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香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理工大学附属幼儿园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健康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其中《幼儿标准》适用于3-6岁幼儿。自2010年开始,区体育局将我园定为幼儿体质测评的定点单位。从2015年起,我园为每个孩子建立了健康监测档案,依据《幼儿标准》的实施办法,自主组织幼儿体质测评。《幼儿标准》其本身是科学规范的,但对于不同的幼儿园和幼儿来说,在幼儿体质测评工作中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在一段时间里,测试的程序过于成人化、应试化。一个班的半数幼儿排着队到某个项目进行测试,测试的主体是老师和测试人员。他们忙碌着、组织着,而幼儿则听从安排、被动等待,有时甚至无所事事、打打闹闹。“考试”一般的过程,扼制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测试过程中,多次出现教师干预幼儿测试的情况。因平时体育活动中不注意幼儿体质能力的培养,测试时才在乎测评结果。重结果而轻过程,有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指南》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活动中进行的,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在体质测评过程中,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忽略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过度追求测试结果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1.儿童本位
反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测试方式。在幼儿体质测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班级教师和测试人员是支持者,不可喧宾夺主,更不能高控。
2.游戏与测试并行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体质测评既是测试更应是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师应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这项活动中,更要适合幼儿,不是小学化的、成人化的。教师要聚焦儿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幼儿自主、自由、愉悦地参加自己的体质测评,培养积极主动、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等良好品质。
在幼儿体质测试过程中,“主体”是幼儿。创设自由发现、自主选择的学习和游戏氛围,有助于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快乐自然的测试体验。
1.自选同伴。中班幼儿分成六组,5 人一组,选出小组长,同组佩戴同色手环或胸牌。大班幼儿一对一或二对一与小班幼儿互选同伴,佩戴相同号码牌。小组活动不分开,遇到问题相互商量解决。
2.自我准备。穿运动服、运动鞋,禁止穿裙装、凉鞋、皮鞋的幼儿参加评测。记录夹人手一个,测试前夹上自己的测试卡。
3.自选区域。幼儿分组讨论并确定测评路线(各组起始测试项目不冲突),小组自定测试的先后顺序,如:该小组谁先测谁后测,下一项测试内容是什么,如何选区。
4.自控过程。幼儿负责保管好自己的测试卡,到每个测试区测试时有礼貌的邀请测试教师帮忙记录数据,记录卡填满后到指定地点集合。在测试过程中,小组以“分散、找空”的原则把控测试时长,最先测完的小组交卡后边玩大型玩具边等待后测完的小组,要求各小组团结合作、自我管理。
1.头雁领航——学同伴。测评时,根据六个测评项目分成六组,班级幼儿共同选出组长“头雁”,测试时“头雁”领头示范玩法和动作,带领并帮助有困难的团队成员一起完成测评。
2.大小混龄——学哥姐。混龄教育能够促进儿童向同伴学习。在测试过程中,大班幼儿一对一或二对一带领小班幼儿进行各项目测试。首先,小班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向大班幼儿学习测试规则、玩法等。其次,大班幼儿作为“大哥哥、大姐姐”更具责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愿,不仅在自己测试时更加认真、专注,发挥榜样作用,也能细致地照顾、教导小班幼儿。这就解决了以往小班测试过程耗时长、幼儿不懂需要测试人员和班级教师反复示范讲解的现象。
在幼儿体质测评活动中,评价途径来源于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而幼儿是测试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评价标准,应充分发挥幼儿作为评价者的作用——自我评价。
1.看——看得懂的测试卡。改进以往只为记录成绩的纯文字测试卡,调整为让幼儿也能看懂的图文结合测试卡,让幼儿了解自己测试内容、测试结果。
2.说——说得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通过各测试项目成绩统计,找找各项目的运动小达人,了解自己的运动长板与短板,讨论测试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解决方法,与同伴分享测试经验。
3.画——画个性晨锻计划书。鼓励幼儿对自己的薄弱项在平时多加练习,引导幼儿制定自己的专属运动计划。如:本次网球掷远项目结果只有1-2分(满分5分),计划每天晨练时都去玩投掷类游戏。
4.做——试着按计划进行锻炼。大班幼儿实施自己“画”的周晨练计划,中小班幼儿由老师制定锻炼计划。每周五师幼一起分享进步的喜悦,介绍运动小妙招,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制定下周锻炼计划。
在幼儿体质测试过程中,教师是“支持者”,要考虑在测试前、测试中、测试后需要“支持什么”,“怎么支持”,从而推进幼儿体质测评活动有序开展。
1.经验准备——开展测试体验周
在测试前,让幼儿了解测试内容,学会各项目测试的方法,熟悉测试场地,尤其关注初测无经验的小班幼儿,将测试游戏融入晨锻、午锻,开展测试体验周活动;中大班幼儿则需复习巩固测试游戏玩法。
2.联通+独立——合理的场地布局
创设自主体质测评环境,场地布局更加紧凑,便于幼儿快速转换场地测试。1 0 米往返跑与网球掷远需要隔离出独立空间,其他项目可共用场地,互相联通,但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1.定点+移动——优化人员分配。组织园内所有教师都参与到幼儿体质测评活动中,合理分工、有序开展测评工作。测试人员每个项目1-2 人,定点测试,负责各项目测试、数据记录;班级教师1-2 人,移动指导,在指定地点集合幼儿,检查测试卡是否填满;观察人员1-2 人,移动巡查,关注整体测试情况,适时反馈与调整。
2.适时介入——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测试人员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一对一指导。利用儿歌、图示标识、指导语、肢体动作等方式,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测试。班级教师关注本班全体幼儿,给予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合理化建议。
测试人员将测试中幼儿的表现进行分析,改进测试方法与指导策略;班级教师对幼儿测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了解班级幼儿体质现状,制定下阶段体育锻炼计划。
通过幼儿自主体质测评,教师懂得了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