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家庭对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研究

2020-01-04 07:06卢国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小学学习家庭

卢国赞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良性合作来引导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人们往往认为学校是学生进行教育的主体。然而,学校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针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学习;家庭;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15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学校和家庭在针对学生教育方面的联动和合作也越来越深入[1]。

一、规范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重要性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部分家长和教师仍然存在分数至上的教学理念,而忽视了学生整体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针对中小学而言,德育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思想品德素养也是学生拥有其他优良品质的基础。而在中小学阶段,要实现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通过言传身教,来规范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品质基础[2]。

为集中体现社会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和思想品质的基本要求,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国教育部专门发布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不断更新和发展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相关要求。长期以来,相关教育机构一直以《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在贯彻《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同时,不断总结和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升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积极宣传《规范》的内容,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二、当前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

由于学校教育是班级授课,教师和学校教育的对象是整个学校的学生,因教师的精力有限,在教育过程中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教育方法往往也只能采取普遍通用性的教学方法,而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做不到对每个学生都因材施教。这就是学校教育必然存在的局限性,随着学生的心理变化和个性特征的变化,其发展方向和特长均不相同,其日常行为中的优缺点也不尽相同,而学校教育在强调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同时,往往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无法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家庭教育属于个别教育,能对学校教育进行完善和补充[3]。

2.家庭方面

(1)家长的教育方式太过极端

常见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过于严厉、粗暴。此类家长对孩子过于严格,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封建观念,特别是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会制定严苛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若无法完成则会进行严厉的惩罚。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并且会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影响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还有一种是对孩子溺爱型。现在经济条件都变好了,而且一个家庭中,孩子承担着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全家人的关爱和期待。部分家庭几乎让孩子丧失了必备的独立生活能力,让孩子在与其他同学接触时,容易产生隔阂,也无法形成规范的日常生活习惯。

(2)家长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不高

此类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只需保障学生的物质需求即可。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的家长普遍需要忙于工作,没有太多精力花在孩子的教育和沟通上。学生不愿向家长反馈学校教育的情況,家长也不愿与教师进行必要的沟通。从而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缺乏必要的联动。

三、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1.树立家校教育一体化观念

学校和家庭是伴随孩子成长的两个主要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两者的目的均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而在教育方式上,两者能完美互补、互相促进。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互相重视,通过家校一体化教育,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质量的提升。

2.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互相配合

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应积极沟通、互相了解、互相配合。主要形式有如下两种。

(1)互访。通过教师访问学生家长和学生家长访问教师的方式可让学校和家庭互相了解孩子在学校教育和家庭生活中的基本情况。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基本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组成、文化水平等,并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等。而家长应了解教师对孩子的基本要求和相关的教学计划,以及孩子最近的学习状态等信息。并通过互相沟通,探讨更适合孩子的教学方式,加强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

(2)家长会。家长会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家长之间进行集体交流的主要形式。家长会与互访相比,更加高效和便捷,能短时间内了解学生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基本情况,但是缺乏互访的针对性和深入性[4]。因此,两种方式应结合进行。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通过两者的积极沟通和分析,能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养进行更加立体的了解,从而制订出更适合学生的针对性的教育方式,而两者的协作能进一步促进该教育方式的全面实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芬.浅谈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9):73.

[2]新灵.“行为规范”如何变为“行为习惯”[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3):114.

[3]肖佳佳,刘存立.规范日常行为落实平素任务[J].中外交流,2019(6):249.

[4]吴鸿林.学生良好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途径探究[J].新课程·下旬,2018(5):7.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林圩镇第一初级中学530602)

猜你喜欢
中小学学习家庭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