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凤
何为学生立场?所谓的学生立场就是将学生放在教师课堂的首要位置。我们语文教学也应有学生的立场,不过,大部分教师只在乎自己,在乎自己的教学计划,在乎自己的课堂预设,在乎课堂的成功与否,在乎自身的精彩。也有一部分教师在乎的是听课者的评价,这一切归根结底也还是在乎自己。
一、课文解读尊重学生立场
语文教学中,解读课文是课堂的主要内容,而对于文本解读,则须尊重学生立场。
先看一则教学案例。一名教师执教《今生今世的证据》一文,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第一,学生交流初读感悟;第二:教师总结学生感悟“很深奥”;第三:分析原因,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整体感悟;第四:将影响课文脉络的4句话找出来;第五:通过这4句话理解全文;第六:抓住文章关键句感悟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的教学难度是相当大的。很显然,这位老师的教学是花了一番心思的,教学预设也是充满智慧的,总体来说教学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原因在于,在前面几个教学环节中他将学生立场放置首位进行文本解读。不过,教学最后一个预设,却将学生立场弃之不顾,造成了课堂教学中唯一的败笔。他在感悟课文主旨时,出示了他自己以“崇高的虚无”为题的感想。当然,他所描述的感悟是具有极高深度的,是充满智慧的,是有高度的生成。只是这仅仅是教师自身立场的解读,而学生们能理解他的解读吗?他们也会认同吗?学生是不是有他们的解读呢?他们的解读又是什么呢?
教师在课文教学中,需要有自身的解读,不过是应尊重学生立场而存在的。这位教师仅仅是将自己的独特解读和盘托出,而学生的生成又在哪里呢?不要说学生,很多语文教师对于刘亮程的文章也是一知半解的。这位教师应该是害怕学生的错误解读影响他整个课堂的效果,所以选择自身解读来终结课堂。不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需要有出彩的创新便对课文进行强解,既是对作者的一种不尊重,更是不顾及学生立场的行为。
二、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立场
一位教师的听课笔记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案例:某教师执教公开课,临近下课,几乎在场所有人都认为教学内容该以教师总结终结课堂了。居然有两名同学还沉浸在刚刚的问题情境中无法自拔,积极举手发表希望发表见解。而此时,这名教师只需要视而不见,总结课堂即可。但他还是依次让两名同学发言,而在第一名同学刚刚开始展开论述时,下课铃声响起,这名教师仍然让学生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两位同学的发言都是相当精彩,同学和听课老师皆赞叹不已。不过评课时,有教师提出,这名教师没有灵活掌控住课堂。这名教师说:“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
还有这样一个案例。“请同学阅读下面三小节,思考以下三个问题。”说罢,老师用PPT出示问题。“5分钟时间,现在开始。”老师接着说。该教师巡视,并和个别学生交流……到了时间,教师便提问学生,结果学生的回答却差强人意,教師点名几名学生回答都是错误的,老师已经无法再保持刚才的淡定自若了。最终,班级中无人可以回答该问题,教师则尴尬无比。评课时,该教师说道:“原本试教过其他班级,课堂反响还是很不错的,这原本是蛮好的课堂,结果这些学生……”
由此可见,三小节的篇幅加三个问题是5分钟无法完成的教学任务。即使是教师自身,也不见得可以完成得了。而你的问题学生应该回答吗?有时执教者也会觉得回答这个问题的难度较大。我们只需要扪心自问:对于初中生这么短时间,需要做出这么多思考吗?他们可否来得急?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自然是要从学生出发。而学生立场则是引导学生做他们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做他们必须完成的内容。
三、教学目的尊重学生立场
曾有一位教师执教过《故乡的榕树》一课,中间有这样一个课堂预设:学生自行选择其中一个片段,用“快板词”将内容呈现出来。当时很多学生便一脸茫然,“快板词”是什么呢?可以想象,当点名进行交流时场面真是丑态百出。听课教师都很是奇怪,执教者何以安排这个教学环节!只见教师说:“既然大家都对‘快板词感到陌生,那先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写的。”然后他就拿出了快板说了起来。我们暂且不对这位教师所说快板做出评价,笔者想问:这里的“快板词”这个教学环节是为谁而预设的?学生需要这个教学环节吗?安排在这里有何作用和意义呢?
还记得听过另一位教师的“细节生成人物”的写作课。课堂流程是这样的:阅读并总结出几种通过细节描写人的方法;安排学生写作;点评交流。在点评交流的这个环节中,执教者通过配乐吟诵的模式给大家展示了自己写母亲的一篇文章。当然这篇文章写得甚是精彩,吟诵得也很到位,现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令不少听课教师赞叹不已。但是,我们思考一下:执教者这样展示自己的作品,是为了什么?展示的是学生还是本人?这样的教学环节对于学生写作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除了倍增佩服之情以外还有其他收获吗?显而易见,以上两位执教者只是在向大家演绎他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因此,这里所讲的学生立场就是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去安排教学活动。
四、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立场
我曾听过一节写作课,题目为《如何把文章写生动》。执教者花费了较长的时间根据学生习作去比较生动与乏味的作品效果,从学生创意习作中摘取精彩内容,合理诠释生动描写,并引导学生归纳描写类型有特质描写、场景描写、外形描写等等;并结合一些事物描写讲授具体描写方式。并在训练习作之前,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同学,提示他们观察眼睛、嘴巴、发型、神态、声音等等,并展开想象,可以联想到什么具体事情。为了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在学生开始思考写作时,执教者还设置了音乐情境。
可以说,这位老师真是用心良苦。这也是一节可以引发我们深思和探讨的一节生动的课堂。不过,这些活动是学生们所需要的吗?一节课需要创设这么多活动吗?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收获了什么呢?学生们对其他同学做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作用是什么呢?我想,也不是所有学生都希望伴随着音乐进行创作吧。所以,这里所说的学生立场就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学生需要你所创设的一切活动吗?
五、教学环节尊重学生立场
经常会有青年教师诉苦:这些学生真是不得了,我们大费周章给他写作文评语,他们看都不看就收起来了。当然,学生这样做确实欠缺礼貌。但远观学习效果,学生也并没有做错什么。首先,教师的习作评语都是千篇一律;其次,这些评语对学生的作文影响微乎其微。事实上,很多学生对于自己写作上的问题都是再清楚不过了。大部分教师的作文课堂便是将学生作文批改并写上评语。还有一部分教师还会加上评讲课。不过,这些对于学生有多大的作用呢?
事实上,教师的作文评讲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更不要说教师所写的作文评语了。而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也是如出一辙。由此可见,这里的学生立场,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明白:你的教学对学生学习有效吗?学生们需要你所教授的内容吗?
笔者曾执教过一节文言文课,整个教学环节中不串讲文本。下课时,一位教师提出异议:“在没有串讲方法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可以掌握什么?怎么去考试呢?”暂且不讲语文教师串讲水平的高低,笔者想问: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加上串讲吗?是学生们需要的吗?文言文中,都有比较详尽的注释。不过,很多时候,语文教师都会逐字讲过。这时学生就会忽视文本上的注释,而是大费周章地将教师所讲的记录下来。而考试中,也并非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考好。笔者曾有过一次借班执教《阿房宫赋》一文的经历。那个班的学生早已学过这篇课文,当然教师也是采用的串讲方法。而笔者在执教过程中对文章的关键词进行理解时,他们还是会有各种错误。很显然,串讲并不是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串讲中哪些是学生需要我们讲的,哪些是学生不需要我们讲的?由此可见,这里的学生立场就是教师的教学应该是学生们所需要的。
总之,语文教师安排课堂应以学生立场出发考虑,考虑你所做是否是学生需要?第一是学生学习所需;第二是语文课程所需。将两者结合考虑便是尊重了学生立场。
[作者通联:江苏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