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曦
【摘要】文章对新教材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教材;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一、前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上。随着新的教育理念出现,教材内容发生了变化。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同时重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在讲述知识时要围绕教材内容对知识进行延伸,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设计课程导入,感知语文之美
语文与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涉及的知识是全方位的。语文包含最基础的生字词、各种题材形式的内容,还涉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古诗词等等。这些内容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生字词,而且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中国文化的基点,并且逐步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在实际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充分体现新教材的要求,重视对教材资源的挖掘、延伸,完善知识结构,将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要科学规划、设计,可以设计有趣的课程导入,或讲一个故事,或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识字视频,小组交流讨论,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快速融入学习过程中来[1]。
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的优美语句,笔者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小兴安岭的美,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了小兴安岭的美丽画面,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自己来到了小兴安岭,看到了这里的美景,配合肢体语言表达出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展示文本中的生字词时,先出示“饶”让学生读一读,再出示“富饶”一词,问学生该词在课文中的意思;在出示“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时,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并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仿照句子来造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当学生在造句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适当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為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奠定基础。
三、结合新教材要求,丰富语言积累
1.合理配置,科学选取阅读内容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及认知水平,整理相关资料,指导学生阅读。小学生在各年龄段的阅读兴趣等都是不同的,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对这一特点加以考虑。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阅读一些有图片的语言故事;中高年级段的学生喜欢阅读人物故事、写景等方面的文章,对文学有一定的兴趣。教师要综合学生的这些特点,科学选取阅读内容。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结合语文教材,选择和文本内容相关的阅读素材,让学生阅读。现在的语文教材一般都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编排的,低年级一般是将内容相似的文本内容编成一组,构成一个单元;中高年级则是以某方面知识的重点训练为主,将几篇文本编成一组。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各组文本的特征及教学重难点,选择相应的名篇佳作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
2.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仅仅依赖于教师的灌输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具体如下。
一是从标题入手。标题反映了文章的中心意旨,是叙事的线索,学生清楚了标题的含义,更利于把握文章内容。
二是抓文眼。文眼一般出现在文章首尾段,也可以将文章的主旨体现出来,引导学生抓文眼,理解文章内容。
三是注意特殊句式。一些记叙文中往往会对人物神态、动作等进行细致描写,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弄清这些特殊句式,更利于他们理解文章。
例如在学习《掌声》这篇文章时,笔者先将整个教学思路告诉学生,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同时提问:“题目为什么叫掌声?掌声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学生朗读完课文后,知道了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勇气和力量。笔者继续提问:“当英子到讲台上发言时,她是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朗读描写英子上讲台的动作、神态的句子,让学生表达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并试着读出这段话,鼓励学生思考:“这一段的阅读有什么技巧没有?”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后,笔者出示多媒体,并提问:“如果你是英子,当你得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时是怎样的心情?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联系文本内容思考:“如果没有掌声的鼓励和安慰,英子是否有勇气走上讲台?这里的掌声代表着什么?”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及写作技巧,加深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多法并用,落实阅读检测
适时进行检测,既可以掌握学生的阅读状况,又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落实课外阅读检测,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进行。
一是汇报交流法。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读物、文章分享给其他同学,同学相互之间交流学习的方式、体会,在交流、分享、启发中成长,积累知识。二是竞赛法。可以开展读书、讲故事、作文竞赛等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课下整理阅读内容,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抓作文教学,培养写作能力
1.鼓励自由表达,激发写作热情
自由表达是小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自由表达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若是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要求去写作,就会使想象思维被束缚,所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个性不突出。只有提供给学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的心灵得到释放,写出来的作文才更具个性化。在语文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要做好如下几点。
其一,要保证作文选材的自由。教师的要求适当放宽,给学生更多自由写作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体现出学生的真情实感。
其二,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的作文,善于发现他们写作的亮点:或是真实的情感,或是充满个性化的结构,或是多种修辞方式的应用……对这些亮点进行肯定,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如,在题为“那次玩得真高兴”作文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思考,说说自己玩得最高兴的一天是哪一天,并说出玩得最高兴的原因,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讲述自己的经历,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记录下来,搭建写作框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其三,要循序渐进,确保写作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丰富的写作内容和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如,笔者每次都会在正式开始上课前的5-10分钟让学生自由表达,可以讲笑话,猜字谜,讲身边发生的故事,分享一段优美的句子等,结合自己所选取的内容,可以通过唱歌、情境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活跃课堂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自由表达环节中来,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
2.善用模仿,奠定写作基础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因此,模仿是写好作文的起点。通常,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语文教材或课外读物中选取例文,通过模仿训练,让学生模仿例文的谋篇布局、句式结构和语言风格等,帮助学生奠定写作的基础。在模仿训练过程中,写作模仿的方式很多,包括移物模仿、创造模仿等。其中,移物模仿操作起来较为简单,学习起来也更加直观、易懂,是学生进行写作片段学习非常有效的方式。再者,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段落是由固定的句子加以连接的,因此可以让学生进行句式模仿,掌握例文中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为后续写作奠定基础。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描写水中的珊瑚、鱼时,用了“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教师在教学时联系文本内容,让学生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或者形态,鼓励学生模仿鱼的游动状态,模仿小金鱼是怎么呼吸的,模仿鱼成群结队捕食虾米的过程,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教给学生句式结构的用法,让学生用“有的……有的……”造句。学生掌握了句式结构的用法后,才能更好地将其应用到写作中。如此,以优秀的例文为示范,让学生模仿作者的遣词造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提供一点帮助,奠定写作根基。
3.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想象力,当学生发挥想象创作时,就会出现个性化的写作方式。但由于小學生年纪小,不善于表达,或没有倾听者或引导者,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只存在于脑海中。若是教师加强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想象是创作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发挥想象,首先在学生搜集写作素材阶段,鼓励学生多接触音乐、绘画、手工、诗歌,多了解饲养动物、培栽植物等实例,丰富学生各方面知识储备,让学生有想象的“引线”。
五、结语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手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学慧,赵勇,丁慧文.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课外语文(上),2018,6(1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