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廷仙
2019 年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双高计划”,提出要率先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把1+X 证书制度作为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此撬动更多更优质的校企合作资源,加强校企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战略发展。
1+X 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产业的紧密联系,与产业需求对接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1+X 证书制度通过聚焦企业工作岗位需求,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适应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的岗位更换或迭代,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换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
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是“双高计划”建设的宗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和担当。实施1+X 证书制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劳动观、审美观,促其掌握跨专业的知识,具备“一专多能”复合式技术技能,凸显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从而有利于企业根据毕业生学历证书和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得情况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
高质量是“双高计划”建设的目标。1+X 证书制度是促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缓解“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聘难”人才市场结构性矛盾的重要途径。[2]高职学校以1+X证书制度为抓手,创新以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深化产教融合、育训结合,有效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岗位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以精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水平。
实践中要推进1+X制度的实施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1+X证书制度做了清晰的顶层设计,鼓励高职学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实现人才供给侧与人才需求侧的结构性改革。1+X 证书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1”是主体、基础,对“X”起支撑作用;“X”是补充,对“1”起拓展作用。[4]两者共同构成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试点院校选择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有的是国家专业标准的简版,有的是职业技能大赛标准的翻版,很难找到有补充、拓展作用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且试点的第一、二批证书培训评价组织(即证书的建设主体)70%以上是围绕教育行业开发产品的行业协会、教育软件技术公司或技能大赛技术支持单位,较少是行业中有号召力的一流企业。新技术、新方法在不同企业中有不同的运用场景和效果,规模与影响力较小的培训评价组织开发的证书标准难以达到产业界现实标准的要求,不能真正代表行业的发展水平,这使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认可度大打折扣。高职院校很难选到含金量高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向学生、教师和社会民众进行推介。
目前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在各院校的实施主要采取“外挂”模式,即在常规的教学计划之外,按证书培训评价组织确立的标准额外增加教学课时、培训内容、考证环节。这直接导致试点专业的教师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一方面1+X 证书培训考核内容的综合性强、要求高,对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培训能力提出巨大挑战,教师要比平时教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合格培训师的标准。另一方面受现有绩效考核机制的影响,教师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配套资源的开发等工作量,只能参照普通教学工作的标准计算,回报低于教师期望的水平。在日常教学任务已饱和的情况下,教师不愿意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学活动。[5]
当下1+X证书制度试点有财政专项奖补资金支持,证书的培训费、教材费、考证费等由学校支付,学生几乎没有经济负担。但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没有因此而被调动起来。跟踪调查发现,参加1+X 证书制度试点的学生最直接的感受是学习负担的增加,而证书对自己就业创业的现实与潜在价值并不明确。学生比较热衷的是像专转本之类的考试辅导培训,即使收费高、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自愿报名参加的学生仍然很踊跃。如果学生是被动参加1+X证书制度试点,就会出现敷衍应付甚至考试作弊的现象,违背1+X 证书制度设计和教育改革的初衷,也会影响X证书的信誉度。
追逐利润是企业的本性。一些企业被教育部认定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评价组织后,在证书标准制定、培训考证系统平台开发、资源建设、教材编写、师资培训、考证安排等方面所支出的成本,通过培训考证收取一定的费用无可厚非。但如果这些培训评价组织违背教育部要求的“坚持公益性原则”,利用试点资源的垄断性和高职院校急于开展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性,在考核站点建设、师资培训、实训软件、教材、备考题库等方面进行利益绑架,就必然会侵害高职院校和学生的利益,最终妨害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与推广。
1+X 证书制度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标准是专业知识标准和职业能力标准开发的重要依据。[6]1+X 证书反映学生的学习经历和职业能力,它不是学历证书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简单相加,而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相互融合。学历证书“1”是学生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达到专业知识标准的证明,学生以此储备未来发展所需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是学生达到职业能力标准的证明,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职业迁移发展、工作创新等多种能力,为学生进入职业领域创造更多机会,提供通往未来职业生涯更宽的发展通道。[7]基础好的高职学校特别是“双高计划”建设高职学校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把握“双高计划”内涵建设,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8]全力推进1+X 证书制度试点的改革,统筹用好政策、企业、学校各类资源,形成教育与培训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范例。
目前的试点共发布了3批86种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几乎覆盖了高职院校的所有专业,但证书质量参差不齐。高职学校要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专业组织的作用,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评审标准和遴选与退出机制,对已经引进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全面清理,逐一重新论证。[9]统计数据显示,只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生就业前景或就业收入呈正相关时,学生才可能表现出强烈的考证意愿。[10]高职院校要把握“双高计划”服务产业升级的政策信号,利用各校的优势和影响力,成立校际X 证书培训联盟,建立证书质量跟踪与反馈机制,增强与证书培训评价组织沟通交流中的话语权,及时发现X 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反馈给教育主管部门,淘汰低含金量、低社会认可度、乱收费、运作不规范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于教育部认证的供应链龙头企业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等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职院校应优先选择,以此形成学校的专业链、人才链与证书培训评价组织(企业)的产业链、创新链互动对接机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形成有效支撑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是“双高计划”建设的目标之一。高职院校要以1+X 证书制度建设为契机,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参与培训教材的开发与修订工作,将相关职业标准和证书标准融入学历教育。
首先,高职院校在1+X 证书制度试点中熟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对照“双高计划”建设找差距,针对实施过程中课证脱节、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能有效补充学历证书等问题,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培训能力,提升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技术技能。其次,做好课证融通。坚持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深化课程改革,整合教学资源,重塑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把证书的培训内容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融合。对于专业核心课程未能涵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X 证书必需内容,可通过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块来补充、强化,增强学生技能素养,拓展学生就业领域。再次,做好书证融通。本着“保证证书含金量,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则,在课证融通的基础上,引进行业企业的优质培训资源,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X 证书培训与学历教育专业教学一体化。“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可牵头搭建专业的培训与交流平台,将证书培训融入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书证融通制度和标准,使融合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组织与实施、学习成果测评等能够同时满足“1”和“X”的要求,统筹安排职业技能等级考证与学历教育专业课程考试,同步实施考核评价。学生在达到毕业标准的同时具有匹配X证书甚至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实现就业有实力、升学有潜力、创业有能力。
学分银行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兑换,是1+X证书制度全面实施的基础,也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打破“唯课程学习成绩”的人才评价模式,建立与学分银行相配套的学生毕业标准体系,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实现1+X 证书制度的学习成果互认、学分互换,构筑通畅的学生成长成才渠道。通过学分银行,学生一方面可以将经认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成果存入个人学习账号,需要时兑换成课程学分,可免修免考学历证书中相应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通过在线学习、培训、企业实践等方式获得的可与证书融通的课程学分存入个人学习账号,累积到一定数额兑换为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学习成果。[11]根据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精神,如果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完全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可直接实施证书与融通课程的学分互换,同步考核评价或相互免修免考;如果人才培养方案部分融入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则按融通部分内容课时占该课程总课时的百分比计算所能互换的学分,没有融通的内容另外安排强化、补充学习及考核时间。
1+X 证书制度试点与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不是两类独立的内容,而是互相促进以形成一个整体的改革创新系统。对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师资标准,高职院校要建立“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双证书”与“教学、培训双能力”相融合的双师型教师衡量标准和职称晋升体系,形成专任教师轮训和企业实践锻炼机制,并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直接体现教师参加1+X证书实施的实际付出,激励教师形成内生动力。参与试点的教师一方面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教学及教研能力,另一方面要具有专业实践技能、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的能力。进行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专业必须建立满足模块教学需要的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加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专兼结合,既有懂教育会教学能研究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也有行业企业大师名匠、岗位实战经验丰富的管理骨干和技术能手。高职院校要成立教材管理委员会,根据书证融通的教学标准和要求,选用或编写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模块化创新性教材,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配备数字化的培训教学资源,充分体现教培结合,保持教材的通用性、实用性、先进性。[12]在校内外建立符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通用性强的实践教学基地,理实一体,工学结合,通过弹性、灵活的教学方式营造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技术技能培训融合的教学模式。建立自评、互评、师评、企业评、社会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维度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积累,改善教育教学与技术技能培训脱节的教学现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1+X证书制度是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路径。参与试点的职业院校要准确厘清1+X 证书之间的关系,严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入口,确保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同时有序推进书证融通和学分制改革,建立1+X证书制度的学习成果认证、学分转换机制,扩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影响力,广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证书的培训考试,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双高计划”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