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100)
“自媒体”(Self-media或者We-Media)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新闻记者丹·吉尔默于2002年提出,指大众传播者借由网络向不特定的人群或个人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由于博客、微博、微信、Facebook、Instagram的兴起,使得每个人都具备了媒体的功能,信息传播的方式由传统的“点到面”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通过类似“病毒繁殖式”的传播,将信息数据的传递速度和规模无限地提升放大,并且在广大受众人群中形成自我认知和情绪发酵。
目前,自媒体已逐渐成为网络信息时代传播效率最快的形式之一,除了上述传统载体,还出现了个人门户类网站、视频网站等新兴载体,这些载体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吸引了更广大的社会青年和大学生群体,满足了他们旺盛的信息表达诉求。据调查,自媒体平台已成为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会认知的重要信息来源,是他们表达自我、抒情达意的重要工具,也是群体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主要方式。
自媒体的出现,让原来的“旁观者”变成了“当事人”,“媒体”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个人的传播载体,人们在自己的“媒体”上尽情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发布自己的观点,构建着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平台。然而因为多数信息的发布者并不会对信息的真假和来源进行检验,同时在发布的过程中或多或少还会加入个人的情感和观点,所以信息接收者只能靠自己的经验来辨别信息的虚实。
相比传统媒体,在自媒体网站上用户仅仅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就能创建好自己的“媒体”,在网络上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审核过程简单,准入门槛极低,且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力和财力去维系,这让自媒体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大受欢迎,其用户规模也是日益壮大。因对用户过滤环节不严格,这也造成了不少不法分子和危险分子,在网络上散播不实或虚假言论,严重影响了网络的洁净度。
自媒体在发布信息的过程中省去了繁琐的信息加工、制作和审查程序,能够快速编辑信息进行推送。任何时间、地点,人们都可以观看别人的“媒体”、经营自己的“媒体”,自媒体能够即时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群体中,其距离几乎为零。海量信息在自媒体平台进行流动聚集和交互共享,人们“自由发声”、“实时互动”,阐述自我看法,碰撞各种思想,然而信息内容的混乱繁杂也导致了消极思想、非法思想等得到了无节制地传播和发酵。
随着网络Web2.0时代的到来,新兴媒体蓬勃发展,大学生对于新兴事物具有天生的“猎奇”心理,对于新兴媒体中的突出代表——“自媒体”,更是因其海量的信息、操作的便捷和极强的交互性,为大学生所乐于接纳并参与其中。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意识到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日渐趋于式微,已无法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利用自媒体丰富并拓宽培育的渠道和模式,创新培育载体,进而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不少高校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及创新举措。
首先,将自媒体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程学习。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大部分大学生的行为和交流方式,在传统严肃的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自媒体,更好地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原则。
举措一:强化自媒体思政教育队伍建设。高校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注册QQ、微信、微博、贴吧等账号,建立或加入到相关群中,成为自媒体用户,之后通过发布文字、图片、语音、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转化成青年视角和青年易接受的内容,鼓励大学生将学习、生活及思想上的感悟和困惑,以留言、跟帖、评论或私信等多种形式与教师进行交流和对话,促进“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的多维化,从而丰富了思政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举措二:构建自媒体思政教育平台。近年来,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下属各职能部门(如校团委)二级学院(如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也纷纷注册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大学生纷纷关注,从而构建了一个以“个人—团队—学校”三级平台为主体的“校园自媒体矩阵”。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教师个人的自媒体保持随时更新,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参与学生各类话题的讨论,对国内国际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发表富有正能量的主流评论,让处在迷茫阶段的大学生们听到正确的声音,把握正确的方向,促进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其次,利用自媒体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自媒体由于其传播的信息比较“接地气”,也更符合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部分高校抓住契机,多方位多角度建立属于本校的自媒体信息传播平台,QQ、微信、微博、短视频都是其主要阵地。高校在传播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播,如:在迎新季、毕业季举办网络专栏活动或视频直播,在重大节庆(如国庆、校庆)和纪念日(如国家公祭日、国际宪法日)发布应景的自媒体宣传报道特刊,或通过大力宣传学生身边的优秀师生典型事迹、好人好事、学习标兵等,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置身其中,发表观点和想法,这样一来就能够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进一步的传播和发酵,进而激发大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怀,提升“文化自信”,加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此外,因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心智不成熟,极容易受到外界事件的影响,尤其是一些负面的新闻和信息,很多高校也会借助此类事件的发生,在主流媒体平台进行信息推送和评论发布,宣扬积极正面的观念和看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进而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和谐校园氛围。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宽度和广度,为高校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很多机遇。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每天都能接收到最新的时事政治,最热的新闻资讯,他们参与其中,侃侃而谈,极大地拓展了眼界和阅历,为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实践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具备了更为丰富的素材和谈资,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和综合素养,增进了师生情谊。高校开设的微信、贴吧、QQ等多种自媒体平台,丰富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打破了传统媒体“点对面”的单向交流,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零距离”沟通,情感上有共鸣,学生亦受感染,自觉地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自身,践行于实践中。此外,大学生们通过制作核心价值观的短视频、微电影、绘画和网页作品,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制作人和观看人都深刻地体会其中内涵,感悟、把握、并运用,做到思与行的统一。
随着自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普及,每个大学生都成为了潜在的受众人群,受众又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将接收的信息进行转发,或发布自己的观点,这体现了自媒体的开放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关注公共平台账号,快捷并主动地去获取信息和知识,进而接收和内化,这体现了自媒体的自主性。这些特性吸纳了大量的大学生用户,他们通过自身的使用体验、相互间的口耳相传,把喜欢的自媒体进行推广,由于一定范围内的大学生群体使用的多媒体平台存在共通性和集中性,这样使得高校可以比较方便地在固定的多媒体平台上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活动,也赋予了高校思政教育更多的柔韧性和亲民性,从而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受众,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自媒体所提供的自由、平等、开放的交流环境,把大学生从被动的接受信息者转为了主动的信息交流者,改变了传统思政教育中教师为主体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意识;把快速更新的实时信息以及社会热门和敏感事件等内容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参与程度;平民化的教育内容更为贴近大学生心理,让他们有兴趣深入地阅览、探索和思考;此外,自媒体平台还可以实现课堂内外的持续互动,学生通过自媒体在自己的社交朋友圈中发布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即时动态,教育者通过与之互动,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行为,平和的语言和轻松的氛围,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高效,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体现了思政教育的“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提高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水平。
自媒体对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不可忽略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主流意识的主体地位逐渐受到挑战,大学生在面对来自爆炸式信息泛滥的自媒体世界时,很可能会迷失自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下教育的重中之重,具有严肃性和政治性。之前传统媒体掌握着审核权和话语权,教育者也是占据着绝对的权威和主体地位,大学生所接受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正面的、积极的。而自媒体时代,人们随时随地发表自编自制的信息,大学生随时随地接受铺天盖地的、掺杂着个人情感和爱好的理论,有些理论甚至是反人类、反社会、反道德的,也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主旨。在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群体渴望主动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观点,热衷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他们成了事件的“发声者”,然而有些教师并不熟悉自媒体,这就出现了部分大学生对于信息和资源了解的速度与程度超越了教育者的情况,使得教师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这无疑挑战并冲击着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权威地位,很大程度上削减了他们对学生思政教育的控制力。
自媒体环境下,西方思想更加便利地传入,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意识形态以及一些错误的思想和价值观不断冲击着青年大学生,使大学生时刻面临着思想的碰撞、价值的取舍与人生观的判断,一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开始动摇,行为出现失范,陷入了深深的社会主义认可和信仰的危机之中,从而导致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人生决断。我国社会正处于相对敏感的转型阶段,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国内国外以及各个阶层的矛盾,在自媒体环境下,这些矛盾很容易被有心之人恶意地放大泛化,从而导致大学生政治大局意识的淡化和核心价值观的缺失,在当代中国这样一个价值观念多样化的社会里,如果缺失了被大学生群体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社会的发展将失去方向,出现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是非常危险的。自媒体对大学生主流思想的冲击,将直接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带来负面效应。
高校应把握住时代的特征和脉搏,直面自媒体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的困境和机遇,用好自媒体这把“双刃剑”,适时地变革和创新培育方式,强化载体和队伍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滋养青年学生思想和心灵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