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王国维《人间词话》论境界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在两宋词坛,辛弃疾浪漫神奇的“造境”作品,其思想与艺术成就最高。本文把辛词的“造境”分为三类:其一是抒写他与自然山水花鸟结为知音,性灵契合,人与物化之作;其二是作者运用神话传说描绘自然景物或表现自我梦天游仙的奇幻经历;其三是继承和发扬屈原《离骚》等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模仿之作。
关键词:辛弃疾;造境;浪漫;神奇
王国维《人间词话》论境界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1}指出词人创造意境的方法,有造境与写境,亦即西方诗论所说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笔者曾撰《论宋词浪漫神奇之“造境”》一文,从远大理想与高洁人格的诗意抒写、营造浪漫神奇意象境界的艺术、屈原与“三李”诗歌传统的发扬三个方面展開论述,但并未对宋代词人的“造境”作个案研究。{2}近日,笔者研读辛弃疾词,发现有二十多首属于“造境”之作,在数量上已超过了擅长“造境”的苏轼,更超过了有“造境”之作的李清照、张孝祥、刘过、姜夔、刘仙伦、刘克庄、吴文英等人,而辛词的“造境”之作,其思想与艺术成就也最高,值得作专题探讨。
一、与山水花鸟为知音亲密交往
辛弃疾是一位胸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远大政治理想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一位兼具文才武略的英雄词人。他性格豪爽,激情充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又有丰富、超凡的想象力与幻想力,因此,比一般词人更喜欢也更擅长创造浪漫神奇的意境。在他的稼轩词中,反复不已、意气飞扬地声称或柔情倾诉他与青山林泉、花鸟风月的深情厚谊,一次次地把这些有生命或无生命的自然物称为与他性灵相通肝胆相照的“知己”与“盟友”。这在两宋的诗人与词家中,是表现最突出的。你听,他说:“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鹧鸪天·博山寺作》)③“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他对青山的感情尤为强烈、深厚。你听,他说:“青山幸自重重秀。问新来,萧萧木落,颇堪秋否?”(《贺新郎·用前韵再赋》)“万事新奇,青山一夜,对我头先白。”(《念奴娇·和韩南涧载酒见过》)“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邑中园庭,仆皆为赋此词》)当稼轩不只是诉说他对这些客观自然景物的喜爱,而是飞腾起想象与幻想的灵翼,生动活泼地描写他与青山碧水、明月鸥鹭的对话、交往情景时,也就展现出超现实的浪漫主义的“造境”。请看《水调歌头·盟鸥》: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此词是稼轩被人诬告弹劾落职后初隐上饶时作。词中抒写他对自己筹划营造的带湖新居的由衷喜爱与隐居生活乐趣,也流露出他忧虑时世感叹救国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词人表白他要与湖山鸥鹭为伍,回归自然。全篇大部分篇幅写他与鸥鹭结了盟,对鸥鹭说盟誓之后,就不要互相猜疑,又让鸥鹭去请白鹤一块儿来欢聚。词的下片,生动地描写白鸥“破青萍,排翠藻”,十分调皮,然后站立在湖边的苍苔上。“窥鱼笑汝痴计”二句更风趣并有戏剧性:词人嘲笑白鸥只顾着痴痴地窥鱼待机捕捉,却不领会他举杯相邀的心意。稼轩以浮想联翩的艺术构思,妙用拟人化手法,把他与白鸥的活动作为全篇的中心来表现,创造出“人与物化”的超现实意境,超越了前人陶渊明、李白、杜甫以及同时期的陆游在诗中对鸥鹭的简略描写。其中“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三句,套用《左传·僖公九年》所载古人盟誓之词语,更是大胆的创新。对此,宋人陈鹄赞为“新奇”{1},清代李调元评曰“颇有稼轩气味”{2}。
再如《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平章了,待十分佳处,着个茅亭。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
此词是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秋,作者由福建安抚使再次被弹劾而罢官,回到带湖,往瓢泉所在地期思卜筑而作。上片描绘期思秀美的山水风光,尽管有比喻有夸张,但基本上是“写境”。作者把青山比喻为十里长的翠色屏风,从山中奔泻而出的大瀑布宛若千丈白虹,从晴空垂下。其后自比为杜甫返回草堂和陶渊明隐居柴桑,抒发重回田园隐居的喜悦,又以老鹤高飞、一枝投宿,嘲笑蜗牛戴屋而行,表明自己随遇而安,不为物累,持逍遥旷达的人生态度。下片运用拟人化手法,以灵动遒劲的笔法,赋予青山以诗人的性格和感情,说这意气峥嵘的青山为了欢迎他的归来,竟然显得格外妩媚。它还懂得驱使花鸟云水,对作者频频前歌后舞,暮送朝迎。青山的殷勤逢迎,使作者的逸怀浩气陡然升起,对青山说:我是个酒圣诗豪,怎么能够没有权势?我从今天起要驾驭你啦!词情至此达到最高潮,不料陡然一落千丈,结韵却写他在清溪上被山灵嘲笑:你是一事无成,才白发归耕!词情由明快喜悦豪迈,转为失意沉郁悲凉。全篇由“写境”到“造境”,稼轩以丰富复杂的情思与大胆奇妙的幻想,营造出一个雄奇妩媚兼容、豪放悲愤并出的词境。
以上所举二例,都是长调慢词。稼轩在篇幅短小的令词中,也能营造出浪漫神奇意境。例如《生查子·独游雨岩》: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此词写他独游博山雨岩所见所闻的幽美景色。全篇词眼是个“清”字。上片表现溪水之清。人在溪边走,影子就倒映在溪水中,就连天上的行云,也飘落到清溪底了。因此人也走进了白云之中,也就是走到了天上云端,飘飘欲仙。下片表现溪声之清。词人在这清幽的溪上兴奋高歌,盼望有人应和,但四周杳无人影,只有空谷传来清亮的声音,发声的既非鬼怪亦非神仙,而是这条清溪的桃花水,用它那潺潺悦耳的流淌声与孤独的他相应答。稼轩在此词中以无人唱和,只有深山清溪回应,含蓄地表达他在现实社会中缺少知音的孤寂苦闷。而对清溪与桃花水绘声绘色绘影的描写,也有意使人联想到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唐代诗人王维的《桃源行》,感受到这比仙境还幽美的雨岩清溪。作者用笔空灵流畅,在短小篇幅中,有意重复“溪”“行”“天”“云”“非”“清”等字,使词作增添了民歌自然、复沓的情调。看似是“写境”,其实是营造出一个幻境、仙境、灵境。
与上首同时创作的同调词《生查子·独游西岩》更是表现词人与青山、明月性灵、品格、志趣完全相融: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上片借青山抒情。词人先招邀青山,山不来。词人说:你太高傲了吧,还有谁怜惜你呢?后二句写正逢岁晚,青山就呼唤词人到溪边住,相依相伴,共御岁寒。下片借明月言志。山头明月,原本在碧天高处。突然由山头走下来,夜夜都进入清溪中,原来它是被词人读《离骚》之声打动和吸引,凝神专注倾听他朗读。词人巧用清溪里的月影代替月亮,显示他专注于读《离骚》而无心仰天望月,并使月在溪中倾听的行为更自然合理。而词人与明月夜夜同学《离骚》,含蓄地抒发人与月都怀着政治失意的牢骚和悲凉。此词“唤我溪边住”到“夜夜入清溪”上下衔接,桴鼓相应,浑然一体,情味深长,可谓小中见大的“造境”妙品。
我们再读一首《鹊桥仙·赠鹭鸶》: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任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此词似乎通篇是词人对盟友白鹭的劝告与赞赏。这种人与物谈话的写法就是浪漫、超现实的。词人直呼溪边食鱼儿的白鹭前来,对它说溪中鱼儿已寥寥可数。作为主人我怜惜你,你也要怜惜鱼,要物我欣然相处。下片他告诉白鹭,在白沙远浦的青泥小洲中有无数跳舞的虾鳅,任由你飞去饱餐一顿再飞回来。显然,词人在强调物我欣然相处时,并没有泯灭善恶美丑。词中的鱼儿和虾鳅,分别是善类和恶类的象征。
词人在结尾把饱食归来的白鹭描写成一个头上白羽迎风飘飘的斗士,就表达了他惩恶扬善的正义感。这首寓言般的小令词,写得风趣幽默,形象生动活泼,蕴含着深情哲理。王兆鹏先生评赞道:“是宋代一首罕见的生态词,词中表达了辛弃疾自觉而明确的生态平衡意识……八百年前辛弃疾就有这样超前的生态观念,不能不令人惊叹敬佩!”{1}在稼轩词中,还有一首把高标直立不畏严寒的青松看作知己倾诉心声的小令《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醉”字是此词之眼,全篇写醉态。上片是写他有意进入醉乡贪欢取乐,其实是借酒浇愁,借醉抒愤。作者说古书全无是处,是用反语讽刺和针砭当时政治上没有是非,把古人的至理名言都抛弃了。下片专写醉态。作者在醉眼朦胧中向松树询问自己醉态如何,其后又怀疑松来搀扶,于是以手推开松,喝之使去。作者写醉中的幻觉、疑觉和动作,憨顽逼真,显示出其独立、倔强的性格。境界迷离奇幻,独具一格,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正如清代李濂《批点稼轩长短句》所评:“清狂老子好作奇怪语。”{2}
以上所论,都是表现词人与景物结为盟友、成为知音;相互交流、问答、关怀、体贴;共同行动;性灵契合、人与物化、融为一体,是稼轩词第一类浪漫神奇“造境”之作。
二、梦天游仙的奇幻境界
稼轩词第二类浪漫神奇的“造境”之作,包括两种,一种是以雄奇飞动的意象并融入神话传说来描绘山水景物以造境;另一种是直接表现自我梦天游仙的奇幻经历。我们先看第一种,例如《满江红·题冷泉亭》: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 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
这首咏杭州冷泉亭山水风光的词,作于乾道六、七年(1170—1171)间,时稼轩任临安司农寺主簿。词的上片写冷泉亭周围环境以作铺垫和渲染:通向飞来峰的两旁,是高大挺拔的树木,它们像戴冠垂缨的官吏,仪表堂堂,夹道挺立。接着三句,写山涧泉流琤琮,像东下的群仙衣上环珮叮当作响。以下四句写飞来峰,形状如灵鹫飞堕地上,于是西湖之滨,矗立起千丈青色峭壁。不知是何年,仙人用玉斧削成这座神山,沧桑变幻,现已无人能识。以上描写,比喻夸张、虚实结合,表现一个清冷、幽深、仙气氤氲的奇特环境。下片写冷泉亭,因为亭边的山木美石都很湿润,秋露结成的水点像琼珠向下滴落。词人横跨过这高高的亭子,但见泉水澄清如碧玉。美景激发出词人的豪兴,他情不自禁喝酒醉梦,感觉神鸟鸾凤的身影也随着摇动,他引吭悲歌,却又怕使水中的怪兽伤感哭泣。这冷泉亭景色与北方家乡历城风光极为相似,他却长期回乡不得,至今仍在南方作客,胸中充满了不能北伐中原收复故土之“恨”。全篇绘景写实与幻想相结合,引人入胜,创造出一个清奇灵幻使人由乐生悲的意境。
这一类词的第二种写词人梦天游仙之作,《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尤为典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词人起笔即把圆月比为重磨的飞镜,写出了中秋月的格外皎洁明亮。“飞”“转”“磨”三个动词连接呼应,尤显其灵动之美。接韵即转笔写他把酒向月中女神嫦娥提问:白发欺我,肆意生长,奈何?这一问,问出了他对宇宙永恒人生苦短的忧思,更问出了他对于抗金复土壮志难酬而岁月飞逝的苦闷焦躁。换头词情如奇峰陡起,词人幻想自己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山河。但在今夜的明月下,却无法看清,原来是被月中桂树的阴影遮蔽了。于是他要砍掉桂树,使山河重光。显然,这月中的婆娑桂树,象征着造成祖国山河残缺不全的黑暗势力,包括入侵的金人和南宋朝廷的投降派。词人飞腾起瑰奇的想象和幻想,运用隐喻与象征手法,成功地营造出一个寄托遥远情味隽永的浪漫“造境”,以小令词写出了統一祖国山河的宏大主题。再如《水调歌头·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这首词借梦境抒怀。除了结尾,几乎通篇都写梦境。词人梦中飞上了天空,摩挲素月,俯仰之间,人世已过千年。接着有“客”来相告,说是他遇到了李白、苏轼,相约到更高更远的天上去。于是词人欣然与他们同往。飘飘飞到了北斗之旁,便以斗勺酌酒,四个人开怀痛饮。在酒酣耳热之际,他们小声吟唱,唱他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遨游太空,灵魂像鸿鹄一样飞到最高天,尽情地观看这天圆地方的世界。当他们还想再唱一遍时,词人却突然惊醒,发觉自己还是躺在博山的小茅庵中,于是推枕而起,独自思索人间之事为何如此不如人意,宛如月亮的暂满还亏?最后他用美人娟娟远隔秋水、可望而不可即为喻,切合词的题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更表达了理想难以实现的惆怅。全篇在写梦境中突破了生死、古今、远近、天人之别,想象丰富而奇幻,其中写他“摩挲素月”、以北斗为勺酌酒,意象奇伟,气魄宏大。词中化用了《离骚》、苏轼、贾谊、杜甫诗文中的语言,以其心胸为炉熔化之,语如己出,足见才力非凡。在写作了《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之后,稼轩又写了一首《千年调·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词曰: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前导,叫开阊阖。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作者开山径得石壁,“棱层势欲摩空”{1},自以为是上天所赐,在喜悦、兴奋中幻想自己乘着神马飞入太空,“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还使雷神丰隆作开路先锋,叫开了天门,在天国里上下周游,游览了仙山玄圃,观赏了万斛泉水与千丈仙石。天帝以隆重仪式迎接他,在瑶池设宴款待,众多乐工奏起仙乐。天帝亲自斟酒,还高兴地对他说:“我要将苍壁赐予你。”詞的最后三句,写他在天宫过着美好生活,但仍深情怀念故土,致使随从和神马都悲伤起来,于是辞别天宫,恍恍惚惚地回返尘寰。这首词化用了《史记·赵世家》所载赵简子梦游天国的故事,又用了《离骚》中的一些情节和语句,并经过加工、改造和融会创新,创造出一个神游天外的浪漫神奇“造境”,借以表现他的积极用世思想、为国立功抱负与他被罢官隐居的矛盾苦闷。清代李佳《左庵词话》卷下评:“用笔如龙跳虎卧,不可羁勒,才情横溢,海天鼓浪。”略显空泛,但评赞颇高。{1}
三、模仿屈原的浪漫诗歌传统之作
辛弃疾最崇敬的古代诗人是屈原和陶渊明。他说:“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尤未歇。”(《喜迁莺》)又说:“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念奴娇·重九席上》)“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鹧鸪天》)如果说稼轩的“写境”之作,主要是学陶渊明田园诗清真朴素、生动自然的风格,那么他的“造境”之作,明显地继承了屈原《离骚》等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请看《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酹》:
听兮清珮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愧余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箪瓢些。
这首词是作者退隐瓢泉期间之作。首韵以玉珮叮咚形容泉水奔流时的声音清脆,次韵用明镜照见秋毫形容水色清亮,以下转入对瓢泉的劝说。他一劝瓢泉不要出山,以免受到山外浊水污染而生出蓬蒿;二劝瓢泉不要去为那以人肉为美食的虎豹解渴,宁愿留在此地供猿猱饮用;三劝瓢泉不要与他水合流进入江海,为覆舟杀生推波助澜。这三劝层层推进,在劝告泉水中抒写出高洁自守的情怀。过片写路险山高,慨叹自己幽居无聊。其后两韵为已经流逝的泉水招魂,一招它归来为自己酿造解愁的松子美酒,再招它回来为自己煮出芬芳滑爽如云膏的醒酒茶。这两招隐含着词人追求芳洁的志趣。结韵进而直接表明他厌恶污浊的现实环境,甘愿追步孔门弟子颜回,安贫乐道,过箪食瓢饮的简单纯洁生活。全篇模仿《楚辞·招魂》一体的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对泉水劝说,又用《招魂》的语尾“些”字作为后缀的韵脚,与其前的平声“萧肴豪”部韵脚形成更和谐的双韵,这是一首兼具屈原楚骚的情操美、“造境”美与音乐美的佳作。
稼轩的《山鬼谣》,更是一首直接学习、模仿屈原诗歌的精神与意境创造的绝妙好词,词云:
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笑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神交心许。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此词也是稼轩闲居瓢泉之作。词题为《雨岩有石,状甚怪,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今名》,《山鬼谣》即《摸鱼儿》。《九歌》是屈原所作,其第九篇名《山鬼》,歌咏一位寂寞的山中女神。稼轩采取了《山鬼》中人神之恋的抒情方法,写他与这块绰约有仙气的石头“神交心许”,使全篇境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起句突兀问雨岩何时飞来,问得浪漫怪诞,更妙在以“西风落日无语”作答,渲染了神秘荒古、冷峻阴森的环境气氛。“溪上路”一韵,写他独自前来观赏雨岩的经历,表明雨岩处于偏远之地。接着写他希望雨岩举杯邀约他共饮,但雨岩未起,却是山鸟飞来把他放在雨岩上的杯子踏翻了。这几句即事抒情,风趣幽默,又神秘奇幻。过片补叙昨夜龙湫风雨,这被他称为“山鬼”的雨岩巨石,竟然翻飞起舞,在四更时巨石曾变成吹灯的山鬼,发出奇怪的呼啸,把世间一般儿女都吓得胆战心惊。在词人的神笔下,怪石具有超自然的巨大力量,有惊世绝俗的精神气魄,与词人心灵相通。词人感觉巨石依稀在向自己问安:“您拄杖清游真够辛苦。”从而觉得他与它精神相通、心意相许。结韵拓宽并升高词境:词人表示要与“山鬼”一起乘鸾驾凤,“诵我《远游》赋”,携手云游万里。《远游》是屈原《楚辞》的篇名。词人在这里表明他要追求并发扬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稼轩词中还有一首《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也是游雨岩所作,其浪漫神奇的意境与《山鬼谣》颇相似,词云: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东风晓。
稼轩在这首词中成功地学习了屈原在《离骚》中运用比兴寄托之法,以香草美人自喻,抒写政治失意与缺少知音的满腹幽愤。《离骚》云:“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又云:“纫秋兰以为佩。”词人也满怀深情地采撷兰花为佩,以形容自己的才高性洁。“空谷”一句,既是实写雨岩环境,也是借以怜惜自己的幽独。《离骚》云:“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词人也在无人的空谷自怨“蛾眉巧”招嫉,其实是怨自己因兼具文韬武略之才而遭到政敌的无情打击。接韵写这位幽居空谷的美人用宝瑟弹出了千古罕闻的清越之调,可是弹断了弦索也无知音欣赏。下片进一步抒发自我光阴虚度无所作为的悲凉,又化用了《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词意极沉痛。“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二句,反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句意,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结拍二句,词人亦即这位空谷佳人唤起“湘累”即屈原的灵魂一起合唱哀歌,被感动的石龙也为之起舞。然而歌舞未毕,在阵阵松风中,东方破晓,屈原灵魂消失,词人也酒醒梦消,跌回现实世界。尾句以景结情,加重了全篇的伤感幽怨气氛,也使“造境”更完整浑成,韵味悠长。
稼轩词浪漫神奇的“造境”之作,还有一首学习屈原辞赋的《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此词原题为《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天问》,屈原所作。作者提出172个包孕广泛的自然、历史和社会问题,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稼轩运用《天问》诗体入词咏月,又突破前人只咏待月而不咏送月的缺陷,根据月亮盈圆和奇瑰的神话传说,打破上下片分段体式,连珠炮似的对月亮提出七个问题,其中问月像一面飞天宝镜,却不掉落地上,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问月宫里的嫦娥千秋不嫁,是谁留住了她?又问月亮游入海底,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不会触破你宫中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可曾学会游泳?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我问你,为何逐渐变成弯钩?词人展开幻想的翅翼,飞上太空又沉入海底,对月亮提出一连串问题,问得奇妙,饶有风趣,闪耀着作者探索宇宙奥秘的睿智思想光辉。王国维《人间词话》评赞说:“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1}稼轩把超凡的想象、瑰奇的神话、睿智的思想以及大胆创新的精神熔于一炉,造出了又一个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新境界。
以上,是对辛弃疾词三类浪漫神奇的“造境”作品的评论。古今体诗歌与被称为长短句诗的词,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诗歌的翅膀,可分为联想和幻想。中国现代杰出诗人艾青说:“联想是由事物唤起类似的记忆,联想是经验与经验的呼应。”“联想是情绪的推移,由这一事物到那一事物的飞翔。”{1}而幻想,“是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愿望以及个人的主观感受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或根本无法实现的事物的想象。它是从时空世界里解放出来的一种回忆和预见。比起联想来,幻想的翅膀更刚健有力,因而它腾飞得更高远神奇。”{2}笔者打个比喻说,如果联想是苍鹰之翅,那么幻想就是大鹏之翼。积极浪漫主义的幻想,要求诗人有高远宏伟的理想抱负,有由于理想抱负在现实中碰壁而引发的炽烈如火、汹涌如潮的激情。激情是幻想的推动力。辛弃疾一生怀着挥戈跃马澄清中原的雄心壮志,但归来后二十多年屡遭对敌妥协求和的当权者排挤压制打击,请缨无路,壮志难酬,因此,胸中郁积着如火山熔岩般的悲愤与激情,这股激情的巨大力量推动他的幻想翅膀一次次奋飞冲天,使他创作出一首首闪耀着浪漫主义奇光异彩的“造境”杰作。而且,即使在他那些基本上是写实的词篇中,也因为刚健有力的幻想翅膀时常飞腾,从而涌现出一些雄奇瑰丽的意象或意象群。例如下面的句子: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
——《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还又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
笑拍洪崖,问千丈,翠岩谁削。
——《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先之韵》
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
——《归朝欢·题赵晋臣敷文阁积翠岩》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為叶丞相赋》
以上这些浪漫、神奇的幻想意象,却被稼轩安排在写实的词作开篇,使读者一见即耳目耸动,心弦大振!
辛弃疾的浪漫主义“造境”词,其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主要是师法屈原的骚赋,其次是受到李白、杜甫、韩愈、李贺、苏轼的巨大影响。此外,稼轩也从南宋李清照、张元幹、张孝祥等词人的一些“造境”作品中吸取了营养。辛弃疾作为南宋爱国词坛的盟主、豪放词派的领袖,其“写境”与“造境”的杰作,对辛派词人陆游、刘过、陈亮、戴复古、刘克庄,对其他流派的词人姜夔、吴文英、蒋捷等都有广泛深刻的影响。多种宋代文学史、宋代词史对此已有专门论述,本文就不赘言了。
作者简介:陶文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诗词。
① 施议对:《人间词话译注》,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2} 详见《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3} 本文所引用的辛弃疾词,均出自吴企明:《辛弃疾词校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以下不再一一注出。
① 陈鹄:《耆旧续闻》卷五,吴企明:《辛弃疾词校笺》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252页。
{2} 李调元:《预存此话》卷三,同上书。
① 王兆鹏:《辛弃疾词选·导言》,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33页。
{2} 吴企明:《辛弃疾词校笺》,下册,第1159页。
① 辛弃疾《临江仙》(莫笑吾家苍壁小),吴企明:《辛弃疾词校笺》,中册,第922页。
① 吴企明:《辛弃疾词校笺》,中册,第773页。
① 施议对:《人间词话译注》,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82页。
① 艾青著:《诗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00页。
{2} 谢文利、曹长青:《诗的技巧》,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第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