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飞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 100091)
随着全球化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遇到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感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词汇,学习不同语言中“感谢”的运用场景和运用方法,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课题。
英语母语者常常将中文里的“谢谢你”和英文里的“Thank you”作为对等,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两种语言使用的潜在规则以及人际关系的影响。中文的“谢谢”,通常有一种意料之外的惊喜感觉。比如公交车上陌生人让座,这是你原来没有想到的,你会表达感谢以回馈别人的好意;但是如果是你的家人(比如你母亲)为你完成了某件事,用“谢谢”来表达就会显得十分的“生分”,毕竟在中国的熟人之间不轻言感谢。
与此相对应,中国学习者也没有意识到这些复杂的潜在规则。中国人会认为“Nice”“Good job”这些表达和谢谢没有什么不同,他们认为人际交往中使用感谢是很普遍的,没有意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致谢语言行为的差异性。例如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办完签证后,中国人很自然地说了句“Very good”,这在美国人看来就很唐突;因为在他们看来,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是不值得“感谢”的。
日语的“感谢”也十分特殊,他们似乎对“感谢”的程度分类十分看重,下面是三种常见的日语感谢:
ありがとう:普通的、口语化的“谢谢”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比较有礼貌的“谢谢”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たします:非常郑重的“谢谢”
“ailigadou”是感谢的读音,也就是最低层次的“ありがとう”,大部分情况下使用这种绝对不会出错。“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显得更为客套,对家人说的话略显生分,“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たします”是正式场合才能使用的感谢。
俄语中的谢谢是“Спасибо”,中文读作“思八瑟巴”;非常感谢:Большое спасиб;谢谢您:Спасибо вам。俄语中的“感谢”可谓无处不在,经常和俄罗斯人交道就会发现他们表达感谢是一种常态,老师也会给同学说谢谢,上级也会给下级说谢谢,父母和子女也会经常说。这个词可能是俄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法语中,“Merci”为谢谢你,“Merci bienMerci mille fois”为很感谢,“Mille fois merci”为非常感谢。与其他民族语言不同,法语的“感谢”主要是以感情色彩分类,这和法国人崇尚浪漫的性格不无关系。法语如果只是要在具体情景下就具体某件事表达感谢,大可在表示这件事的词前加上上文提到的简易感谢表达即可,但是要加入介词。
从上面的一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感谢作为人们一种不同于悲伤和快乐的较为复杂的情绪,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存在差别。下面我们来探究产生这些细微差别的深层次原因。
语言分析中的文化,是社会学以及语言方法理论中共有的话题,它源于社会规范和人们对交际行为的期待。西方的“感谢”在家庭生活的泛滥,这是源于一种根植于社会的礼节意识。在这种社交环境中,表达谢意是和谐而自然的。在话轮序列中,邀请者和被邀请者之间话语的礼貌互动,会随着会话语境的变化而动态生成,这也能用来解释中国人喜欢互相婉拒和邀请的现象,而不能仅仅认为是“面子”在作怪。日本的感谢文化可以用《菊与刀》里面的观点来佐证,日本民族的矛盾性和耻感文化共同决定了日本人是最喜欢表达感谢的民族之一;或许他并不是真正在内心里感谢你,但是作为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日本人会将感谢作为一种仪式进行。
中国的“感谢”自然是来自于“礼”。“礼”是古代中国的行为标准和基础,上层推行礼教,感谢文化因此推行。纵观各国历史,大多都是这样一个历程,感谢文化可以说是人类最原始的素质教育。但如果单纯从这一角度看难以看出各个语言中的差异成因,还应从“个体主义文化”与“集体主义文化”差别的角度入手。贾玉新认为,“中国社会是一个以民族血缘关系的宗法社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一个以群体为主要取向的社会”,这种以群体为主要取向的文化中,“感谢”往往代表着放低姿态,也就是所谓的“谦卑”。
而像美国和法国等西方社会,个体权利的呼声更高,强调个性自由,感谢往往是一种认同。我认同你的行为,因此我表示感谢;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外国人可以在各个场合没有负担地表示感谢。姿态的不同,决定了使用方法和使用场合的不同。
“个体主义的感谢”与“集体主义的感谢”,其区别还体现在义务和责任的差别。日本人常说“道义最难承受”;在中国也有“忠孝”;而在英语中没有与“道义”相类似的表达。在东方,感谢是一种义务,别人不计报酬帮了你,你有义务表示感谢;而在西方,只有具有“复仇”等概念的时候才有非干不可的意味;感谢对于他们只是一种责任,而责任往往是可以选择不履行的。
既然我们知道“感谢”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具有差别,那么如何用好“感谢”就成了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主要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这是最基础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因为“感谢”的差异说到底是文化差异的一种体现,因此我们要用对待文化差异的方法来解决。如果你作为母语者,被其他语族的使用者无意冒犯了,第一时间该做的不是指责,而是细心解释;如果你是第二语言使用者,无意冒犯了母语使用者,那就应该第一时间表达歉意,并且用学会的正确表达感谢方式再次表达感谢。同时,对于语言中的宗教问题一定不能忽略,要谨慎地使用相关表达。
表达感谢,在一个语言中往往具有多种方式。有些表达方式仅仅适用于特殊场合,而有的语言中单单表达感谢就有三四种程度的差别。我们在平常的使用中,一般应选择感情色彩最为中性的表达方式。
这并不与前一个要求相冲突,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集体主义文化”的语言学习者也可以个性化地表达感谢,甚至用自己国家的母语表达感谢,这不仅为你的人格增添魅力,对于被感谢者也是一种意外之喜。勇敢的使用感谢吧,这是对一门语言最大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