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泽琳 王燕平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慢慢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是我国的重中之重。以山西省中小学班级合唱展示活动为例,具体分析音乐实践对中小学生素质的影响。
[关 键 词] 班级合唱;中小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0-0178-02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进一步引导我省广大青少年学生抒发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19年全国中小学班级合唱展示活动的通知》,我省组织开展了2019年全省中小学班级合唱展示活动。
一、开展班级合唱活动的目的
班级合唱活动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了我国教育方针,以树德育人为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全面展现了我国中小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远大志向。此次活动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培育了我国中小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的精神风貌,提高了综合素质,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在他们心中高高飘扬。
(一)以育人为本
此次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教育丰富生动地融入活动当中。合唱艺术通过对中小学生的浸润、感染和熏陶,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二)面向全体中小学生
活动必须以班级为基础,以合唱为主要形式,以育人为根本,强化审美体验为目的。不仅要注重团体合作,也要鼓励个性的表达,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参与到班级合唱活动中,成为受益者。
(三)保留校园文化特质
活动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征、新时代校园文化特色、现代教育特质以及我国中小学生的特点,把握班级合唱活动的正确方向。此次活动要杜绝娱乐化、功利化、成人化,努力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开展班级合唱活动的过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校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制定了活动方案,提供经费保障,完善工作机制,增强活动实效。活动坚持勤俭节约,务实创新,力戒形式主义。活动以市为单位,由市教育局择优统一报送。每个市推选出五个以各市学校班级为单位的作品,最终评审展播。
(二)落实安全责任
各地各校筑牢了“安全第一”的意识,明晰活动安全工作的责任归属,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预案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活动的政治安全、人身安全、演出安全等。活动以上传视频为主要形式,减少了人员密集活动,大大削弱了安全隐患。
(三)加大宣传力度
坚持育人导向和正确舆论导向,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活动的特点和亮點,拓宽覆盖面,扩大影响力,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展播结果在山西基础教育网“歌唱伟大的祖国”活动页面进行展播,评审结果在省教育厅官网公示。
三、班级合唱对中小学生素质的影响
(一)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品质
合唱具有系统化、规范性的特点,是一种具有创造力的团体活动。它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从而激发中小学生的想象力。集体智慧在合唱中迸发,个人热情和积极能动性得到激发。在合唱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守合唱的基本规则,比如眼睛要时刻跟随指挥移动,身体不能乱动,合唱时应跟随集体唱歌的节奏而不能够随意即兴发挥等。由此可见,学生进行合唱,不仅能够提高其集体适应能力,还能够提高自控力[1]。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的自信心两方面。中小学生学习与爱国主义有关的合唱作品,对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有着显著作用,从而提高了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合唱是一个注重统一,注重学生默契配合的集体活动。如今的孩子大多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结,这和当前越来越多家庭均为独生子女有一定的联系。合唱可以有效地培养中小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通过个人演唱的方式,能够明确每名学生在演唱中的不足,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提高整个合唱团表演的效果,充分发挥出个人在合唱中的价值,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不同的方式,如日常排练、舞台演出、外出比赛等方式组织活动,可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使其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2]。
在排练合唱时,指挥是最重要的,所有人必须听从指挥的命令。合唱成员共同表达一首作品时,首先最重要的是互相倾听彼此的声音,在倾听的这个过程中初步建立起了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团结观念。每个成员必须团结统一,奋力协作,才能合唱出一首完美的音乐作品。如果成员都按照自己的个性演唱,没有团体意识和集体概念,这首作品就是混乱的,就是失败的。因此合唱不仅仅是一首歌,更重要的使团员学会团结合作,将“合唱团中没有我,只有我们”的精神贯彻到底[3]。
(三)有利于提升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有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因为中小学生年龄小,对美的概念不清晰,还无法真正分清什么是美,他们的审美能力普遍很低。因此,学校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此次班级合唱活动不仅丰富了中小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而且培养了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更加了解世界上真正的美。所以合唱作为一项集体的艺术活动,在中小学生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进行合唱活动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判断事物美、丑的能力,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每个音乐作品均具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因此要鼓励学生从音乐作品题材、风格、曲调等方面出发,发现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中小学生保持一颗童心纯真地看待事物本身,发掘生活中的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4]。
(四)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合唱可以与其他各类学科联系起来,促进各学科的发展,而且能满足素质教育相关标准,达到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教育的目的。在中小学教育的过程,适当地开展合唱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其他学科的综合学习,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还可以将合唱和其他学科相联系,形成有体系的教育架构。合唱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自控力等综合素质水平。将合唱所提高的各种思维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将音乐教育实实在在和其他学科融合起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5]。
此次班级合唱活动使中小学生发掘了自身的潜力,发扬了自身的优点,弥补了自身的不足。经过比赛的锤炼,学生更好地接受了合唱这一形式,在训练中体会团结协作的精神,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体现了合唱的质量和班级合唱的水平,也无形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完全做到了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四、结语
现阶段音乐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与其他教育方法相比,音乐教育可以表现出人的文化修养,反映出社会的文化意识[6]。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丰富思想感情,还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身心的放松。音乐实践活动可以使中小学生拥有健全的心理品格,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最终实现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弘扬艺术教育,多开展中小学生音乐实践活动,为我國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并不是利用传统枯燥的方式一味地教育学生唱歌,而是利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各种歌唱知识不断地穿插到中小学音乐教育课堂中,让中小学生能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更多与音乐有关的大量知识,并对所了解及掌握到的音乐知识进行有效运用,这不仅能够起到舒缓身心的作用,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7]。
参考文献:
[1]王军.合唱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J].当代音乐,2019(7):17-18.
[2]王志远.浅谈合唱教学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8(1):169-170.
[3]翟俊豪.合唱教育在中学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探析[J].黄河之声,2019(12):136.
[4]吴艳.合唱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实施途径[J].新课程导学,2017(27):28.
[5]王丽.合唱对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魅力中国,2017(6):119.
[6]刘毅,陈钰,黄美锐,等.试论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影响[J].北方音乐,2019(16):149-150.
[7]邓颖贞.歌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探讨[J].黄河之声,2019(16):128.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