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以教学为中心”的课程诊改探索

2020-01-05 13:36徐伟陈中耀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螺旋目标高职

徐伟陈中耀

(1.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永川402160;2.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进入新时代,国家加快经济发展转型步伐,加速供给侧改革。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质量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伴随经济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教育,在经历了规模扩张、外延发展后,逐渐转入追求质量提升、强化内涵发展的阶段,特别是进入现阶段,教育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提高教育质量是各级教育主体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因此,高职院校要履行质量主体责任,推进“教学为中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1]2015年起,教育部先后发布《关于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国家正式启动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围绕“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五个纵向层面推进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横向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明确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共同体,使学校形成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一、课程诊改目的与作用

在“五横”层面的诊改中,课程诊改是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专业属于宏观办学问题,课程、教师和学生属于中微观问题,而其中课程起纽带作用,它既是实现宏观办学思想的根本点,也是最终完成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因此,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内涵时期,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课程诊改是教学诊改工作的核心,这符合高职院校进一步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内涵发展思想。在推进课程诊改过程中,笔者以所在学院的课程诊改为突破口,开展了一系列课程诊改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建立系统的两链体系

办学有规划,专业有目标,在所有的高职院校办学中都不会缺少,但是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递进贯穿,建立系统化的目标链,许多高职院校并未完全做到。一些学校办学还存在与区域产业经济结合不紧密、服务对象不明晰、办学定位不准确等现象,导致专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专业规划与学校发展规划不一致。通过诊改工作的实施,学院重新审视“十三五”规划,形成了“1+8+N”的规划体系,即1个总规划、8个子规划和N个实施方案,并且对规划中的目标进行了充分论证,分解了更详细的指标,提取关键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并设置可监测、可检查、可评比的质控点,依据“SMART(Specific Measurable Attainable Relevant Timeband)”原则制定了任务执行标准,同时将各指标任务分解到年度、月度和周计划并纳入信息管理平台进行过程监控跟踪,确保计划如期推进。课程诊改中,学院依据专业规划完成了数百门课程规划并制定了课程标准,使目标链和标准链形成统一体系。

(二)建立完整的教学链

在学院诊改工作整体推动下,课程诊改得到有效落实,主要分为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两个方面,课程建设诊改主要包括课程体系、课程规划、课程资源、课程标准等,责任部门主要由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务处、各院系和教研室负责。学院从“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出发,下更大功夫加强课程教学,按责任部门不同分别从期初、期中、期末和课前、课中、课后“两个三阶段”实施教学监测。同时,按照“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原则,学院对包括《教师课堂教学规范》《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等在内的制度和管理办法重新修订,梳理并简化工作流程,建立“一室四责”“一课四责”“一考三责”等系统化的教学管理与考核办法,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精准与全面。

(三)建立共享化的信息链

在整个课堂教学诊改中,信息平台发挥了巨大作用,教学管理过程全程以信息化教学平台为支撑。以云平台为基础,学院建立了以教学过程管理平台、实训室管理系统、顶岗实习远程监控系统、督导巡课听课平台、课堂管理(怠学率)平台等为主体的“五位一体”多元化教学质量实时监控评价系统,配套建立“1+X+0”(1是学业成绩合格,X是综合素质发展得分,0表示零违纪记录)学生综合素质管理系统,全方位、全过程实现信息化覆盖,推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学院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轨道,实现课堂教学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信息反馈、质量调控、质量改进实时诊断,这为课堂教学管理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

(四)建立常态的质量链

基于完善的课程链和教学链,课程诊改环节形成了有效的动态化闭环,师生明确了目标任务并通过信息平台反馈自我评价,不断调整自我状态以适应教学管理链,师生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

二、课程诊改的内容

目标链与标准链的统一问题是诊改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课程诊改如何做到两链合一的呢?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诊改,我们有必要再认真梳理一下课程诊改的内容。

(一)贯通发展目标链,细化落实标准链

学院发展目标确定了发展方向和任务,应该说可以引领学院持续发展,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发展目标链“断链”现象总是存在,导致学校规划无法精准落地。[2]为克服这种现象,学院从打造“两链”入手推动诊改,先做好“顶层设计”即总规划,再通过总规划层层分解出二级院系发展规划,依据发展规划制定专业建设方案、课程建设方案,从而实现了目标链路的衔接贯通,保证了目标链的一致性。通过层层分解,学校要确保课程目标上位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下位是课程教学目标,从而进一步分解指标体系,建立标准链的源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三者应自成一体,才能支撑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一以贯之的课程目标链对于实施课程诊改非常关键。

(二)建立KPI指标系,设计质控点

关键绩效指标(KPI)主要运用于企业业绩考核,是对组织内部流程输入、输出两端设置关键参数、取样、计算、分析,达到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量化管理指标,是目标管理的重要工具。教学工作诊改可以称作关键质量指标(此处暂时沿用KPI称谓)。根据权重管理思想,影响整体工作效率和效益的事项为关键事项,其考核评价指标即为关键绩效指标,即KPI。在课程诊改中,一方面,学校需要梳理课程建设工作流程,根据“流程管事”思想,从工作流程中提取关键绩效指标,如课程资源建设企业参与度、课程标准与课程条件的匹配度等。另一方面,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也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着力点,因此,课程教学是整个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在梳理教学管理工作中,学院根据职能部门管理职责不同,将教学管理诊改工作分属教务处、督导室、二级院系等不同单位,例如教务处负责整体教学管理工作,通常以一个学期为一个整改周期,分为期初、期中和期末,建立工作流程,提取KPI,形成质控点;督导室则以课堂教学为管理重点,分别向前、向后延伸,即课前、课中和课后,建立诊改工作机制,提取KPI,建立诊改工作机制。

(三)梳理课程诊改程序,设计“8字螺旋”诊改机制

“8字螺旋”是戴明环与现代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生命周期理论融合创新的理论成果。从形态上看,其主要由上下相扣的两环组成,上环包括设计—组织—实施—监测—预警—改进,在信息平台的支撑下,周而复始地运行各步骤并不断改进,但是此处改进重在对设计和组织实施层面的改进,一般不涉及目标和标准的改进,因其运行频率相对较快,故称“动螺旋”[3]。下环包括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在信息平台的支撑下,同样按照一定周期运行并改进,其改进就是对目标和标准进行全面深刻改进,能推动目标和标准的螺旋递进,因其运行频率相对较慢,故称“静螺旋”。“动螺旋”“静螺旋”两者交汇于设计—组织—实施阶段。“8字螺旋”作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诊改运行的基本单元,它为高职院校课程层面诊改提供了基本方法与实施路径。

学院从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课程诊改,将课程诊改工作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推进,建立“目标—标准—设计—实施—诊断—改进”的循环闭路流程,形成周期相对较长的“静螺旋”,也可以看作是“大循环”。“静螺旋”主要负责课程诊改项目本身是否按目标任务适时推进,一般情况下采用结果导向考核评价。在实施环节,学校要对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监测,比如课程标准编制是否按程序进行,课堂教学是否按教学管理办法执行等,实现“动螺旋”,这个过程时间周期相对较短,也可以看作是“小循环”,两个循环都要依托信息平台来实现。两个循环构成全过程、全方位监测,形成完善的课程诊改质量保证体系。

三、课程诊改的实施

(一)课程诊改两链统一

首先,学校要梳理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目标是对专业建设任务的分解与落实,因此,课程建设目标必须是由总规划层层分解而来,从而确保目标链路衔接贯通。在实际的人才培养工作中,一门课程往往会分布在不同的专业中,并且在不同专业中其课程定位、课程作用、课程内容、课程考核等都会有不同要求,因此,课程组应进行全面考虑、统筹兼顾,对该门课程的目标要进行全面梳理、准确描述。其次,学校将课程目标进行达标分解,形成达标标准,并依据SMART原则进行精准化、可测化、可评化阐述,形成可考核的考核标准。最后,学校依据教学目标提取KPI,细化教学标准,形成课程教学质量控制点,质控点主要围绕课堂教学行为及衍生行为进行设计,比如学生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学习目标达成度、学生评价满意率等。质控点尽可能量化并可以通过相应的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无痕化”采集,采集的数据要客观、准确,为课堂教学管理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源。

(二)设计质量监测预警

课程建设过程监测对于形成有效的建设路径非常重要,但需要学校对课程建设目标和标准进行精准分析,设定建设目标,并将目标分解至年度、月度甚至周,建立课程建设质量控制点,其主要包含课程标准编制、课程教材选用与编写、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等内容。学校可具体细化设计量化指标和质量控制要点,结合信息平台进行动态采集,信息系统自动统计建设进度并根据建设情况作分析,并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推送,[4]使相关业务部门和管理人员及时跟踪课程建设情况,确保课程建设目标按计划推进。学校根据课程建设质控点如课程资源数、知识点覆盖率等,设计相应指标反馈阈值,通过专业发展评估系统建立预警工作流程,对课程建设推进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建立起有效预警机制。

(三)动静结合实施改进

学院根据“8字螺旋”设计,实行两个螺旋相结合:“静螺旋”主要控制周期较长的诊改工作,关注的重点是工作进度与整体质量;“动螺旋”主要控制周期较短的业务诊改,针对的是适时性的动态诊改,关注重点是业务工作的方法与状态。

1.“静螺旋”工作机制

学院结合学期或年度考核对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进行周期性诊断改进。通常是在期末或一门课程完成教学任务后,由专业发展评估系统或教学过程管理系统自动生成课程建设报告或课堂教学质量报告,教师再结合相关质量监控提供的学生测评数据、学生期末成绩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形成课程建设或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为自我诊改提供依据,保证了课程建设或课程教学诊改的内生性、自主性和持续性。

2.“动螺旋”工作机制

一是课程建设动态诊改。课程团队根据立项时确定的课程建设目标,将课程建设目标落实到年度建设计划,包括目标、任务、标准、措施、预期效果等,并通过专业发展评估系统中的课程建设模块,实施建设目标年度、月度自主诊改,从而保证建设进度。

二是课堂教学实时诊改。课堂教学实时诊改主要是任课教师进行课后总结、反思,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课程任课教师在课前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过程管理系统备课,向学生推送课程相关学习任务,布置相应的教学要求,并组织学生提前学习相关知识;课中教师通过职教云平台实施教学,通过教学过程管理系统“无痕化”采集教师和学生教学行为数据,该系统自动分析生成课堂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并自动推送给任课教师;课后教师通过分析课堂教学质量报告,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等进行自主诊断,并不断改进教学设计。

四、课程诊改的文化引擎建设

诊改工作针对管理全过程,是一种工作常态,也是一种内在质量保证的工作机制。每位教职工要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形成一种工作习惯与文化自觉,产生自我诊断改进的“源动力”。因此,文化建设是推动诊改工作的引擎。课程诊改在文化引擎建设上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一)开展业务培训,培育质量意识

当前,学校办学自主性增强,质量成为决定学校办学水平的生命线,尤其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高职教育领域,如何激发教职员工的内生动力并使教职工形成以自律、自觉为主要特征的质量意识,成为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最重要任务。为此,学校必须加强教职员工全员普及化培训,分层次、分类别开展专项培训,树立质量意识,让质量理念入脑、入心、落实于各项行动。在学校实施的课程诊改中,我们主要开展“说教学”“说课程”“教学能力竞赛”等系列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创造“质量至上”理念,引导全体教师主动思考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强化课程团队深度学习和实践创新,形成主动探究、勇于实践的创新文化,最终实现教学诊改的“螺旋递进”。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科学考核

围绕课程教学诊改,学院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出台了相关考核管理办法,实施教学“痕迹化管理”,形成了“一室四责”“一课四责”“一考三责”等系统化的教学管理与考核办法,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精准与全面,建立了动态化的绩效考核体制机制,依托二级学院绩效考核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建立相应的奖励、问责机制,对年度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考核性诊断,将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将课程诊改年度考核结果作为部门绩效激励的重要依据,保证课程诊改工作目标的实现。

课程是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实施教学的依据,是承上启下的纽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5]因此,以“教学为中心”实质就是“以课程为中心”,在全面重视教学质量的时期,高职院校加强课程诊改,做好课程诊改工作,确保课程质量达标,就是在提升办学质量,就是在真正落实教育的“四个回归”。

猜你喜欢
螺旋目标高职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奇妙的螺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