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晶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吸入性肺炎指的是口腔中的内容物或食管、胃内的反流物误入机体的气管而导致的一种疾病[1-2]。误吸是引起吸入性肺炎发生的最直接原因。本研究探究了误吸高危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患者应用误吸护理的疗效。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来就诊的84例误吸高危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67.23±5.42)岁;鼻肠管鼻饲法12例,脑卒中18例,气管切开4例,肠内营养8例。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68.19±5.37)岁;鼻肠管鼻饲法13例,脑卒中17例,气管切开4例,肠内营养8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误吸护理,通过健康教育,加强患者的保健意识,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发生误吸的先兆及表现,及时发现。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帮助其保持侧卧体位或抬高床头抬高30°,进食时应当尽可能地使用半卧位以及坐位,鼻饲患者鼻饲时注意适当将床头抬高30°~60°,避免发生误吸以及反流等情况。使呼吸道保持畅通,指导意识清醒的患者如何正确地进行咳痰,即首先深吸气,屏住呼吸几秒后,再用力地咳嗽,以促进气管深处痰液的排出。如果患者的痰液较难咳出,可以遵照医嘱采取相关的药物,以帮助痰液的排出。如果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护理人员应当帮助其排痰,定时为患者翻身以及拍背,且对背部的皮肤进行按摩。并且注意在对患者进行翻身前后,应当吸尽其鼻、口和气管中的痰液。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评判标准:①治愈: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以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至正常水平;②显效: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的控制,但是仍有1项指标未完全恢复至正常;③有效: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是大多数指标尚未恢复至正常;④无效:患者的病情未出现好转甚至有所加重。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和角色功能。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交流沟通、服务态度和人文关怀等内容。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s)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88.09%)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满意度对比:观察组的满意度(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P<0.05),见表3。
吸入性肺炎的诱导因素主要包括:①留置鼻饲管:因为机体的胃平滑肌和食管下段括约肌收缩无力、神经肌肉受到损伤、肌瘫痪等因素导致贲门开放,食物容易出现反流现象,当留置鼻饲管的患者受到异物的刺激后,会促进口腔以及呼吸道分泌出大量的分泌物。②胃食管反流疾病。③药物影响:抗精神病类药物、镇静药物、麻醉药物以及抗焦虑药物等能使患者的意识状态发生变化,从而诱发吸入性肺炎。此外,抗胆碱能药物以及利尿剂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口干舌燥,会促进细菌在患者口咽部进行寄生。④脑血管疾病:患有脑卒中以及老年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吞咽反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极易导致吞咽障碍。⑤口咽定植菌的负荷量较大:营养不良、日常运动量太少、伴严重合并症以及鼻饲给养等原因会对患者口咽细菌的定植造成影响,从而产生不良的口腔环境[3-6]。以往的临床研究发现,无论是成人、儿童,还是老年人,大多数的人均会吸入口咽部中的分泌物,在睡眠时这种情况特别严重,但健康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咳嗽反射咳出吸入物,进而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7]。误吸高危人群如脑卒中患者,高龄患者,鼻肠管鼻饲法患者,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患者和肠内营养患者等,极易由于误吸而发生吸入性肺炎,并导致难治性肺炎的发生。本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采取误吸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误吸高危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n(%)]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P<0.05,与本组护理前相比,#P<0.05
表3 两组满意度对比[n(%)]
综上所述,误吸护理对误吸高危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