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4次亲临湖北,确定了“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发展目标、先后提出了“四个着力”和“四个切实”、抗疫防疫与复工复产等工作要求,为湖北职业教育如何实施“支点”战略,协同推进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省属高等职业院校,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后简称学院)始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列为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先后成为全国首批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湖北省首批国家示范校、全国就业工作50强、教育部首批国防教育特色校。党的十九大以来又先后成为全国200所优质高职学校之一、全国56所中国特色“双高计划”建设学校之一。
建校近70年来,学院不忘初心,无论办学层次、隶属关系如何变化,坚持“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而奋斗”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的办学定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院、特色创新”的办学方针,始终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培养输送了近7万余名各级各类应用型人才。
1998年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学院牢记服务国家海防建设、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成人成长成才的时代使命,聚焦军民融合,不断强化海防安全、海河运输、海洋开发、新型工业化的特色专业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类专业群进入全国高职教育第一方阵;聚焦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持续推进专业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转型升级,建成一批国家级高水平信息化教学资源;聚焦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3支(全国共126支),培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聚焦产教融合,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数全省第一;聚焦学校治理现代化,成为我省第一所依章(章程)治校的高职院校。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2013)”,“建设现代化强省(2017)”,“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18)”等三个重大决定精神,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2017)、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设技能强省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的工作部署,以服务我省重大产业政策为导向、以引领我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为目标,在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根据省委巡视整改要求,依据中央和湖北省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部署,学院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党章、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律法规,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等重要精神,院党委先后颁布实施关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制度,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先后成为省委“五好领导班子”、先进基层党组织,交通运输学院第一教师党支部成为全国首批“对标争先”基层党支部。
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优质培训资源转化,发挥紧缺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海员教育培训基地等作用,创新做大社会培训;发挥省技能高考专家委员会作用,优化技能高考考试内容与考试方式,参与制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通过技能高考与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引导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实施中高职衔接培养、专科高职与普通高校联合培养,构建“中职—专科高职—应用本科”立交桥。技能高考项目获得2014年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聚焦军民融合,继续做精做强服务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类专业群、培育发展通信技术与网络安全类专业;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升级改进数控技术等制造类专业,培育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轨道交通、光电应用技术、3D打印等智能制造类专业;服务我省打造国内汽车制造第一方阵战略,巩固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培养发展新能源汽车专业;聚焦实体经济,融合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升级改进商贸类专业,大力发展产品艺术设计等数字创意类专业;发挥骨干专业优势,开展定向士官培养,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根据生源类型,制定实施差异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省人社厅部署,试点实施课证一体化改革;主动承担湖北省中德双元制本土化改革试点,探索双元制本土化经验;首批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通过教育部验收;实施“英才培养”,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技术技能精英培养路径;根据企业要求,校企共同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系统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需求供给比平均超过4.2:1、一次就业率连续超过96%,毕业生起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学院成为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
主动与银行、电信公司合作,不断升级校园网,建成高效、便捷、安全的管理平台;持续强化高水平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建成全国唯一、湖北第一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与船舶资源馆,以及一批精品在线开发课程,为师生在线学习提供系统支持;常年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组织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得国赛一等奖2个,成为蓝墨云班课研究应用基地。
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船舶主机和轴系安装”、全国船舶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船舶CAD/CAM”竞赛等赛项平台,船舶工程技术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升级改进、湖北船舶职教品牌等重大建设项目,湖北航海类就业市场,带动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武汉海事职业学院涉船类与航海类专业建设与学生就业。通过对口交流与支援,协同推进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长江职业学院、仙桃职业学院、武汉铁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发展;通过技能高考、中高职衔接培养等专项工作,引领我省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1)坚持立足湖北、服务湖北、创业湖北的服务定位,每年在湖北招生比例与就业比例均超过60%;毕业生陈怡创办红安万盛农业观光有限公司,荣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毕业生陈洋创办博岸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38户贫困户入社,共同脱贫致富,荣获了“湖北省优秀创业青年代表”。
(2)主动组建“湖北国防科技工业职教集团”、“湖北焊接职教集团”,参加湖北省船舶工业协会,促进我省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特种焊接等系统产业链、人才链、科技链、教育链有机衔接。
(3)主动参与省国防科工办、省经信委组织的内河船舶标准化与清洁动力改造。
(4)主动承办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电子产品设计、市场营销技能等赛项,国防科工办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省人社厅组织的我省职工焊接大比武、世界技能大赛湖北选拔赛等活动,为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提供高效、安全、便捷服务。
(5)连续8年承办湖北省机械类、电子类、商贸类技能高考,为我省技能高考组织提供技术、智力等支持。
(6)常年承担湖北省征兵心理测试,成为湖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7)常年为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军运会等重大活动提供高品质志愿者服务。
我省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要同职业教育发展不强不优不活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规模体量大,办学实力不强。以高职为例,我省高职院校数、在校生数、双师型教师数均位列全国第八位,而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数仅为第十二位,生均财政拨款为全国第二十五位,已经立项建设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16个、我省独立主持建设仅3个。
二是,产教融合面广,标志性成果少。产教融合形式多集中在在校生顶岗实习,职教集团活力不足,企业参与度不高;合作开展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少。
三是,管理部门多,资源集中度低。中职教育存在部门职责交叉、政策脱节重叠、经费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各类职业培训项目分散在教育、人社、农业、扶贫、妇联、团委等部门,存在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等问题,培训资金集约使用效益差。
(1)优设计,提供系统政策支持。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家教育现代化及五年实施方案为指导,以湖北教育现代化及五年实施方案为基本依据,整合我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设技能强省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的政策资源,聚焦“五个湖北”建设,制定具有湖北特点的“执行方案”以及配套性政策制度,为我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壮基础,全面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完善省、市州两级财政投入制度,落实中高职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实施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2020年前实现所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并将达标落实情况纳入各级政府考核。
(3)补短板,精准实施产教融合工程。完善我省产业发展政策,将各级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产业发展政策,实现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实施省级产教融合工程,重点建设一批支撑支柱产业发展需要的行业性与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探索建立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运营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职业培训基地建设。
(4)强长板,实施三级高水平职业院校与专业建设工程。以“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战略实施为依据,实施国家、省市三级高水平职业院校与骨干专业建设工程,着力打造职业院校“高原”,增强高水平院校服务我省十大骨干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
(5)强机制,激发职业院校发展活力。允许高水平学校通过托管、对口交流、联合办学等方式,实行跨区域、跨所有制办学,发挥高水平学校示范引领作用;鼓励职业院校试点举办混合所有制二级院系,鼓励将政府投资的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建设在省级及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自贸区;鼓励教育型企业发展和部分生产型企业向产教融合型企业转型发展;鼓励高水平高职院校独立举办四年制应用本科,倒逼转型发展,普通高校用心办好应用本科。
(6)抓统筹,建立分工合作的管理体制。省市级层面成立由省市级常委任组长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形成教育主管部门抓学历教育与培训,人力资源部门抓职业资格标准建设,其他部门抓需求,行业组织参与培训资源开发的职业教育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