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刚毅
老年教育属于教育范畴,是新社会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它使受教育者在“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增进健康、服务社会”等方面有收获,有社会影响力。但目前老年教育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涉及部门多,可教育体系不健全,主管部门不明确,教学不规范,教学教材资源缺乏,办学经费和教学用房有困难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老年人素质教育的提高。因此,必须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把发展老年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步骤。老年教育同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关系十分密切,要下真功夫使老年教育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多次强调立德树人,要求积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办好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实施,促进社会全面和谐进步。
组织教学要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开展老年人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养生保健、职业技能、心理健康、法律法规、闲暇生活、代际沟通、生命尊严等方面的教育,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人生价值。创新教学方法,将课堂学习和各类文化活动相结合,积极推行探索式学习、远程学习、网络学习等模式,建立健全教学网点。以适应老年人的多种需求,实现老年教育的全覆盖。同时应引导开展读书、讲座、参观、展演、游学、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组织教学应坚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的原则,鼓励老年人自主学习,支持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团队。在学习中要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智力优势、经验优势、技能优势,为其参与经济社会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教育支持。注重发挥老年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彰显长者风范。鼓励老年人利用所学所长,在科学普及、环境保护、社会服务、治安维稳等方面积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要整合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鼓励发达地区建立分校或教学点,推进城乡老年教育对口支援。为边远农村社区老年教育选送教师、配送学习资源、提供人员培训等,改善办学条件。各级各类学校要向区域内老年人开放场地、图书馆、设施设备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学习的方便,积极接收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入校学习。动员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面向老年人提供课程资源,特别是艺术、养生保健、文化艺术、信息技术、家政服务等课程资源比较丰富的职业院校,应结合学校特色开放老年教育课程,为社区老年教育共享课程与教学资源。要树立新的办学理念,采取多种办学形式,优化办学环境,提高办学开放度,逐步从服务本单位本系统离退休职工向服务社会老年人转变。省、市两级老年大学要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在办学模式示范、教学业务指导、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对区域内老年教育发挥带动和引领作用,将老年大学集聚的教育资源向边远社区农村辐射。加强老年大学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组建老年教育联盟,提倡创造多样办学模式。
新时代把老年教育纳入国家教育整体规划,这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老年教育要获得发展,最关键的是将其纳入地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尤其是要纳入地方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只有纳入发展规划,老年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才能有保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纳入发展规划,老年教育才能列入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及干部考核内容;只有纳入发展规划,老年教育的成效才可能成为政府绩效评优的内容,才可能对政府部门形成约束,才是对老年教育的正确定位。所以,各级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在办学经费、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保证。从规划的角度讲,目前各级政府应将城区老年教育的重点放在社区和街道,应有具体政策向社区倾斜,特别是要保证基本的教学经费和教学用房,只有将社区的老年教育办好了,才有可能解决老年人就近入学的问题,才能有效缓解老年教育的供求矛盾。
发展老年教育是新时代的一项紧迫任务,各地的做法与效果大不一样,发展不平衡,被动盲目应付较普遍。因此,要以《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标准,对5项主要任务进行检查对照回头看。要以主动作为、务求实效的作风,为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条件。21世纪的老年人应具备什么素质?费孝通教授对提升现代人的素质,提出不仅要“各美其美”,而且要“美人之美”的观念,提倡“容忍别人,了解别人,欣赏别人”,树立和谐均衡“多元一体”的价值观,并引申到民族的整体素质。这种素质教育也贯穿于老年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对于老年群体之间、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协调融合,对于老年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