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若涵 尹凤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6)
动画可以说是电影艺术的一个分支和另一种形式。在美国称之为“卡通(Cartoon)”。在日本最初称之为“漫画と映画”,后称之为“動画”。在中国,除了“动画片”的称呼外,又叫“艺术片”。当代动画作为电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带着人们心底的纯真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走进那绚丽灿烂的艺术世界。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创作,应借鉴日本动画电影的创作实践经验,将自身发展特点与文化优势相结合,推动中国动画电影创新性的发展。
中国和日本的动画电影几乎在同一时期起步,都深受美国动画初期优秀作品的影响。在《大力水手》《波比小姐》这两部美国动画传入中国后,万氏兄弟便有了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动画电影的想法,早期万氏兄弟动画作品中的诙谐幽默、角色动作生动夸张等特点都来源于美国动画。
同期的日本,大川博直接去到美国的迪士尼公司,学习了他们的绘画技巧、创作风格以及动画技术,并将其带回日本,带动了日本动画的崛起。日本动画电影在一代又一代动画大师的带领下,不断寻求新突破,积累绘画经验和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赢得了“动画大国”的称号。而中国动画电影在《大闹天宫》《宝莲灯》这两部作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同时期发展的中国动画电影,为何一直找寻不到属于自己的创作设计风格呢?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与已然成熟的日本、美国动画产业竞争?如何将中国的民族风格在电影画面中合理地运用?如何更好地表现作品中的暗喻以及意境?这需要每一位动画人思索。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中国动画电影在诞生之初便利用了这一点,在传统文化宝库中寻求素材,且这种创作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神话、传说故事是中国传统动画电影创作者热衷的题材。以《大闹天宫》为例,这部动画片的内容取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本片最大的特点就是浓郁的神话传奇色彩,为观众营造了情绪变幻莫测的神话,并成为中国浓厚民族主义风格动画电影的代表之作。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取材方法的局限性。纵观我国动画电影艺术作品,题材多选自传统神话传说,从《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到《金猴降妖》都选自《西游记》;虽然他们各自选取的片段不同,但这也体现了中国特色动画电影在题材创造性上的缺乏。
日本文化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善于借鉴其他优秀文化,在原有的情感和文化的基础上,再赋予其日本本土的民族特色。这样的创作方法,既吸收了精华的部分,又展现了自己的特点。以自由与灵活的方式将外来文化融入本国文化,这也是日本文化的特点。
日本动画电影通常改编日本或其他国家的原始神话传说,利用原著故事的背景或环境,赋予故事主人公更多的情感和时代特征。即使在相同的故事背景下,主人公的命运和情感表现也是不同的,从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现代神话题材的动画电影。
1.中国——简单明了
以香港动画电影《麦兜的故事》为例,影片主人公是一只粉红色的可爱小猪,从孩童时期的懵懂到上班时期的无奈,从一次次的希望又换来了失望,让人们感觉麦兜就是自己,或者麦兜就存在于真实的世界中。
麦兜是香港平民的代表,它的成长经历是60年代以来香港的社会变化以及人们成长的心路历程——平凡与快乐,无奈与幸福。但主人公麦兜的善良、天真与遇到困难从不轻言放弃的性格,温暖着每一位观众,感情的交织与心情的变化,赋予麦兜更多“人”的特点。通过麦兜的经历,将个人成长经历映射到整个香港社会,起到了以小见大的震撼效果,在社会上引起强大共鸣。
2.日本——引人深思
以日本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为例,该片不仅仅是一个围绕着“成长”这一青春主题的叙述故事,而是通过分析主人公“千寻”的成长,来展现日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后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慢慢引人深思。
在影片结尾,千寻重新找回了自己也帮助白龙唤醒了记忆,正是因为她始终不忘记“真实的自己”,才能在这迷幻的世界中全身而退。这无疑也是作者对现代社会人们的忠告。宫崎骏在孩子的视角中加入了童趣天真,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故事说给整个日本社会来听。
1.中国——含蓄委婉
以《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爱情动画电影,细腻地呈现了一段唯美彻骨的爱情。这部电影的主题颇具特色,利用人们的同理心以动画的全新形式颠覆“门当户对”这些封建传统思想。二人化成彩蝶翩翩飞舞,消散于自由的天空,所经之处,花儿漫天开放。这一结尾弱化了原故事的悲剧气氛,极具唯美的中国特色。
2.日本——清新质朴
日本动画电影在表现爱情主题上更加曼妙,具有一定的艺术气息。以《侧耳倾听》为例,影片以平凡的学生生活为主题,故事中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撕心裂肺,而是互相成长互相鼓励,为观众展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青春画卷。正是由于这贴近生活的简约之美,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细腻地滋润着心灵深处。
日本动画偏向于清纯的校园爱情,中国动画偏向于缠绵悱恻的成人爱情。这也可以反映中日两国之间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但无论是怎样的表现形式,都挖掘出“爱”这个创作主题。
第一,关于取材单一的问题。仅仅运用中国传统故事或者在画面中突兀地表现民族色彩等,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电影民族化。应以传统民族文化为基础并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紧跟时代潮流,赋予个性特色。第二,关于人文关怀的表达。中国动画电影往往把重点放在教育,而忽视了人文关怀。正如迪斯尼所说,要吸引不同年龄结构的观众,对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处理在本质上要简单;所有作品中的各种人物都“必须具有可信的人性,必须保持人类共同的道德理想”。第三,关于动画人才的培养。具有创新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提高我国动画电影质量、促进中国动画电影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美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中国动画要借鉴日本动画的传播策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将中国动画电影带入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