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严子健(解放日报记者) 编辑/易可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三毛的句子太唯美,以至于每当我想起撒哈拉、想起摩洛哥,这句子就会不停地在脑子里转,一遍又一遍,挥之不去。确实,想去摩洛哥看看的念头已经有好多年了,这次终于如愿。
在许多媒体介绍中,都可以了解到摩洛哥王国,这个国度所呈现的多样性让人目不暇接。在摩洛哥,有连绵不绝的山脉、历史悠久的城镇、一望无际的沙漠以及热情好客的人们。所以,我相信,去摩洛哥是有的看、有的拍、有的玩,而且其色彩之丰富,也是少有的。如红色的马拉喀什、白色的得土安、蓝色的舍夫沙万、金色的撒哈拉。
在经过几个月的仔细研究规划后,我们做出了一个顺时针行程20天的深度游计划。顺时针走是因为这个夏末初秋季节,摩洛哥的天气还是比较热的,晚几天到撒哈拉可能会凉快点。我们在卡萨布兰卡等地都安排住两晚,在马拉喀什甚至住三晚,而且我们预订的住宿有80%都是庭院式民宿;另外,最北端的“北非尽头”丹吉尔和“白色之城”得土安,一般旅游团都是不去的。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和确定行程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摩洛哥的世界遗产地。摩洛哥至今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共有9项,全部是文化遗产。
怀揣着这些美好憧憬,9月1日零点,我们踏上了上海到摩洛哥的行程。我们买的是卡塔尔航空的往返票,在卡塔尔多哈转机,第一个目的地是摩洛哥大城市卡萨布兰卡,全程用了大约23个小时,真的很远,也很累。卡塔尔多哈新国际机场——哈马德国际机场中心里的大黄熊,是机场内诸多艺术品中最主要的一件。这只黄色泰迪熊高约7米,重约20吨,由瑞士艺术家乌尔斯·菲舍尔创作。它是一座彩绘青铜雕塑,官方命名为“无题(灯泡/熊)”
我们到达卡萨布兰卡已经是9月1日下午的16点,摩洛哥夏令时与北京时间相差7个小时。进入酒店,放下行李,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近在咫尺的第一个景点——哈桑二世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是卡萨布兰卡最重要的景点之一。从地理位置来说,哈桑二世清真寺是伊斯兰世界最西端的一座清真寺。从规模看,它的设备之先进则首屈一指,它是西北非地区最大的现代化大清真寺,也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被誉为伊斯兰世界的一大瑰宝。哈桑二世清真寺坐落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岸边,清真寺分主体大殿和露天广场两部分,占地面积9公顷(9万平方米),其中三分之一面积是建在海上,据说是为了纪念自海上来的摩洛哥祖先阿拉伯人。高200米的宣礼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宗教建筑。据说哈桑二世国王在世时就表示:“我要在穆斯林世界的最西方建造一座巨大的清真寺,让北非拥有一座标志性建筑,就如同北美有自由女神像一样。”
哈桑二世发动举国捐建,自己也捐出了很多钱。据介绍,哈桑二世清真寺于1987年8月动工修建,3万名工人和技术人员移沙填海,日夜奋战,共用了30万立方米混凝土、4万吨钢材和6.5万吨大理石,经过6年的施工建设,于1993年8月30日建成启用,总耗资5亿多美元。主体大殿可同时容纳约2.5万名穆斯林祈祷,广场上可以容纳约8万名穆斯林礼拜。
卡萨布兰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是摩洛哥唯一对非穆斯林开放的清真寺。清真寺通体用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屋顶呈金字塔形,装饰着绿色的琉璃瓦。
就清真寺建筑的现代化而言,哈桑二世清真寺无疑是排在第一的。清真寺大殿的地面用摩洛哥自产的防滑大理石铺就,大理石下面铺设着电热供暖装置,当冬季气温降低时,大殿内的大理石地面可以自动加热升温,使脱了鞋祈祷的人们不致受凉。巨大的中央屋顶可电动启闭,不仅有利于采光,当夏季室内温度过高时,大殿屋顶也可以在5分钟内遥控打开散热。据说祈祷大殿屋顶开启后,举目眺望,只觉蓝天当空,脚踩水上,有哈桑二世所说的那种空灵神圣和飘飘欲仙的曼妙感觉。
祈祷大殿的装潢,也堪称传统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大殿内悬空的多台枝形吊灯,雍容华贵,气派非凡,据说是从意大利进口的。枝形灯和壁灯一打开,大殿里顿时呈现出静谧祥和的气氛。大殿正中,悬空建起两条平行的长廊,这是专供穆斯林妇女祈祷的位置。长廊的柱子和壁板用本色的杉木雕成。髙大的墙壁集中了阿拉伯的马赛克镶嵌艺术。清真寺共有25道电动门,一律用钛合金铸成,可抗海水盐分的腐蚀。正门重35吨,开启不用钥匙,而是使用一组密码,据说只有国王来了才会打开。
下到清真寺的地下层,可以看到供穆斯林信徒小净的莲花喷泉,其数量之多足以满足来此聚礼的穆斯林适时净手、净面。需要净身时,还可去沐浴大厅一侧的浴室,那里依次有土耳其浴室和摩尔浴室,供穆斯林自由选择。入夜,当清真寺的照明灯开启,从远处望去,这里水天一色,清真寺仿佛是由蔚蓝色的流体托向天空的一件巧夺天工的工艺品,格外引人注目。清真寺周围还有宗教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附属机构。
卡萨布兰卡(其实是原名,这个城市现在应该叫达尔贝达)。据说两者都有“白色房子”之意。卡萨布兰卡位于摩洛哥西部大西洋沿岸,是全国最大的现代化港口城市、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但市中心的传统景点少之又少,必到的景点似乎只有两个,一是哈桑二世清真寺,第二就是那家瑞克咖啡馆(Rick's Cafe)了。为了在卡萨布兰卡确保参观和拍摄好哈桑二世清真寺,我们把酒店也订在了清真寺边上,而且来回两次都订了同一家酒店。
我们摩洛哥行程规划的最后一站,是回到卡萨布兰卡,然后必须赶在下午15点的哈桑二世清真寺一天中的最后一次开放机会,进入清真寺内部参观。这不仅是因为哈桑二世清真寺是摩洛哥唯一对非穆斯林开放的清真寺,而且清真寺大殿的经典花窗剪影精美绝伦,也是我们计划中必须要拍到和拍好的一个重点。
走进清真寺礼拜大殿,最吸引眼球的就是这一排花窗。通常大殿天窗没有开启,灯也不会全亮,大殿内部是暗的,而花窗之外就是天水一色通明透亮的大西洋,从里往外看,两者之间极大的光线反差,使花窗成为剪影。透过伊斯兰建筑特有的“法蒂玛之手”精美花纹装饰,那种神秘绝美的光影效果,跃然眼前,令人惊叹。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建筑设计师的有意安排,我见过西班牙格拉纳达阿尔罕布拉宫内饰极尽奢华的繁复精美,但哈桑二世清真寺的花窗剪影效果如此宏达明艳绝伦,真还是第一次见。
进入清真寺大殿参观的人数和时间都是有限制的,时间好像是40分钟,我真的没时间仔细打听,随我们一起进殿的还有两个团队,要想拍好这张片子,只有等到最后,等所有人都拍完后,才有机会安安静静的仔细构图拍摄。而且几个花窗前都铺有地毯,只有这一扇花窗留下了倒影。太美了,当你站在这里,真有身处水边的感觉,就像这座建在水上的大清真寺。有意思的是,清真寺大殿的大理石地面,并非若镜面般平坦,这倒影真的像极了水中倒影,我想建筑设计者似乎就是想印证,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来的这一历史传说。真的太巧妙,太美了!
人们用“向电影《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致敬的酒吧”来形容这个瑞克酒吧,原因很简单,这部曾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奖的电影,故事确实发生在卡萨布兰卡,但实际上,影片拍摄于二战期间,那时候兵荒马乱,根本没有到卡萨布兰卡拍外景,全片全部在摄影棚内完成。也就是说,电影中瑞克咖啡馆并不存在。
2004年,瑞克酒吧被一名精明的美国退休外交官看到商机,按照摄影棚里的样子在卡萨布兰卡复制了一个瑞克咖啡馆,延续这部经典之作的传奇。所以说,瑞克咖啡馆不是非到不可的地方。如果你到了卡萨布兰卡,有时间去一趟瑞克咖啡馆坐坐也不错,可以重温这一隽永的经典爱情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