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临床常见畸形,主要包括前足下垂、踝关节马蹄、跟骨内翻,严重影响患儿足部功能,随着患儿年龄增长病情日趋严重[1]。手术是治疗该病首选方案,本研究对此病患儿采用胫前肌外移跟腱胫后肌延长术治疗,同时配合围术期舒适干预及常规儿科干预,取得较好疗效。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85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均符合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诊断标准[2]。将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3~11岁,平均(6.82±1.37)岁。观察组: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5~10岁,平均(7.08±1.10)岁。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胫前肌外移跟腱胫后肌延长术治疗,均给予常规儿科干预,包括:术前12 h禁饮、禁食,认真清洁患儿皮肤;术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以及有无不适,并及时采取措施;术后做好患儿创口护理事宜,必要时予以镇痛治疗。观察组:加以舒适干预,步骤如下:(1)术前嘱咐家长在病房适量摆放患儿喜欢的玩具,医护人员适当调节温度及湿度,减少病房外噪音污染,为患儿营造舒适环境,减少患儿哭闹,缓解其焦虑情绪;同时向家长告知手术相关事宜,让患儿及家长做好充分准备。(2)术后在医生允许范围内,嘱咐患儿家长多与患儿进行亲子游戏,转移患儿注意力,减轻其疼痛感,调整患儿舒适体位,减轻患儿痛苦,在医生允许下指导家长帮助患儿进行功能锻炼,密切观察石膏稳定程度,及时检查石膏有无松动、断裂现象,观察石膏周围皮肤有无异常,发现异常及时予以处理。嘱咐家长注意患儿皮肤清洁卫生。
1.3观察指标 临床效果:痊愈,患儿马蹄内翻足畸形消失,步态正常;显效,患儿马蹄内翻足畸形明显改善,步态显著改善;无效,畸形未纠正,步态未见改善或加重。舒适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儿舒适度,0-10分,得分越低提示患儿舒适度越高。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50,P=0.01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2.2两组舒适度的比较 干预前VAS评分:观察组为(6.89±0.77)分,对照组为(7.11±0.62)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45,P=0.151);干预后VAS评分:观察组为(2.54±0.25)分,对照组为(5.03±0.41)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下降(t=33.90,P<0.01)。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先天性畸形足,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可能与遗传因素、胚胎因素、宫内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3]。手术治疗能纠正患儿畸形,改善足部功能,恢复其生理功能,但对患儿创伤较大,且患儿年龄较小,难以积极配合治疗,故需对患儿进行围术期舒适干预,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本研究首要任务即为安抚家长,因为患儿家长面对先天性畸形的孩子难免出现伤心、难过、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给家长充分讲解手术优点,介绍治疗成功案例,增加家属对手术治疗信心,消除家属不良情绪,积极为手术做好心理准备;同时营造温馨环境,尽量满足患儿要求,减少患儿哭闹及陌生感、恐惧感,使其配合治疗;疼痛是患儿术后第一反应,加之哭闹、不安等会加重患儿疼痛,因此,术后嘱咐患儿家长多与其进行亲子游戏,或在病房播放动画片,或用颜色鲜亮图片吸引患儿,转移患儿注意力,必要时调整舒适体位,以减轻患儿疼痛,增加其舒适程度[4];术后康复锻炼是患儿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5],术后嘱咐家长在病情允许情况下进行适当功能锻炼,如按摩患侧肌肉、脚跟等;出院后嘱咐家长密切注意石膏周围皮肤、足趾颜色及皮肤温度,教会家长检查足趾血液循环。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可见围术期舒适干预能有效安抚患儿及家长,提高患儿舒适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围术期舒适干预能显著提高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术后舒适度,减轻患儿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