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月强
(新疆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新理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治国理政科学理论作出的新的重大创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民性内涵,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人民立场,着眼于奋力实现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价值目标。只有始终不渝地树立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正事的理想和信念,科学运用唯物史观中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分析“五大发展理念”中蕴含的丰富人民性,才能从根本上掌握其理论精髓和实质内涵。这有利于开创伟大事业新局面,开展新的阶段下的伟大斗争,推动新的伟大工程,实现新的伟大梦想。
面对我国进入脱贫攻坚、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五大发展新理念的内涵,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民性,具体表现为:创新发展理念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推动创新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协调发展理念满足人民多层面需求,人民是实现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绿色发展理念打造人民幸福宜居高地,人民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和享有者;开放发展理念实现人民互利共赢,人民是促进开放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共享发展理念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人民福祉的增加是共享发展的根本落脚点。
创新发展理念居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足以说明其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发展的战略地位,他认为:“坚持创新发展,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9”纵观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政党故步自封,因循守旧,不进行改革创新,不抓住创新机会,最终等待它们的只能是亡党亡国。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吸取这些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一方面,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并始终把人民作为创新发展的动力,彰显人民在创新发展中不可取代的主体地位。因为人民是将我国发展成为创新强国的主力军,同时也是我国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依靠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中国人民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辉煌的精神文化,创造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我国要想取得更辉煌的成就,就必须始终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突出人民在创新发展中的主人翁地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强国之路,奋力实现我国由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的成功飞跃,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提供雄厚科技基础。
另一方面,人民在我国创新型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必须将保障人民根本利益贯穿于新时代实现宏伟目标的全过程。因此,要真正实现创新发展,首先要搞清楚创新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服务的,创新发展的依靠力量依然是广大人民群众,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果必须由人民享有。我国发展的实践再次充分证明,党中央创新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因为只有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真正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权益,满足人民实际利益诉求,真正改善人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最终激发人民投身创新强国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人民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推动创新发展的动力作用。
协调发展理念主要是针对解决我国不同地域不平衡、不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协调既是发展手段,也是发展目的,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2]205”只有实现协调发展,才能推进我国不同领域更加趋于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多的多领域、高层次的全方位需求,因为发展是否平衡,是否协调,是评价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更是衡量中国共产党实现为人民谋幸福承诺的尺度。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比如,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位于世界第二,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了30%,而且经济发展质量实现了新飞跃,发展方式也实现了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技术密集型的根本性转变;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人民公平正义感明显增强;高水平文化活动持续开展,人民内在精神追求普遍满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明显强化;各方面基础设施大力改善,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社会安全感大幅提升;打造天蓝、地绿、水清之美丽中国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人民社会幸福感显著提升。
但另一方面,目前要实现我国不同领域、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协调发展的任务依然很严峻,必须尽最大努力、下最大气力尽快补齐这些短板,实现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成为制约人民实现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目标的关键性因素。不平衡、不协调主要表现在:第一,不同地区发展差距依旧比较明显。东部沿海城市已经迈上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当下应进一步完善加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扶持中西部落后地区的联动机制,从而实现东中西部总体的协同发展,进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二,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形势依然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各级政府须贯彻执行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乡村的政策倾斜力度,缩小城乡各方面发展差距,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第三,政治、文化、社会、环境方面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当下应进一步改革各领域发展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加强社会主流意识宣传教育,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调整社会发展结构,加强美丽中国建设,从而形成经济与其他领域的良性互动发展。
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实现不同领域的可持续平衡发展,满足人民各领域利益需求,不断促使人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健康发展,从而全方位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主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致力于打造人民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绿色发展着眼于为人民提供更多蓝天、绿地和清水,为人民从事正常生产和生活营造良好环境,提高人民舒适感和幸福感。绿色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人民幸福感和舒适感高低的重要指标,绿色发展也是影响人民实现美丽中国梦想的因素。
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是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2]198-199”依据我国目前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方面的实际现状和人民对生态宜居环境的迫切需要,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积极主张走绿色环保发展之路,通过一系列措施大力开发了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人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充分尊重自然界发展规律,在此前提下可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为人与自然界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命运共同体,当下应通过改革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真抓实干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从本质上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为人民提供更多新鲜空气、绿色健康食品、优美宜居环境,从实质上提高人民幸福感。
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3]230”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到人民最迫切的利益需求,关乎到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持续发展,也是实现伟大梦想的评价指标。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质量仍然不高,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实现由原先追求单一发展速度向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实质性转变,实现从之前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粗放发展方式向低碳、循环、绿色集约型发展方式的伟大飞跃,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改变以前较粗放的发展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加快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逐渐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全社会逐渐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真正实现人民对绿水青山、白云、蓝天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开放发展理念解决的是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也是任何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必然选择。我国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合作,实现中国与他国、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互惠共赢。开放发展理念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民性,着眼于增进人民福祉,开放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使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它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价值追求。
邓小平曾经指出:“实践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4]78”历史已经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我国要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扩大我国影响范围,就必须主动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主张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充分运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彼此互相离不开的趋势更加明显。我国坚持不懈实施对外开放发展战略,不仅可以为我国人民发展带来福利,而且也为世界人民提供中国红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作出了很多精辟论述。比如,一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我们欢迎世界各国的企业来华投资,当然也希望其他国家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二是我们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积极开展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他还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对外开放新战略。比如,提出坚持内外需协调发展、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时并举、“一带一路”倡议等。这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在充分挖掘扩大内需的同时,加强与外界经贸往来,以此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党中央顺势而为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实现民心相通,促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实现世界各国互利共赢。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总是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加强同其他国家的联系,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这一方面可以使我国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的先进经验并与我国实际相结合,促进自身各方面发展,从而提高我国人民福祉;另一方面我国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这有助于促进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繁荣发展,从而满足世界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最终达到我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互利共赢。
首先,共享的主体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是全体人民享有,而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些人享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5]14这再次肯定了共享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切实保障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其次,全面共享明确了共享内容的广泛性。在新时代,人民对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6]53这说明了人民共享的覆盖面不是片面的、局部的,而是全面的、整体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人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还要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谐社会、优美环境的要求,从而达到充实人民内在精神需求的目的,保障人民共享覆盖面的全面性。
再次,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只有参与共建,才能实现共享。在新时代,一方面,充分发挥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和人民首创精神,凝心聚力组织人民创造更多财富;另一方面,充分保障人民共享共建带来的发展成果,增加人民福祉,提高人民获得感。
无论是全民共享还是全面共享抑或是共建共享,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落在“共享”二字上,要尽最大能力解决人民急需解决的问题,让人民真正享有更多改革发展成果,从而让人民真正体会到幸福和安全,最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取得成功的。要想伟大事业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需要科学思想和先进理念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7]”要夺取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需要科学理念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改革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二是需要动力支撑,而最基本的动力来源就是人民。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8]1094—1095”习近平同志也指出:“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9]”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才能调动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推动伟大事业增添源源不断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3]103”历届党中央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新特点对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我国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各级政府要全方位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大各领域投资力度。就经济领域而言,创新经济发展方式,使其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绿色、循环、低碳和开放型经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获得感,为推动伟大事业提供物质条件;就政治领域而言,破除各种阻碍政治建设的体制机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社会公平正义感,为各领域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就文化领域而言,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发展文化的先进经验,创造更多高质量文化作品,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为推动伟大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就社会领域而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维护社会稳定、安全,为推动伟大事业提供稳定社会环境;就生态领域而言,健全生态治理制度,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提供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为推动伟大事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就党的领导领域而言,创新党的执政方式,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营造清正廉洁政治生态环境,为推动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组织保证。
因此,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都有助于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0]。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认识到加强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并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它经历过危机,也见证过辉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使得共产党人更加坚定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责任担当。
新时代,党中央要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是依靠人民推动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各方面建设协调发展;二是依靠人民加大反腐倡廉督查力度,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三是依靠人民排除各种外部干扰,集中精力谋发展;四是依靠人民加强先进性、纯洁性以及执政能力建设,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通过以上努力,一方面,紧紧依靠人民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各方面水平,增强党抵御风险和战胜挑战的能力;认真研究我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能力;时刻关注外部发展环境,有效抵制外部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紧紧依靠人民加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补足精神之钙,改善党内精神懈怠现状;克服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够问题;加强对某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的整治力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通过法律严厉惩处某些党员领导干部不作为、奢靡享乐、贪污腐败行为,提高党的拒腐防变能力,使其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紧紧依靠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能力,使党始终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
“进行伟大斗争,强调的是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所需要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具有滋养斗志的作用”[11]。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出现了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挑战,这就需要共产党人以更加饱满的斗志精神加强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各个重要领域的斗争。
在新时代,面临新出现的矛盾、问题、挑战和风险,需要我们讲究斗争艺术和方法,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在新形势下积极开展斗争。第一,我国产生了许多科技创新成果,核心技术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加大创新领域投资,改革不利于我国创新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使我国由创新大国升级为创新强国,从而减少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核心技术的依赖性,走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这为人民进行新的伟大斗争提供技术支持。第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研究和制定了一系列经济高质量发展举措,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收入增加,这有利于团结人民以更加饱满的斗志进行伟大斗争。第三,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趋于协调;采取科学举措缩小了各领域发展差距,使经济社会各领域持续健康发展,改变了经济发展超前于其他方面的状况,满足人民多样化高标准需求,这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动力作用。第四,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更加和谐,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局面得到改观,环境污染总量持续减少,人民对良好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得到满足,人民幸福感不断提高,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这为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提供了大力支持。
党中央时刻牵挂着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始终将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满足了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需求,并积极调动人民全身心投入到解决我国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挑战的洪流之中,这些都有助于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伟大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主要创造者,当然也必定是中国梦的享有者。“五大发展理念”中蕴含着丰富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对其中人民性内涵的剖析,可以调动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大发展理念”中包含着推动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动力和丰富内涵。其中,创新发展旨在通过创新为人民提供各种便利的生产生活条件,这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幸福梦。创新也是推动国家各领域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向创新要生产力。通过创新使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各个要素充分涌流,以创新引领发展进而建设创新型强国。协调发展旨在实现全面小康梦,着力推动不同地域、农村和城市“五位一体”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找出并补齐各领域存在的短板并挖掘发展的潜力,不断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进而实现全面小康梦。绿色发展旨在实现美丽中国梦,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为依归,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其他四个建设之中,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化,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生态公共产品的需求,使人民享有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绿色资源,走绿色发展之路,进而实现美丽中国梦。开放发展旨在实现合作共赢梦。中国不断向外界展示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通过开放不但发展了自己,也极大地带动了其他国家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增进了与中国合作的国家、地区人民的福祉,间接地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政府税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引领经济全球化,使之朝着更加普惠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合作共赢梦。共享发展旨在实现共同富裕梦。着力使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还未充分富裕起来的群体,不断改善和提高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此外,要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作出更多切实有效的制度安排,坚定地朝着这一目标迈进,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梦。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内容的“五大发展理念”蕴含着深厚的人民性,创新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充分发挥人民的实践智慧,调动人民的伟力建设创新强国,开创历史伟业;协调发展要进一步补齐短板、缩小差距,逐步解决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从而满足人民各方面需要;绿色发展要着力推动低碳发展,给人民提供良好宜居环境;开放发展要求我们以更加包容的姿态加强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的幸福梦;共享发展要求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并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深入挖掘“五大发展理念”中丰富的人民性内涵,其当代价值就在于:凸显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磅礴伟力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持一心一意为民谋幸福的宗旨意识,时刻牢记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崇高历史使命,稳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人民广泛而坚实的支持下开展各领域斗争,取得新的历史条件下伟大斗争的新胜利;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充分调动人民主动性与创造性并实现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