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赛
摘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应运而生。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同步进行,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相关性,并将二者整合应用,以此为突破口,为企业在内部控制审计的科学性、财务报表审核的精准度方面提供有力保障,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质量
我国审计制度虽起步较晚,但在运行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与经验。现阶段,对财务风险水平的控制离不开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内部控制审计不仅能够推动会计工作更加优化,还能够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维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推进企业经济高效有价值的运行。
一、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间的相关性
(一)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同等重要
内部控制审计就是确认、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对审计从业人员列报、披露的财务资料以及审计业务所运用的方式方法进行全面审计,同时对内部控制中的缺陷与风险进行深度剖析,进而做出公正的鉴定并给予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合理化建议[1]。财务报表审计是审计从业人员运用自身专业技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综合评判被审计单位的各种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按照公认的会计准则和统一的会计制度编制,是否遵循一贯性会计原则,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它在被审期间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都是围绕财务报表等财务数据的重要性进行审计,二者在审计工作中的地位并驾齐驱。
(二)测试内控效果运用方法一致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在测试内控效果上所运用的方法有其相同点。首先,内部控制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审计从业者对内部控制环境监督制度等的合法性、有效性、充分性进行检查并评价,进而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内控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科学性的审计意见。其次,财务报表审计建立在审计人员对经济业务、经济事项以及整个财务工作过程的全面熟悉程度基础上,与此同时,对其合理性、完整性进行检查,进而得出最终审计意见。通过对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两者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观察、询问、检查等方法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分析判断,在审计证据的支持下,运用科学系统的审计方法为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做出相应的审计意见。
(三)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都具备风险导向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在具体
运行过程中都具有风险导向性。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财务报表信息为基础总览全局,结合企业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重大错误或缺陷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2]。财务报表审计对企业的审计同样依据风险导向理论,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中的风险进行列示,在大致掌握财务信息的前提下,对报表中可能出现错误的风险项进行审计,大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风险性,提高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由此可见,无论是内部控制审计还是财务报表审计都是借助风险导向理念实现对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评定。
二、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基础与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关系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有利于企业良好声誉的形成
声誉理论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一,企业声誉良好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之提高,反之则会令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损。互联网时代信息沟通更加便利,信息在相关利益各方传播过程中,真实性被过度扭曲会导致企业信誉度受损,因此为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性以及透明度,实行强制审计制度并选择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會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成为内部控制较好企业的必然选择;其二,企业内部控制信息、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以及在经济市场中的声誉都依赖于声誉机制的设立。对于受托会计师事务所而言,端正工作态度,认真谨慎地完成审计工作,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与企业实际财务状况相符,也能扩大其自身专业的声誉影响力。因此,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良好声誉的形成。
(二)受托责任理论下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良性发展
企业财产所有人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情况下,为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全权委托他人代理经营管理权,因此企业受托责任理论的形成建立在委托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上。委托方与受托方根本利益和目的不同,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实现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化是委托方的目的,受托方是通过合理、有效地管理与应用受托资源,尽可能地使资产保值增值,从而完成受托责任,获取委托方信任。为维护好双方委托责任关系,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与其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减少或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各方获取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在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获取信息不对称方面,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受托方直接参与生产经营,获取到的是企业的第一手信息,而所有者只能得到代理人所报告的间接信息,因此所有者处于信息获取的劣势[3]。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将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避免相关各方获取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产生。
三、全面内控审计范围与人员安排
当前我国企业规模大小不同、业务复杂性程度不同,没有一套通用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适合所有企业。这一背景下,为提高财务会计报表审计质量以及审计工作效率,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前,都要制定好计划,确定好审计范围,根据企业具体运营情况选择全面审计或者专项审计,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要求全体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审计。
四、有效政策建议
(一)制定內部控制审计准则,加强推行内部控制审计
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是以企业为主、政府监管为辅,中介机构审计的实施机制。为规范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提高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必须加快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责、权限,内部控制人员在独立客观的前提下,充分遵循重要性、客观性原则,公正、不偏不倚地做出审计职业判断。首先,制定内部控制审计计划。在对组织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审计范围、目标、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其次,根据制定的审计计划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要随时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如有需要,需对审计计划进行适时调整。再次,内部控制审计人员运用审核、观察、监盘、访谈、调查、函证、计算等方法,获取相关、可靠和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意见和建议。最后,在执行内部审计业务时,还应将企业层面的和内部控制层面的测试结合起来,选择适合企业实际财务状况的审计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
(二)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监管,增强惩罚力度
首先提升企业的管理意识,增强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监督管理,从基层入手,重视内部审计“三化”建设,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中的漏洞和风险,对企业财务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给予科学合理的建议。另外,建立绩效评价和惩罚体系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严肃审计纪律,依法依规惩戒违法违规行为,保证内部控制审计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全力推行整合审计
当代经济交互性更加明显,国民经济各领域关系错综复杂,这就要求综合系统的开展审计工作提交审计信息。对具体行业或某个具体单位单独封闭式的审计作业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形势对审计信息综合性、纵深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科学整合审计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项目资源、技术资源,提高审计质量及水平,把审计机关的整体功效发挥出来。
(四)提升审计人员执行能力与素养
审计人员执行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质量。因此审计人员应当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高层次学历教育,不断增加专业技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职业道德,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坚持原则、敢打硬仗的审计队伍,从而更好地为内部审计以及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服务。
五、结束语
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是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而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高低又是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关键所在。所以,结合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性,分析其中的联系与区别,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财
参考文献:
[1]颜青.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影响探讨[J].中国市场,2019(33):124-125.
[2]李娟.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问题研究[J/OL].科技经济市场,2019 (10):52-53.
[3]秦莉.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研究[J].财政监督,2019 (20):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