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不再“听”数学
——对探究教学课堂的思考

2020-01-02 07:45:28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映月第六小学李翠媚
家长 2020年13期
关键词:两位数内角图形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映月第六小学 李翠媚

《数学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强调学生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通过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知识全过程,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探究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操作实践、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在进行表达与交流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与能力,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一、创设和谐氛围,营造探究情境

陶行知说过,“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尊重了解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课堂上营造探究氛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做到敢想、敢说、敢做,使其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做到愉快学习、主动探究。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学校要添置图书,到东方书城购买图书,其中一种科普读物,一套12本,每本24元。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24×12。然后布置讨论内容:合作讨论算法,比比哪组的方法多。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积极思考想出多种方法。汇报交流时大致有以下几种:①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24×12=24×3×4或24×12=24×2×6);②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相加(24×12=24×10+24×2);③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分别乘一位数再相加(24×12=24×5+24×7);④利用乘法的意义把乘转化成连加;⑤利用已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知识迁移直接用竖式计算。教学中,鼓励学生思考,对于多种方法教师不要急于择优,让学生讨论比较,引导其舍去自己烦琐的方法去接受别人简洁明了的方法。算法优化是学生的主体行为,优化算法是相对而言的,优化过程需要学生自己逐步领悟,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建立了自信,想出很多好方法解决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状态。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一)创设现实有趣生活情境,让学生“趣”中“问”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解答生动、真实的数学问题,需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真实问题的探究求知欲望。趣味性问题给课堂带来了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主动探究的兴趣。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为什么小明满12岁,只过了3个生日?”学生从疑问中进行猜测,以境生趣引发探究的欲望,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创设动态生活情境,让学生“动”中“问”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的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性质与联系。“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根据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巧妙设计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使静态的问题动态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创设操作情境,准备不同类型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试着将每个图形对折,观察图形对折后是否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则不能完全重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挖掘探究资源,开展探究活动

探究性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思始于疑,是探究的基础。好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依据教学内容,适当设置疑问,创设最佳的情境如观察发现、操作发现等,让学生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情境引入探究任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三个内角和的度数。从交流发现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左右。三角形内角和是一个区间数还是一个准确数,学生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教师巧妙启发引出有什么好方法验证想法,引导学生说说、做做,尝试用撕、拼、折的办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起教学主导作用,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目标,探究过程中巧妙有方向性和指引性地进行启发,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主动尝试多种方法验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在亲身体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概念,提高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了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总结反思,升华探究活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亲身经历”,活动结束后,很多教师都忽视了活动后的总结和反思。而新知之所以能巩固掌握,关键是学生回顾反思学习的过程。通过类比、分析、概括归纳,把建立的情感表象升华到理性认识,用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归纳学习技巧,“鱼”“渔”兼得。如在学习“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后,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和联想,推断出9的倍数的数的特征。让学生通过反思探究的过程,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挖掘学生的巨大潜能,点燃其创新的火花。总结反思不仅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同时也能发展学生选择最优化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因此,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挑起矛盾,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使他们自主探究,自主获取数学知识,而不再是“听”数学。

猜你喜欢
两位数内角图形
能拨出哪些两位数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巧算两位数加法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三角形分割问题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