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雁茹 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幼儿园教育集团早教指导中心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0-3 岁是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婴幼儿生长发育较为迅速,大动作、精细动作也开始相继发展。过去,受我国的教育环境背景影响,家长不太重视幼儿大运动能力发展,更不了解攀爬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意义。一方面,他们怕孩子发生危险、怕孩子弄脏衣服;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居住的楼层越来越高,孩子活动的范围也随之减少。当孩子学会了走路后,就更不愿意再爬了。家长们也觉得,既然孩子都学会走了,何必再回过头来让他们爬。通过查阅相关分析研究的资料,我发现目前国内外普遍对幼儿大运动发展的研究较多,但主要是生理发育方面,对于亲子活动,尤其是攀爬活动方面研究甚少。因此,在早教中心课题《1 2-3 6 月龄大运动发展指导与探究》的指导下,我提出了对3 0-3 6 月龄幼儿亲子大运动课程中攀爬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
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孩子在两岁以后,喜欢向有“高度”的领域挑战,例如爬桌子、爬板凳等有挑战的运动。
1.促进大脑发育
攀爬动作的发展是反应大脑神经和肌肉控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攀爬主要以四肢动作为主,带动颈部、腰部、背部、腹部的肌肉群运动,能促使呼吸加深加快,进而促进二氧化碳排泄加速、吸氧量增多,从而刺激大脑思维、联想力、记忆的发展。
2.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健康的身体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大运动练习能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进而促进其生长发育。攀爬活动更能有效地锻炼肌肉、骨骼、肺及血液循环系统,使幼儿长得更壮、更高、更健康。
3.促进语言和社交能力
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气息及整个语言器官的协调运转。因此,大运动训练,尤其是攀爬训练,可有效促进宝宝气息的稳定,对语言发展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促进注意力发展
攀爬活动带来的新奇感与征服“新领地”的满足感,可分泌出肾上腺素,能有效提高幼儿专注力。幼儿在投入的情境下活动,学习效率自然会倍增。
1.提供适宜的环境
(1)安全的环境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必须先满足幼儿基本需求,才能使其产生学习需要。同时,教师须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家长将精力集中在训练的方法与目标上。另外,攀爬活动具有竞争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因此,有安全感的环境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有可控制感,更能轻松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多样化的环境
在大运动活动中,教师往往目标较明确,只为幼儿提供单一的运动资源,对活动较为高控。这样满足不了幼儿的个体需求,容易导致幼儿的积极性不高。因此,给幼儿创设的爬行环境应多样化,不应仅局限于平面环境,可巧妙利用教室中的各种资源,如:在《小猴摘果子》游戏中,设计感统垫堆叠出的大大小小的山坡、独木桥做的障碍物、旧轮胎拼接成的小路以及高低不等的隧道等等。孩子们更容易被丰富多样的环境吸引。在游戏中,幼儿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难度不一的项目进行挑战。他们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动作的发展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3)具有挑战性的环境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再从所得的印象中发生与印象有关的动作。”要关注幼儿身体运动的自发性,设置变化的、丰富的、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在攀爬环境的创设中,不仅可以为幼儿创设垫子、草地等较柔软、舒适的材料,还可以有意识地投放带突触的垫子、木制的地板等材料。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综合运用到多种感知觉,在游戏中尝试、探索,学习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提高其解决问题和自我保护能力。
(4)多方位的有机组合的环境
环境是可以不断重复和再造的资源。我们可将活动室内的多功能帐篷、桌椅拼接成山洞;软垫、呼啦圈、纸盒连接成小路;书柜、玩具柜连接成小巷,将室内、室外环境巧妙地有机组合,才更能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另外,家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可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让家长利用空闲的时间,在床上、沙发上、软垫上让孩子体验不同形式的爬行。如爸爸弯腰、拱背做山洞,妈妈伸直双腿,坐在垫子上做小路。通过这样的亲子活动,孩子们更加愿意和父母亲近。父母也能从一系列亲子活动中,学会正确引导幼儿爬行的方法。
2.采取适时的干预
(1)敏锐的观察
从活动开始的导入,到活动中的组织与指导,尤其在活动组织时,幼儿个体的差异,家长的指导方法,都离不开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是指导幼儿活动的前提与保证,只有教师敏锐、全面地观察,才能对每位幼儿的表现做出正确判断。因此,在观察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做到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还要做到善捕捉、多记录、勤反思。
(2)有针对性的指导
每个孩子的大运动发展水平都不相同。导致幼儿大运动发展水平不同的因素也很多,成长环境、带养人、性格等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大运动发展。因此在指导前要先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具体成长情况,对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3.如何指导家长
(1)提高亲子互动意识
现如今,很多年轻父母都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也会尽量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上亲子课。但在互动中,仍存在一些老旧的观念。例如:部分家长认为,亲子课堂就必须由教师来组织。因此在大运动课堂中,有的家长“袖手旁观”。回到家中,面对孩子的游戏邀请, 总是敷衍了事“ 你先玩, 妈妈下班累了”。这种行为打击了孩子运动积极性。所以,教师有义务向家长传递亲子互动的重要性,只有家长的高效陪伴与及时回应,孩子才能更自信、更勇敢。
(2)降低过分“保护欲”
很多祖辈对孩子过分保护,担心攀爬活动过于危险、害怕孩子摔着、碰着。其实,在游戏环境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幼儿遇到困难时,家长首先要“学会等待”,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努力还是行不通时,再让家长加入干预,当家长引导出现偏差,教师再加入。
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亲子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家长科学育儿,要让幼儿“跳一跳,够得到”。教师的干预不是生硬、刻板地介入,而是为了指导家长帮助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升。否则会增加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感,让幼儿失去独立面对问题的自信与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们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运用科学的指导策略让幼儿及家长动起来,让更多的家长以更理性的方法教育孩子,让幼儿以更加活跃的状态融入大运动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