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敏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也是将来学习和一切发展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儿童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害怕学习数学。要让儿童“爱学”而且“会学”,享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笔者认为,教师应着力开展数学定制活动,为儿童搭建快乐学习的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教育实践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正是如何使差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体验到思考劳动的自豪感。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由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和作业内容。数学高成就学生常常渴望智力刺激与挑战。当这些学生早早完成当堂作业时,可让他们思考:你能用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设计并解释该问题的新计算方法;对于出现的多种方法,找出最优方法并解释理由。当这些学生对当天新授知识的练习效果优秀时,可只让他们完成弹性作业中的拓展题。对于数学低成就学生,教师可以只让他们完成弹性作业中的基础题。弹性作业的实施,能激励更多学生投入学习,使他们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为了让儿童爱上数学,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可组织儿童开展数学“长链条”小项目研究。它不仅是学习时间上的延伸——从一节课到一周或者更长,更是学习方式上的转变——从个体独立完成到同伴合作互助完成。这样打破时空界限,引领儿童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习知识走进生活,有助于提升儿童的数学综合素养。如学习“折线统计图”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蒜苗的生长”小项目研究。在学生经过20 天坚持不懈的观察与记录后,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大蒜种植以后,根须生长情况如何?”“叶子生长情况如何?”“大蒜种在水里和种在土里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大蒜在阳光下和房间里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开展数据分析和交流活动。这项活动没有落下任何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在与同伴分享着自己的所做所闻、所思所想。
评价不仅要关注儿童的学业成绩,还要发现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潜能,了解他们发展中的需求,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要重视“表现性评价”,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儿童的真实表现来评价他们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如笔者注重组织学生撰写数学日记,并让学生随机交换阅读,轮流互评,然后让学生根据同伴的点评修改、完善自己的数学日记。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数学日记精彩纷呈,素材都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同伴的点评更是精彩异常,不少学生都能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思考,还有学生能从人生的意义层面去评价。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建立了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档案”,认识到数学知识不再是纸面上的写写算算,而是一个立体的数学世界。
综上所述,良好的教育氛围就像空气一样,能使儿童得到滋润,获得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师应注重引导儿童在机会和可能中自由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