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磊
(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北京 100044)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设计理念的变革,人们对不同博物馆特色文化及室外景观越来越关注。博物馆景观设计,应体现博物馆室外景观特色与主题文化精神,注重博物馆景观的文化特色和主题营造,避免设计作品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如何设计打造独特的博物馆景观,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从海军博物馆设计实践中,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博物馆景观设计,要将规划、建筑、展陈、景观等多个专业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各专业的优势特点,形成合力与互补,达到最佳的空间效果;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到自然和人文之间的外在与内在联系,将人的活动与自然环境密切联系,通过地域现有的生态环境,把自然之美带入人居生活。
目前,国内外关于博物馆景观设计的研究尚不完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博物馆主体建筑设计,对于博物馆景观环境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主要是教育,向参观者传播相关知识;但参观者只能被动接受,造成人们到博物馆中只能单纯的参观。同时,许多博物馆的内部空间设计存在问题,主要是参观者的活动区域被限定在博物馆建筑内,通过较长的展览线路进行参观,这就导致参观者在博物馆体验过程中产生厌倦感和疲惫感;博物馆的外部空间设计和周围城市环境格格不入、恍如隔世,这些都导致博物馆功能较为单一,空间过于单调的局面。
2006年由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对博物馆环境空间设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项设计以“中而新”“苏而新”为主题,通过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追求自然山水意趣,模仿自然,巧妙的借助水面延伸其建筑风格,形成了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近年来,国内城市对主题博物馆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和发展创新,人们对博物馆的景观环境越来越重视。现代景观已经向多元化发展,设计的范围也更加广阔,主要追求的是空间关系,而不是单纯的图案与样式。设计师在设计中更加注重室内外空间的融合,将文化、历史、生活、环境等相关因素融入景观影像之中,从而赋予景观更深层次的内涵。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景观设计早已不仅仅是以美化人类环境为目的,而是融合了科学、技术、艺术等多种元素的综合体。所以博物馆的景观不仅要从形式上进行表达,还要利用独特的文化来表现,有丰富内涵的景观作品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中国的景观设计起步较晚、发展迅速;但大量的盲目模仿问题,致使景观设计缺乏文化特色和创新设计。我们应该把博物馆景观当作一种文化的体现,利用文化特色来进行博物馆景观设计,使博物馆景观设计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
中国海军博物馆坐落在我国黄海之滨、著名的旅游胜地青岛,位于莱阳路8号,是中国海军唯一在编的大型军事博物馆,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属国家AAA级旅游景点,陆地占地面积88000平方米。
海军博物馆新主展馆建成后,博物馆主办方协同设计单位通过规划先行、景观规划引领的方式,开展了跨学科,多专业一体化设计,有机地将博物馆室外景观设计、展陈设计、建筑设计等单元综合一起,形成了主题特色鲜明、参观游线清晰、景观特色浓郁、游览体验感舒适的综合设计。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在特色博物馆空间环境设计中营造主题文化氛围,参观者可以通过感知特色博物馆的空间环境,来理解特定的海军文化和海军博物馆所蕴含的军旅文化精神。
时代的发展使公众流动率逐渐变大,人们逐渐不满足仅仅知识传播的博物馆,开始提出更高的精神文化要求。海军博物馆不仅具有教育功能,还能为公众提供多样性的服务,开设了特定区域满足公众的实践体验需求。在对博物馆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围绕博物馆主体建筑、大门、海面,还有对参观者开放的、立体的“观赏路径”,将游客引至西侧海边的海上展区,与小青岛、栈桥隔水相望,南濒一望无际的大海。
城市立足需要特色,而一座城市最具标识性的人文景观建筑即当地的博物馆。在海军博物馆景观设计实践中,景观规划紧扣海军博物馆主题,以我国海军特有的五大兵种特色为切入点,围绕青岛特有的海边地域特色,凭借精心的设计,遵循“从内到外,从外到内”的整体原则,从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将景观设计作为整体设计的一个部分,融入博物馆的整体布局当中去。
同时,充分考虑建筑、陈列和景观三者之间的关系,凸显海军博物馆特色的重要景观元素,因地制宜地围绕主展馆设计了海军五大兵种的特色景观区,通过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和质感的变化起伏来表现承载在博物馆主题上的内涵和意义,突出博物馆的特点。
博物馆特有的主题特色文化是整个景观的灵魂。设计应该深入挖掘军旅文化及地域文化特色,合理利用景观墙体、地标性建筑、空气、海水等多种硬质元素,与软质元素景观结合,在博物馆景观设计中形成光、色、形、体为一体的独特空间形态,呈现出特色文化内涵,同时具备游赏、优化环境等功能,高度反应主题文化特色。在推送极具风格的城市名片的同时,通过设计景观构筑物、景观小品、主题雕塑、铺装等,有效地与博物馆主题进行呼应,彰显其文化内涵。
海军博物馆景观规划设计凸显主题,把构成景观的多维度要素进行艺术化处理,使主景和衬景遥相呼应,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整体设计特别注重游客的参观体验,融入了室外展陈设计、市政道路设计、建筑设计、夜景照明设计、背景音乐设计、智能化设计等多个设计专业。
根据海军博物馆的人流量测算以及博物馆的管理需求,合理规划大巴车停车区、下客区、停车场及后勤办公区等区域。精心组织车行流线与人行流线,达到人车分流。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参观流线,采用先室内后室外的参观顺序,游客进入主展馆参观,室内参观完毕后可沿环形步行游览路线依次游览各个景观节点。博物馆区游览空间的塑造以及活动场地的分布,可以考虑参观人群的构成特点,为其提供满足室外游览、参观、游憩的各种景观空间,实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展示区能够鲜明地反映博物馆的主题,突出博物馆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精神,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飞机、舰艇、潜艇和装备展示区等。建筑配合海面和光影,水面上倒映着舰船本身俊朗的轮廓,在园路运用了灵活的曲线,绿化大面积的草坪配以规则的景观乔木,将人与建筑,自然与建筑有机融合为一体。通过形状、体量、材质、刚柔、色彩的对比,营造出宁静、平和的氛围,与军旅文化和地域文化相呼应。
海军博物馆地形东高西低,由于临近海岸线,东西方向高差约为10米。由于场地历史原因,场地形成了多个高差较大的区域,若将高差减弱为坡道,土方工程量较大,且景观效果不佳。因此,竖向设计以工程节约为原则,利用高差达到土方平衡。对高差较大处采用挡墙结合雕塑、台阶、坡地的方式处理,营造景观效果,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空间,设计架空广场、架空栈桥以及升高的海军航空兵装备展示区,形成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游览参观体验。同时引入海绵城市理念,设计下凹式绿地,尽量避免雨水径流通过道路流失,利用绿地形成下渗。
1.礼仪广场架空桥。利用高差,在高架广场下形成通透的人流空间,既解决了前后广场交通阻隔的难题,分散人流,也开阔了参观者的视野,又因地制宜增加了功能性建筑,为参观者提供了消费、休憩、娱乐的空间和服务。
2.小型舰艇展示区。该区域集中展示各种小型舰艇,由于小型舰艇甲板较高,游客在地面无法参观舰艇甲板全貌,所以在该区域设计一座栈桥通道,通道高3.5米,观众可从架空栈道上面俯瞰参观小型舰艇。利用栈桥台阶下面的空间,设置公共卫生间,既可以满足观众的观光需求,完善了游憩服务功能,又形成前后两大广场的交通纽带。
3.海军陆战装备展示区。该区域集中展示人民海军陆战部队装备,包括水陆坦克、两栖装甲突击车、履带步兵战车等,为营造海军特色气氛,通过景观微地形的塑造,打造丘陵式景观,将各型战车装备布置于地形之上,通过阵列式种植大型乔木,打造极具景观特色的展示区域。
植物景观设计是博物馆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海军博物馆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力求突出博物馆风格风貌和文化特色。结合原有条件选择合适的建筑景观和植物景观,主要选择适宜海边生长、耐海潮风、能营造良好环境氛围的植物品种。充分利用本土现有植物资源,因地制宜,通过植物的形、色、质可以营造多层次的植物景观效果和空间环境,为各功能区服务,给参观者提供不同的参观体验。不同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应用于各个功能区中,使海军博物馆主题得以强化和升华。通过景观布局结合地形错落有致,景观细部处理奇巧、精致,强调了海军特色博物馆的主题。主要种植手法包括:
1.阵列式种植。突出环境的安静、肃穆以及海军特有的仪仗感,又蕴含生机与收获的寓意。大型乔木与丛生乔木不但可以与广场空间融合,还可以软化大体量的建筑空间,形成过渡空间与生机勃勃的景观风貌。
2.自然式种植。以乔木为背景,合理配置灌木、花卉,形成上层乔木,中层花灌木,下层花卉地被的丰富的复层植物结构,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生态系统的修复与可持续发展,又形成了美观的景观效果。
3.临时性植物景观。规则式草花与铺装线条融合,根据季相变化、节庆活动和庆典以及景区淡旺季的旅游管理进行个性化设置。广场场地上设置花箱等临时植物摆放设施,丰富景观。
景观小品设计是博物馆景观设计中的点睛之笔,功能性景观小品如栏杆、台阶、铺装、挡墙饰面等,都可以作为景观文化的载体,从博物馆特色主题文化中提取设计元素,运用在景观小品的造型之中。
在海军博物馆的景观小品设计中提取海军“铁锚”“救生圈”“五角星”等元素结合广场铺装、台阶挡墙、栏杆、灯柱等景观元素,合理布置以“海军”“海战”为主题的雕塑小品,从而展现中国海军的精神面貌,振兴民族精神。
在材质选择上,选取了“锚链”作为栏杆的主要材质。锚链是连接锚和船体之间的链条,用来传递和缓冲船舶所受的外力,是海军军舰上的重要元素。栏杆方案采用石柱与锚链相连接的方案,既突出了海军博物馆的文化特色,又可以就地取材,具有独特的意义。滨海区域与海上展区毗邻,锚链栏杆形成的海岸线与展示的军舰融为一体,成为海军博物馆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景观风景线。
海军博物馆园林配套建筑按照5A景区标准进行规划。规划建筑包括大巴车停靠的半地下车库一座,半地下游客服务中心建筑、主入口门区建筑、厕所、可移动便携式值班建筑等。与其他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项目不同,博物馆景观设计更注重游客参观体验,因此公共服务建筑配套显得尤为重要。建筑的造型除与博物馆主题建筑相协调外,也可兼顾博物馆的主题。在建筑空间上,可以结合地形高差以及景观楼梯下的空间设置半地下、地下建筑空间,在有效节约用地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利用空间。
1.主入口门区建筑。门区建筑是博物馆的第一印象。取主建筑的圆形立柱与屋顶、檐口等为设计之源,充分利用空间,在门卫建筑外侧设置开放式走廊,增加了建筑的体量感,与主展馆宏大的建筑规模相匹配、协调。
2.地下空间与半地下空间的利用。利用礼仪广场桥下形成的半地下空间,设置功能性建筑,作为景区的访客中心,集旅游商品售卖、咖啡休闲于一体。建筑的玻璃幕墙成为景观的有效补充,将桥下的“暗”空间予以激活,同时补充完善了博物馆的功能。在景区南侧区域结合地形设置半地下车库。车库与地上广场重复结合,建筑采用折面幕墙的形式形成不规则几何形体,形成如“从海面升起的海洋基石”造型,结合景观台阶、喷泉跌水,将游客引入车库顶上的景观广场中,广场上展示各型海军航空兵飞机装备,整个区一步一景,气势宏大。西侧旅游文化服务中心可直接向西侧对游客开放。台阶下的空间利用为建筑空间,东侧为车库与设备用房,满足园内旺季高峰时期的旅游大巴车停靠。
3.可移动便携式建筑。博物馆项目多涉及淡旺季游客流量管理以及各景区独立临时性单独开放、关闭管理等需求,可移动便携式建筑的引入有利于解决此类管理问题。便携式建筑力求造型简洁,风格协调,便于移动,灵活性强便于管理。海军博物馆项目中,海上展区的各舰艇需要独立管理,有些舰艇的参观需要单独售票、存包。而临海区域地下土质较差,无法设置永久性建筑,更发挥了可移动便携式建筑的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在博物馆景观设计中,应针对不同种类的博物馆,在功能需求和方案设计上体现出各自的不同要求。
第一,一体化设计是博物馆景观设计的趋势。首先应进行场地的总体规划,将建筑、陈列、景观很好地融合为一体。根据博物馆主题要求,对景观内容进行设计构思,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确定景观大风格,并运用设计手法和要素展现景观特色,做到建筑、景观、陈列相互融合。第二,主题性、文化性、可参与性是设计的灵魂。应突出博物馆主题、凸显博物馆特性、博物馆环境空间与城市环境的衔接以及特色文化的表达;应注重展品特性、参观流线、参观者的心理感受及休憩空间体验,使景观空间更具有活力。第三,功能设计是博物馆景观设计的前提。在总体规划前期应充分考虑博物馆各功能区的定位,明确各专业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在整体规划框架确定后,还需注意各专业设计间的合作和沟通,包括交通组织设计、室外展陈设计、游线设计、消防设计、无障碍设计等,同时还应兼顾博物馆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各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