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当的“四语” 精彩的课堂①

2020-01-02 20:28:49刘学山
物理之友 2020年7期
关键词:木块体积语言

刘学山

(江苏省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初中,江苏 扬州 225811)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工作语言,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展现教学艺术的主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熟练掌握教学语言艺术,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精彩的表述、恰到好处的点拨、深入浅出的讲评,开启学生心智,启发学生思维,使他们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物理教师必须紧扣所教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加强业务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语言运用技巧,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整堂课精彩高效。

1 未成曲调先有情——引人入胜的导入语

一台好戏,往往拉开序幕就能吸引观众,教学也是如此。一节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巧妙地导入新课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好的课堂导入能从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物理来源于生活实践,与生活和生产等密切相关。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普遍很浓,这种浓厚的兴趣,不仅表现在学生对新学科的好奇、对物理现象的关切和对实验的期待上,还在于教师上课时巧妙引导和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合理巧妙地引入课题、导入新课,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如果我们在引入新课时,总是用“今天将和大家继续学习”“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导入语,自制力低的学生根本听不进去,他们的注意力很难被迅速从课间玩耍的情境中吸引过来,造成思维与教学脱节。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征,选择有趣的故事、奇妙的现象、与常规思维相左的实验,并精心设计好导入语,只要导入语运用得好,便会迅速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光的反射”的教学中,用《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中“镜面反光御敌”片断引入新课;在“浮力”的教学中,用“死海淹不死战俘”或“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故事来引入新课;在进行“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时,用“曹冲称象”或“阿基米德鉴别皇冠真伪之谜”引入新课;在“运动的相对性”的教学中,用“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引入新课等。通过教师精彩的讲述,同时配以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牢牢吸引学生,会取得良好的开端。

2 糖葫芦好吃竹签儿串——搭桥架梯的过渡语

教学过程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它们好比是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教师讲课时的过渡语,就是将“珍珠”串联起来所用的“丝线”,如果没有这根“丝线”的串联,成不了美丽的“项链”,就像一首歌曲所唱:“糖葫芦好吃它竹签儿串”。在课堂教学中,好的过渡语有搭桥架梯的作用,一般来说,搭桥过渡语适用于同类知识的承上启下,架梯过渡语则适用于思维活动的进一步提升。许多名师和教育专家的课堂教学几乎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善于精心设计和灵活运用课堂过渡语,有高超的“搭桥架梯”艺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过渡语的设计和运用,因为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对教学各环节内容起到串联作用。例如,讲授“密度”时,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用比值法表示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可以从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进行类比入手,采用分层分步的过渡语,有序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将课堂推向深入。(1)在物理学中如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教师展示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模型,问:它们的质量相同吗?(3)如果有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它们的体积相同吗?(4)质量和体积都不相同的木块和铁块,怎样比较它们在这一方面的特性呢?此问排除了同体积、同质量的条件,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启发过渡:此处的木块和铁块,质量和体积都不相同,是否可以借用“速度”的定义方法来进行类比,计算出它们体积相同时的质量或质量相同时的体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利用数据进行计算,整个过程也随之顺畅起来,自然过渡到了密度的定义及表达式。

3 一泓清泉润心田——科学高效的评价语

课堂评价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在听课时,发现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幽默风趣,妙语连珠,鼓动性和激励性都很强,既关注个性又关注共性,还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受到赞誉的同时也了解不足,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树立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科学合理,而且巧妙高效。经评课交流得知,在课前备课时,教师都非常注重课堂评价语的设计,精心准备,不断斟酌,仔细推敲,反复锤炼,有的放矢。有这样一个报道:在美国课堂上,一个学生得出了“4+5=8”的结论,美国老师用了三句话加以评价:“很好!”“很接近。”“谁还有不同意见?”第一个评价是对学生敢于发表意见的赞赏,第二个评价是对学生积极思考的肯定,第三个评价则提示了回答不正确的信息。事情的真假姑且不论,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作用。教育需要赏识,大多数情况下,课堂教学时我们多采用肯定、赞赏的评价语,让学生感受被人尊重的喜悦和老师对自己的褒奖,教师用真诚、赞扬的言辞,彰显了自身的亲和力和人格魅力,激励学生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的同时,还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不同问题不同对待。当学生对知识的见解不够全面时,教师应及时进行补充完善,防止学生认识模糊;如果学生价值观出现偏离时,教师则更要明确指出并积极引导,绝不能一带而过,含糊其辞或不闻不问,防止变相的袒护和鼓励,做到教育与引导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班级中的学困生在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对于他们上课时表现出“大胆举手、大声发言、答对了一个简单问题”等一点点进步迹象,都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帮助他们维持定力,树立自信;对于中等生,教师要根据需要或他们的课堂表现,适时予以肯定,避免“两头问得多,中间没人问”的情况发生,防止他们成为被遗忘的“空心族”;而对于那些学习成绩非常好、思维能力很强的优等生,则要在他们“用力跳一跳摘到果子”时予以夸赞,发挥他们“领头雁”作用,从而激励他们进行更深层次思考。只有这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才会显得科学高效,学生也才会倍加珍惜。

4 言有尽而思无穷——令人回味的结束语

一场好戏,越是临近“终场”,往往越能给人以期待,一节课也是如此,草草收场或匆忙收兵,会使整节课黯然失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结束语的设计有总结式、悬念式、呼应式、鼓励式等多种,优秀的教师往往会选用其中恰到好处的方式收尾“结课”。“留白”是一种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它会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一节课的“留白式”结尾可以使学生继续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让他们的思维不仅局限于课堂之内,而是在空白与充实的结合中深思求解,使学生的学习继续向课外延伸,收获“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教学意境。例如,在“平面镜”的教学结束时,教师紧紧抓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延伸设置课尾的“留白”:除了平面镜可以成像外,我们在幼儿园见到过“哈哈镜”,它可以成像吗?它的成像原理与平面镜相同吗?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教材中“生活·物理·社会”栏目,并查阅资料,分小组交流所得结果,这就很自然地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凸面镜和凹面镜知识上来。在“浮力的产生”的教学结束时,教师提出: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但为什么木块漂浮在水面、而铁钉却沉入水底?钢铁制成的大轮船,为什么能乘风破浪、漂洋过海呢?请同学们课后预习并查阅资料,下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继续探究。在上述两例中,教师根据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教学需要,在结课时恰到好处的“留白”给学生留下课后思考、探究的问题,给学生创设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既彰显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又埋下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引火线”,从而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查找资料、去实验。

语言是交流和传播的工具,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教师的教学语言更是如此。在一节成功的物理课中教师的语言必定是鲜活灵动、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而且并不仅仅局限于引入语、过渡语、评价语和结束语四个方面。初中物理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善用、巧用、活用有效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心智,帮助学生愉快学习、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收获学习的成功。

猜你喜欢
木块体积语言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小鸭数正方体木块
谁的体积大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