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法祥
供给不足是老年教育的发展瓶颈,面对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快的发展趋势,面对老年教育供给不足的突出矛盾,如何变“学受其限”为“学遂其愿”?破解难题之策唯有改革。
在办学机制改革方面,学校通过内挖潜力、外拓资源,做好开放办学、联合办学、多元办学三篇文章。
镇江市老年大学十分重视三个课堂建设,高度重视将社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校内向校外拓展。学校先后与镇江风景区、恒顺醋业集团、翰雅有机农场、市救护站等合作建立了十余个校外实践活动基地。教师带领银发学员们在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强化和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为学员施展才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也为学员架起密切师生、同学关系的桥梁,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更让学员们激发了生命活力,体验到“人生新起点”的无穷魅力。
近几年,镇江市老年大学以年均10%的速度扩大招生规模,学校容量已处于饱和状态,仍难以满足老年群体“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努力缓解“一座难求”的突出矛盾,让更多的老年朋友圆了大学梦。
一是建分校。在四个辖区建立市老年大学分校,实行分校和区老年大学两块牌子一体化运行,做到“五个统一”,即课程标准、招生时间、招生计划、教学进度、收费标准统一。不断把触角向乡镇、街道、社区延伸,优化城乡老年教育布局,促进老年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是设分部。在市教育局和市老干部局的支持下,老年大学与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联合办学,在老干部活动中心设分部,定为市老年大学南校区,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而且推进了优质教育资源走向大众化的进程。
三是联合办班。老年大学与镇江电信集团公司联合举办智能手机班,电信公司不仅免费为学校架设WiFi,而且选派专业人员授课,深受老年朋友的欢迎,也推动了老年教育课程的现代化。
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支持参与老年教育,开启多元办学渠道,是破解老年教育难题,共同推进文化养老事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是系冠名。在深入调研、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有远见、有实力、有强烈意愿的企业进行冠名试点。首次选择了镇江拜博口腔医院冠名艺术一系为“拜博口腔艺术系”,试点一年,双方合作富有成效。在此基础上扩大试点,又选择江苏文广国际旅行社,冠名艺术二系为“文广公社艺术系”。
二是班级冠名。镇江市双拥办在艺术一系的音乐班,选择基础好、积极性高的班级冠名为“镇江市拥军艺术团”。冠名后的艺术团,不仅积极参与双拥活动,赴部队慰问演出、与官兵联欢,而且平时的课堂教学更加认真、课外活动更加丰富。
老年大学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学员流动性相对较大,教师队伍以兼职为主,员工大多为离退休人员,加之办学经费紧张,要保证学校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着力管理机制改革,实现办学效益和管理效能双提升。我们的做法是:
基于学校规模和人员结构特点,学校实行“校-系-班”三级管理,全校7个系,四个部门(办公室、教务处、教研室、总务处),225个班级,学员12000人次。全面施行班主任指导下的班长负责制,做到“放手不放任,指导不包办”。确保了学校教学秩序正常稳定、日常运行有序高效。
全校有146名教师、31名管理人员,教师全部实行聘任制。受聘人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责任心强,乐于奉献;亲和力好,善于沟通;熟悉业务,精于管理;身体健康,年事不高,首聘人员年龄不超过65岁。实现了优秀人才进得来、出得去、留得住、用得好。
学校实行工作人员轮岗制和“向一线倾斜、向责重者倾斜、向贡献大者倾斜”的津贴发放制度,对超基本工作量较多者,给予适当奖励。每年底隆重召开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奖励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文明学员、优秀班干部和省级以上荣誉获得者。
老年大学在校舍场地等基本办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让更多的老年朋友进入老年大学学习?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多元化选择?如何让学员体验学习是文化康养的最佳选择?这些都是老年大学必需共同面对、努力破解的重要课题。镇江市老年大学通过运行机制改革,初步找到一条可资借鉴之路。
要满足学员们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就必须优化课程结构,为学员提供丰富而有层次的课程选择。多年来,镇江市老年大学坚持“改造升级传统课程、增加现代科技课程、开发地方特色课程”的思路,初步建立起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校本特点的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基础类-提高类-研修类”的阶梯式课程结构。
一是做优课内文章。学校建立了“评教、评学、评管”一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把脉教学质量。把“学员满意度”作为教学质量考核第一要素和考评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针对老年学员特点,提出了“态度亲,难度小,节奏慢,互动多”的教学方针,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学员满意度的同步提升,确保了课堂学习功能最大化。
二是做活课外文章。课外活动是老年大学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也是老年学员愉悦身心的载体和舞台,更是老年人交流交友的广阔平台。
培育“社团”组织。先后成立了学委会、志愿者大队、老年体协等社团组织。鼓励支持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传播精神文明,传递时代新风。
建立“校节”制度。学校每两年举办一届艺术节、四年一届体育节,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凝聚了人心、提升了精气神,也为学员提供了集中展示才华的舞台,拓宽了学员交流交友的平台。
组织“游学”实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学校放假不放“学”,积极开展游学实践活动。近四年,每年暑期组织二百人左右规模的游学团队,赴内蒙古、新疆、贵州等地开展主题游学实践活动,让老年朋友走进大自然,饱览祖国壮美山河,既提升了老年生活的幸福指数,又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也助推了老年产业发展,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