咨询 2020年47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法治道德

王 成

(重庆市武隆区文复苗族土家族乡中心小学校 重庆武隆 408507)

小学年龄段的孩子们,性格正处于发展阶段,稍有不慎就会使其走向偏路。教学中将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纳入小学课程,就充分说明道德素质培养要及时抓起,为了能使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更好的学习这一学科,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提出显得很及时。生活化教学法的引入,使孩子们能够更好地通过生活实例去理解书本知识,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向好的方向发展。

一、生活化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可行性

(一)生活化教学促进道德素养的提升

顺应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当代教学的实践。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教学中,不妨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联系生活实际,纠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坏习惯,也是对学生们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1]。例如:在学习到《吃饭有讲究》(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展开一场小型的辩论赛,就“吃饭的时候该不该说话”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下,通过辩论的方式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在讨论过后对学生们表现要予以肯定,对观点不正确的一方要给予正确引导,让其明白其中缘由,引导其抛弃错误的观念。由此看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对书本知识的吸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广泛的应用。

(二)生活化教学对课堂效率的促进作用

道德素养不仅仅表现在个人行为习惯当中,在家庭氛围当中,如何扮演合格的一员,对我们的素质培养也是一种考验。例如:在学习到《干点家务活》(一年级道德法制下册)时,教师仅仅通过说教的方式,是无法让学生们感知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义务,如果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将此课题作为课后实践,让学生们回家后,主动进行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子,洗碗,等简单的家务。在第二天的教学中让学生们踊跃发言,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与感想,由此来提高孩子们的家庭责任感,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质修养。从而对书本知识得到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其课堂效率,对其教学质量得到很好的提高。

二、传统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的对比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欠缺之处

首先,对小学生来说,对于枯燥的文字理解过多的取决于字面意思。传统的教学模式形式过于单一,过多的局限于文字传述,对于小学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很难深层理解的,其学习模式也过多的表现为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仅为了应付考试。其次,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与社会的接触面较小,单凭借书本知识无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达到预想的效果。

(二)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利用

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辅助性课程,在教学安排中的课时并不是很多,仅依靠传统模式开展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能够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这就有了新型的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2]。例如:在学习《装扮我们的教室》(二年级上册)这一课堂中,老师结合生活化教学方式,让同学们自行为班级进行设计,用现有材料对班级环境进行改造,让他们在自己动手的同时,体会到集体荣誉感,感受到团体的力量,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其道德修养,再比如:学习到《心中的110》(三年级上册)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切身去体验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在危险之中如何进行求助,让自己与他人及时脱离危险。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道德素质的培养,以及对法律知识进行有效传播,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生活化教学在实际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从生活习惯开始着手改善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初期,教师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例如:在学习《不做“小马虎”》(一年级下册)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自己的着装检查,观察一下有哪位“小马虎”将纽扣错位了,衣服穿反了等,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并告诉其做事要认真仔细,不可以马马虎虎,马虎是很容易出错的,这样既让孩子们有效的接受课程知识,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适时开展实践活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的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去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3]。例如:在学到《大自然,谢谢您》(一年级下册),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课外实践活动,进行一次“春游”,让孩子们切身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能够更好地与大自然亲近,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者应当及时有效地将其应用到日常教学中,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途径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