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文晋 白晓红
摘要:简要论述小儿体质与哮喘的关系。探讨近年来医者对儿童中医体质与哮喘关系的研究结果,并总结哮喘儿童的体质分布类型主要以特禀质、气虚质、阳虚质为主,指出建立小儿哮喘体质分型的意义。
关键词:小儿;体质;哮喘;展望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12-0098-04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些炎症细胞会引起可逆性气道通气受限,导致气道高反应。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部紧迫感、咳嗽,呼气延长伴喉间痰吼哮鸣等症状[1]。哮喘是儿科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全球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还给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现代医学主要以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为主,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可迅速起效,而对于缓解期患儿有局限性,患儿常不能长期规律用药,会导致部分病情复发。西医治疗哮喘(尤其缓解期)的疗效欠佳,近些年中医药通过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治疗哮喘以逐渐凸显特色。祖国医药重在调节一身阴阳平衡,扶正气以祛邪以达到减少哮喘的发生。在临床实践中将“治未病”理论与“小儿体质”学说相结合,对哮喘患儿进行体质调节,早期识别、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使患儿病情平稳,已达到减少复发次数为目的。
1 小儿体质学说与哮喘的关系
1.1 古代学者对小儿体质的研究
1.1.1 纯阳之体 首见于唐末宋初所著的《颅内经》[2]:“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叶天士[3]也在《幼科要略·总论》说:“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纯阳之体又称体禀纯阳,即生理状态下阳相对大于阴。今则概括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其病理特点一方面易从阳化热,由热化火,故小儿在临床上以热性疾病较多。另一方面为小儿脏腑轻灵,修复能力较成人快,正如《小儿则》云:“其脏腑轻灵……则一药而愈”。
1.1.2 稚阴稚阳 首见于吴氏[4]所著的《温病条辨·解儿难》“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亦指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脏腑经络娇嫩,气、血、精、津液未充盛,脾胃运化功能薄弱、肾气不固、腠理不密、胆怯神弱、骨骼未坚等”。现概括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病理特征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指无论是有形之质,还是生理功能都是不完善的,不易抵御外邪,感受外邪后病情变化之大之快,即“ 易寒易热、易虚易实”。
1.1.3 脏腑三余四不足学说 明代著名儿科世医万氏[5]总结前人经验提出小儿“五脏中,阳常有余,如肝有余,心有余,阴常不足,如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这一论述指出了脏腑三余四不足的特点。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皆未充盈,尤其肺、脾、肾更为突出。五脏学说也决定了小儿疾病的发病特点,即小儿时期的大多数疾病都与肺脾肾三脏不足有关。
1.2 现代学者对小儿体质的研究 现代学者李氏[6]认为小儿的体质与父母的遗传、精神、环境等因素有关。商建臣[7]总结了小儿体质具有相对不足、易感性、易变性、可塑性大等特点。苏树蓉等[8]根据小儿肺脾肾功能特征将小儿体质分为均衡质,不均衡质2种,不均衡质又具体分为脾肾质Ⅰ型(阳多阴少)、脾肾质Ⅱ型(阴多阳少)、肺脾质Ⅰ型(阴少阳多)、肺脾质Ⅱ型(阳少阴多)。任晓敏[9]将小儿体质分为5类,分别为均衡体质、气血虚体质、痰湿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并概括了其临床特征。汪受传[10]最新将儿童体质概括为均衡质和不均衡质2类,和平质、阴虚质、阳热质、阳虚质、气虚质、血虚质、特禀质、痰湿质并描述了各种体质的临床特征、日常生活及饮食调护。
1.3 体质与哮喘的关系 小儿体质的差异性是由先天禀赋及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先天禀赋在现代医学被称作遗传因素,先天禀赋是小儿体质强弱的前提条件,是机体阴阳失衡,气血盛衰和生理功能差异的体现。《素问》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小儿体质的强弱决定是否发病,小儿体质的强弱是疾病发生转折的重要因素,若小儿正气充沛,外邪则不容易侵袭人体,从而避免疾病发生,现研究先天遗传因素是哮喘发生的主要病因。中医认为伏痰为哮喘的夙根,哮喘反复发作病理基本是顽痰难去,外邪难防,其主要于患儿肺、脾、肾功能不足体质状态密切相关。人体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肾三脏共同参与完成,“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痰之本水源于肾”,若肺、脾、肾一脏功能失司,就会导致水液代谢失常,痰饮内生,形成“夙根”,引发哮喘。因此,改善儿童肺脾肾不足体质是防治哮喘的重要举措。
2 学者对小儿哮喘体质的研究结果
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儿童哮喘体质标准,现有关哮喘患儿体质研究主要以王琦成人体质九分法、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及以医者的临床经验所划分。
康立媛[11]以小儿的生活习惯,生长发育情况及小儿的神、色、形,舌脉等为依据对364 例发作期哮喘儿进行临床体质分型,分为了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瘀血质、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都(或)兼杂气虚质或特禀质,临床最常见的体质为气虚质兼特禀质,并说明了辨别哮喘患儿体质是临床辨病、辩证,治疗的重要依据。修婵根据王琦[12]的中医体质学为标准对72例哮喘儿童进行体质分类,认为特禀质较为多见、瘀血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次之。赵霞等[13]对120例哮喘患儿根据五脏禀赋来进行中医体质划分,结果表明肺禀不足质、脾禀不足质、肾禀不足质,肺脾均不足质,肺肾均不足质,脾肾均不足质,肺脾肾均不足质7大类,并总结出肺禀不足质,脾禀不足与哮喘发作的关系最大。夏晨萍、李利清等[14]基于王琦[15]的九分法也对100名哮喘患儿进行了体质辨识,将哮喘体质分为特禀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兼阳虚质5大类,特禀质最常见,治疗应于扶阳为主。张洪玉、张海军等[16]对212例哮喘缓解期儿童进行体质干预,研究表明现肺禀不足偏阴虚质、肺脾不足偏气虚质、脾禀不足偏气虚质的儿童易患哮喘,并提出早期认识小儿体质特点,能及时的预防哮喘的发生。杜云红等[17]根据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18]为依据,对572 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并总结了哮喘缓解期患儿主要的体质类型为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指出对于治疗哮喘缓解期应补气健脾扶正、化痰利湿。刘映玲、郑艳萍等[19]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 591例哮喘患儿进行体质分析得出,多数表现为复合性体质,以特禀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5种为主,并提出重视日常调护,调整哮喘患病体质,以减少哮喘复发为目的。由于小儿脏腑三余四不足,其小儿生理功能及生理特点皆未发育成熟,又结合小儿为稚阴稚阳,患哮喘病证情況较比成年人要简单很多,结合白晓红教授的临床经验,将小儿哮喘体质依据五脏禀赋结合气血阴阳划分为肺气虚型、脾气虚型、肺脾气虚型、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
综上所述,大多数学者表明儿童哮喘体质分布规律以气虚质、特禀质,阳虚质为主,多为肺气虚、脾气虚、脾阳虚、肾阳虚。故说明小儿的三不足体质特点决定了小儿哮喘的发病。后天的环境,饮食规律,锻炼等也是会导致哮喘的复发。[HJ2.8mm]
3 小儿哮喘体质的意义
3.1 体质与治未病 通过对哮喘易感儿童平时异常活动的捕捉,进行体质辨识后,采取食补,秋冬季膏方,中医推拿、拔罐、针灸、穴位贴敷疗法等相应的手段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使易患哮喘儿气血充盈,阴阳平衡,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汪受传等[19]在论述儿童体质,不同体质儿童进行不同饮食调理方法以治未病。如气虚体质的小儿,饮食中应多摄入清淡食物,避免多食油腻肥甘之品,多食瘦肉、燕窝、茯苓、山药、大枣等。阳虚小儿宜吃温热忌生冷寒凉,宜吃羊肉、鸡肉、砂仁、补骨脂、桂圆等。阴虚质儿童的饮食宜食平和滋养忌温燥类食物,如牛肝、鸡蛋、百合、沙参、桑葚等。使哮喘易感儿童的体质始终保持阴阳平和的状态,进而减少小儿哮喘的发生。
3.2 体质与用药规律 小儿各方面都处于属于未完善的阶段,用药原则应该轻巧灵活,谨慎应用。由于小儿的病理特点阴阳虚实寒热错杂,在用药方面更应该注意符合小儿的体质特点。尤其哮喘易感儿童用药应与小儿体质相吻合。如气虚体质宜扶正忌生寒耗气等药物。阳虚质儿童宜温补忌苦寒滋腻之品。阴虚体质患儿宜甘寒忌辛温之品以防止伤阴。对于特禀质患儿应避免使用虫类药,及过敏性的药物。药物的寒热温凉与哮喘易感儿童体质的合理考量下,会改善小儿的偏颇体质,继而预防哮喘。
3.3 体质与辨证论治 体质虽具有相对个体性,但却可以通过治疗来改善、调整。证,即证候类型。不同的体质的患儿则表现不同的证候类型。辨证论治蕴治含着辨质论治,辨质论治为辨证论治的基础。辨证与辨质结合运用在哮喘的治疗,才能达到“因人制宜”、“因质制宜”,提高临床疗效,防止哮喘的复发。宋桂华等[20]根据临床研究将儿童哮喘体质分为5种类型,表明同一种体质在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治疗有区别,在发作期和缓解期不同的体质治疗也不同。如阳虚体质者可用金匮肾气丸加减以温阳固摄,纳气平喘,改善患者阳虚的偏颇体质状态;对于阴虚体质,可给予沙参麦冬汤加减以滋阴润肺,止咳平喘;虚寒体质者可予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等。
4 小结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小儿哮喘体质进行阐述,根据对患儿的临床观察及自己的临床经验给出了独具特点的小儿哮喘体质分型。可谓是百花齐放,但是这也是学术争鸣,这一问题皆带来了优点,也带来了问题,好处则学者互为借鉴,互为补充,推动了儿科体质体系的不断发展。但是众多学者,众多儿科体系缺乏统一性,标准性。分型过于笼统或繁琐,不能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不能更好的在临床治疗上运用。因此希望学者建立哮喘儿童中医体质数据库,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哮喘儿童体质分型,进而指导临床医生对小儿哮喘预防,治疗及预后的工作。运用调节小儿体质,增强机体正气以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少儿童哮喘的发生,提高小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雪峰.中西医结合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颅囟经.四库垒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
[3]叶天士著,华岫云编订.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4.
[4]吴塘.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5]万全.万氏家藏育婴秘诀[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6]李珉景,张雯,南源释,等,从小儿体质辨治多发性抽动症[J].现代中医临床,2014,21(2),51-53.
[7]商建臣.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8]苏树蓉,钟柏松.1 061例小儿体质调查及体质分型的研究[J].中医杂志,1996,37(10):613-616.
[9]任晓敏.小儿体质辨证施护[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73-174.
[10]汪受传.儿童体质八分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5):518-522.
[11]康立媛.364 例发作期哮喘儿童中医体质分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9):999-1001.
[12]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1.
[13]赵霞,卢海燕.120例哮喘患儿中医体质分型研究[C].中 华 中 医 药学会儿科分会第30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4:225-229.
[14]夏晨萍,李利清.哮喘儿童中医体质类型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8,41(5):53-57.
[15]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4):1-8.
[16]张洪玉,张海军.小儿中医体质评价在哮喘防治中应用的意义[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7):880-881.
[17]杜云紅,刘海燕.572 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调查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1):78-81.
[18]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S].北 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7.
[19]刘映玲,郑艳萍.591例支气管哮喘儿童中医体质类型调查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志.2016.11(1):80-82.
[20]汪受传.儿童体质八分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5):518-522.
[21]宋桂华.儿童哮喘的辨质论治与辨证论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6):496-497.
(收稿日期:2020-07-17)
基金项目:辽宁省中医药临床学(专)科能力建设项目(LNZYXZK201913)
作者简介:解文晋(1995-),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儿科。
通信作者:白晓红,E-mail:Lunwen200901@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