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 517000)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时相继提出的合作倡议。2019年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现2019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意味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大量复合型高职人才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沿线各国交流日益频繁,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各不相同。了解各国文化差异以便更好地跟沿线各国进行交流与合作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本文拟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视角来探讨如何提升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国外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得到进一步拓展,在人类学、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均有研究(单波等,2018)。在西方国家,跨文化交际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到目前经历了“从本质主义到多元主义、再到批判现实主义的范式转变”(冯海颖等,2016)。
国内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21世纪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研究者们主要区分了在外语教学和翻译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缺失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拜得菊,2018)。跨文化交际意识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化,涉及多个领域,如外语教学、翻译、旅游等;研究内容逐步明确化、具体化,如在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打造多元化专门用途英语人才(罗付灵,2016)。
目前我国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仍然主要停留在语言技能培养的层面,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渗透较少。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风俗习惯,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他们毕业后在工作中跟外籍人士恰如其分地交流。因此,本文将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标准仍关注大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提高,英语过级考试证书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而大学生的就业率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第二年的招生。教师在这种形势下,课堂教学基本停留在传统的语法知识讲解上,也有一部分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渗透跨文化交际知识,但缺乏系统性。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绝大部分英语教师很少有机会去国外进行真正的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工作量一般都较为繁重,主要精力均用于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心思引导学生去习得更多的文化知识。
另外,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不足。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相对复杂,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掌握较弱,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强,信心不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为了应付考试,争取拿到各种英语等级考试证书,方便将来就业。这种带有功利性的学习动机,造成了高职学生只注重应试技巧,忽略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从老师的介绍中获取少量跨文化知识之外,很少主动去了解相关国家的背景文化常识。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面对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其他技能专业的学生,培养的是具有创新性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必须培养大学生最基本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技能、情感和行为。通过高职公共英语的日常教学,培养大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英语基本技能。笔者认为,培养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
在教材方面,目前市场的跨文化交际教材可谓百花齐放,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跨文化英语阅读教程》以及《跨文化交际技巧》、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跨文化交际》等。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根据本校自身需求和学生的实际基础水平进行自主选择,要注意引进文化比重较高,便于开展实践活动的教材。在选择听说或阅读材料时,要选择能够反映英语国家人们文化生活习俗的影片或文字材料,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欧美文化习俗,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高职院校教师也可以自主开发具有鲜明特色、针对性强的校本高职公共英语教材,教材和教辅材料中除了提供异域文化信息外,还应包括适量本国文化的介绍。
首先,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要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英语教学的目标要从培养英语语言技能方面向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倾斜,并加强理解异域文化的能力和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陈新仁等,2017)。当然,不容忽视的是,母语文化是我们的根本,学会用英语得体地表述本土文化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王芳,2006)。
其次,要加强师生双向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因此,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需要首先提高公共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将教学重点从传统的知识型教学转移到提高大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上来。教师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专业制定具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学评价方面,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可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体的评价体系,及时提供教学反馈,以促进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刘承宇,2017)。
再次,要努力提高公共英语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水平。学校在选聘新教师时,要优先考虑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人才,亦可适量聘用优秀外籍教师,注重其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考察。对现有师资,要进行有效培训。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知识主要是以书籍和网络为途径习得,很少有机会去国外进行实际的访学或交流。学校和相关教育职能部门有必要努力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老师们有机会去英语国家通过亲身实践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也要转变观念,借助各种途径进行深入学习,通过有效有趣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的空间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更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混合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大部分知识的学习,从而在课内更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提高学习效率;混合式教学能够帮助老师获得及时全面的教学反馈,也可以帮助教师快速应对大学生的求知需求,提高教学效率。国内对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始于21世纪初,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无论是研究者、教学实践者、还是政府和教育机构,都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学的“新常态”(Porter et al., 2014; Norberg et al., 2011)。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学生对互联网非常感兴趣,也愿意通过网路进行更多有效学习。但面对网络上繁杂的资源,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开展混合式教学,针对不同专业进行课程开发,通过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等开发对大学生有用并且有趣的课程,利用“线上+线下”这种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学习更多跨文化知识。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可以制作短小而精辟的视频,提供丰富的跨文化学习资源供大学生学习,利用平台进行集中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集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教学准备,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在分析高职公共英语跨文化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首先要选择富含文化元素的教材,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也可自行研发校本教材;其次要转变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观念,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素养,再次可以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开发合理实用的课程,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和线上线下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来提高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限于篇幅,仅讨论了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今后有必要从大学整体教育来探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并做相应的实证研究,对于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改革措施,如线上线下时间比例、文化素养成分比例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