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小霞
(重庆市垫江县桂阳小学 重庆 408300)
回忆起来,笔者当小学语文教师已经十九年了。十九年风风雨雨,十九年感慨万千。有过授人以渔的成功喜悦,有过不如人意的曲折坎坷;有过培养人才的幸福心情,有过身心俱疲的痛苦经历。从总体上看,我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用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上。其中,有几点作文教学的经验可以谈一谈。
一是持续推进思想时代化。古往今来,文章被称作“载道之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时代风云波澜壮阔,思想创造博大精深,文章写作紧跟时代。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深刻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在校园里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始终发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积极撰写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文章。坚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注重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日常写作,在字里行间、遣词造句上下功夫。
二是持续推进指导精准化。增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实现指导写作的精准化,才能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实际作文教学工作中注重方式和方法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力求让每一位学生常学常新、常思常新、常悟常新、常写常新。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写作指导的全过程,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生自身原因造成的问题、教师教学方法造成的问题、家庭原因造成的问题、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等做到分类研究。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小学生写作存在的复杂问题中把握具体指导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作文教学工作的指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写作教学实践发展的必然性。聚焦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指导办法,做到方案精准、实施精准、指导精准。
三是持续推进阅读自动化。叶圣陶说:“人生一辈子阅读,其实是一辈子在积蓄中,同时一辈子在长进中。”阅读自动化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为作文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坚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促进他们把阅读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自觉阅读、主动阅读、终身阅读。精心选择《诗经》《论语》《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国学著作,做到每日必读、每日必诵,专心致志地阅读、细嚼慢咽地感悟,把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结合起来,着力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切实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效防止零碎化、片面化、简单化、粗浅化。注重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与此同时,坚持开放阅读,对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都要强化自主阅读,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
四是持续推进体验生活化。陶行知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处处是教育,生活处处有文章。收入稳步提升、优质医疗服务、教育公平、住房改善、优美环境和洁净空气等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是写好作文的现实源泉。教育引导广大小学生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诚心诚意做人民群众的小学生,做社会生活的小学生,虚心向基层群众学习、向百姓生活学习。坚持从基层群众的劳动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把所见所思所感付诸在自己的笔端,努力为人民群众抒写、为社会生活抒情,书写出温暖人心、感悟生活的优秀文章。积极运用生活化的场景、日常化的活动、具体化的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一个家庭的生活中生根、在孩子们心中铭记,转化为写作的实际行动。
五是持续推进练习常态化。“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练习写作文要有耐心恒心,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坚持常抓不懈、坚定不移,切实把作文练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到写作常在、形成常态。坚持严格教育和精心指导结合、激励鼓励和监督约束并重,完善小学生日常写作评价和督导机制,努力构建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常态长效机制,切实在打基础、补短板上下功夫。采取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办法,不断激发小学生勤于写作、善于写作的内生动力,把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写作活力充分发挥出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写下去,形成天天记日记、经常写感想的生活方式,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提高写作的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