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旭照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 沈阳 110044)
肺结核为常见的肺部感染类疾病,主要的致病菌为结核分歧杆菌,临床症状主要有咳痰、胸痛、咯血及消瘦等[1]。其传染性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炎性因子及凝血功能是与病菌感染、炎症以及肺部疾病有关的指标,探讨肺结核患者不同时期这些指标的变化对肺结核的机制研究以及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肺结核患者,根据疾病分期的不同,分为进展期组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0±2.3)岁,好转期组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4~60岁,平均年龄(50±2.1)岁,同时选取40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5~59岁,平均年龄(49±2.0)岁,经统计学分析,三组患者年龄、性别没有差异(P>0.05),可以比较。
表1 观察指标比较()
表1 观察指标比较()
1.2 纳入排出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结核的诊断标准,排出具有其他心、肝、肺、甲状腺、糖尿病等代谢异常的患者。
1.3 观察指标的测定:三组患者晨起空腹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2、IFN-γ、TNF-α,凝血功能检测,使用凝血分析仪检测Fg、TT、PLT。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进展期组凝血功能以及炎性因子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期组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是低于进展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肺结核玩儿常见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可以影响多个器官,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我国为肺结核大国,因此研究其发病机制和防治变化尤为重要。结核分枝杆菌对肺部组织可以造成严重的损伤影响肺功能,血液中血氧含量、血二氧化碳含量发生改变影响到凝血功能[2]。笔者将肺结核进展期、肺结核好转期、健康患者分为三组,进行凝血功能和细胞因子的比较,凝血功能与肺结核联系密切,随着肺结核患者病情的加重,凝血功能越来越差,改善肺结核患者的凝血功能,可以有利于促进相关治疗药物快速达到病灶区,有助于肺部组织的气体交换,防止血栓并发症的发生。肺结核患者的炎性因子高于健康人群,IFN-γ是控制肺结核感染的重要因子,可以反应细胞的增殖和祥光抗原的表达。TNF-α对吞噬结核分支杆菌的巨噬细胞有诱导作用,IL-2可以促进免疫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强免疫防御功能。对肺结核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进行监测,有利于了解体内细胞因子的情况,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为结核病的治疗提供靶点,能够对相关并发症的预测提供帮助[3]。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进展期组凝血功能以及炎性因子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期组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是低于进展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肺结核疾病中,炎性因子及凝血功能发生显著改变,对肺结核机制的研究和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