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社教活动类文化创意在科学传播中的应用
——以中国园林博物馆为例

2020-01-02 23:20:22刘明星王歆音
文化产业 2020年11期

◎刘明星 王歆音

(中国园林博物馆 北京 100072)

科学传播是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主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传播渠道和手段,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以提升公共科学知识水平、技术技能和科学素养,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支持和参与[1][2]。博物馆是对人类遗产进行搜集、整理、保管、研究、展出,并最终实现知识传播的机构,其教育活动举办数量和质量是考核的关键指标[3][4]。有效运用文化创意可以使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更具吸引力和辐射力,将教育、生活、旅游、科技等以更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给观众深层次的体验。[5]“社教活动+文化创意”可以产生科学传播的叠加作用。

一、文化创意在博物馆社教活动中的运用

文化创意是以文化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理相关学科、利用不同载体而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社教活动类文化创意有效提升了博物馆的观众参与度和文化感知度,已经成为当今开展科学传播的新途径。

(一)科普课程活动

对博物馆最有优势的科学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意,形成品牌课程。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音乐启蒙课程,以音乐做载体、以国博藏品为依托(尤其是与音乐相关的珍贵文物),通过音乐启蒙鉴赏形式传达给每位孩子;北京天文馆针对家庭亲子教育开设“探索宇宙奥秘”天文亲子课堂,还结合北京天文馆科普节目及展览,穿插手工、游戏等互动环节;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园林小讲师”启蒙类教育课程,挖掘馆内展览及特色实景园林资源,用角色体验式教学方式带领学员探求中国园林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辉煌成就,普及与园林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二)研学文化旅游

研学文化旅行是当前比较热门的社教活动类文化创意,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们主动去适应社会,促进校内教育和社会实践的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例如:首都博物馆推出的“北京文化和北京民俗”主题研学课程课题;山东博物馆、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均根据地域科学和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意,推出了系列研学文旅活动。

(三)科技创新体验

对新技术应用体验进行文化创意。中国科技馆通过“中国流动科技馆”“中国数字科技馆”等创立和发展科普品牌;2019年还推出的“科学之夜”活动,以“科学、科幻、艺术融汇共生”为主题,设有“科学真好看”“科学真好听”“科学真好玩”“科学画未来”4个版块,为观众打造一场精彩的“科学盛宴”。

二、社教活动类文化创意在科学传播中的实践

中国园林博物馆作为专题行业博物馆,通过对园林文化的挖掘和创意,着力在社教活动向实体产品的文化创意上下功夫,实现了从互动体验类活动向美学观赏类实体转化的文化创意,从文化旅游类活动向教育读物类实体转化的文化创意。

(一)全面提升博物馆的科学传播力

中国园林博物馆作为行业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全国共5354家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社教活动位列第20名[6]。近年来,中国园林博物馆注重分析观众需求,不断探索隐形文化创意向实体产品的转化,让社教活动类文化创意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以实体形式固化下来、推广出去,从而更好地提升博物馆的科学传播力。

(二)从互动体验类活动向美学观赏类实体转化

“泥土的幻化——中国园林博物馆园林与陶艺”,荣获北京市2019年文化创意大赛公园文创赛区优秀奖。陶土不仅是园林建造的构建材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与象征,充满创意的陶瓷制品也是兼具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表现者。结合园林文化与陶文化,提升学员的劳育及美育能力。针对青少年——“瓷上园林”课程,以中国园林博物馆藏外销瓷为创意点,以其中西方园林图画纹饰为底图,用园林月洞门或花窗等部位的几何图形做形状切分,结合传统瓷板画的思路,做成瓷板拼图。针对女性群体——“花语熏风”课程,以园林文化中的植物文化花语为创意点,以中国园林博物馆园林嗅觉科普和传统香事文化内涵为依托,为女性群体打造一款个性化定制设计和参与制作的陶瓷器皿套装。针对银发族——“云寿福茗”课程,以中国园林博物馆藏云、福、寿等吉祥纹饰的瓦当为创意思路,通过拉胚、捏塑、雕刻等技法,制作一个自行组合搭配的茶叶罐或茶杯,杯盖以瓦当纹样变形,罐身或杯身可雕刻、捏塑组合造型。

(三)从文化旅游类活动向教育读物类实体转化

“中国园林博物馆立体书”文化创意荣获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文博设计奖。立体书是书籍中互动性、创造性极强的种类,两者结合,既体现中国园林的民族性,也可体验书籍市场前沿的时代性。针对青少年,中国园林立体书可以加深青少年对中国园林的认知和了解;它不同的立体展现形式,又可以加深读者的互动性和探索性,从而打破传统书籍的平铺和单调性。针对成人,立体书有极强的立体装饰效果,展开像一个壮观的纸雕塑作品。中国园林立体书结合了园林元素作为形象设计,所以艺术效果更完美,具有极强的艺术书籍收藏价值。

此外,中国园林博物馆备受关注的两项研学文化旅游类活动正在进行教育读本——绘本类产品的文化创意转化。一是“汀兰芳菲”中国园林博物馆晚间园居生活体验活动。面向社会群体开展园居生活文化艺术体验项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园林文化的意境美。二是“最美博物馆 体验仲夏夜之梦”暑期特别夜宿活动。围绕园林自然科学、园林建筑、园林艺术、园林文化及专题展览,带领广大青少年走进夜色下的园林博物馆,感知大自然与人类密不可分的联系,感悟园林的重要性。

三、结语

博物馆是历史文化和社会科学的重要承载地,肩负着向广大公众进行科学传播的重要使命;开展博物馆社教活动是互动体验性强、观众参与度高的科学传播形式。加强文化创意,是博物馆弘扬展示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博物馆科学传播力的新途径,需要进一步固化和延伸,创意背后的故事仍需深度挖掘。未来博物馆社教活动类文化创意必将在科学传播界形成更大的影响力,让观众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博物馆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