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正发,杨 科
(1.湖南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5;2.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0)
智库是由跨学科与跨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所构成,以学术、政治、媒体等多重渠道为载体与媒介,从事跨学科知识生产和决策转化的专业组织机构,“其核心业务在于提供政策研究咨询和智力资源供给,核心功能是为国家重大决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及重大现实问题的破解提供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撑”[1]。
教育智库是智库的一种关键类型,它是一种更为专门化、特殊化的智库。它是一个以研究教育相关问题为导向的专业研究中心,它专注于发掘国家教育战略政策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揭露其中隐藏的种种问题,破除迷惑,为教育决策者提供一个更为清晰的理解思路,以此来促进整个教育决策的正确合理实施。我国教育智库起步较晚,在原有教科院所系统基础上,通过转型发展,初步形成不同层次的教育智库系统。但我国目前的教育智库存在定位模糊、研究力量分散、研究成果应用较少、大数据研究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借鉴西方成熟教育智库经验,发展有中国特色教育智库显得日益重要。
教育智库的良好运行与发展离不开一套科学高效的制度支持,而西方教育智库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高效的组织构架与管理制度,他们“通过组织管理、信息收集、人才使用、对策研判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对智库各种要素进行科学管理,实现智库运行的良性循环”[2],其中的优秀经验无疑值得我国借鉴。
人才在教育智库的建设与竞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才强则智库兴。而完善人才的吸纳和管理融合机制又是核心策略。拥有大量的优秀人才,并不断发掘和培养有潜力的人才非常重要,西方优秀教育智库“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引才的目光遍及全国不同领域,高校教师、政府官员、企业家、优秀个人统统收入囊中。如美国教育政策联盟(CPRE),由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美国顶尖大学与著名研究机构的50多位专家与学者所组成。有些国家政府人员与智库工作者两者身份之间可以顺利转化,这样既可提高人才的利用效率,又使得决策更为科学合理,还能提高研究成果的实用性,避免脱离实际,这无疑是智库力量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
综合性问题是教育智库工作经常要面对的难题。为教育综合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是教育智库发展的重要价值所在,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多学科的人才参与进来,才能完成多学科领域研究的任务。组建多学科的智库人才团队,灵活的人才引进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只有这样,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跨学科的信息沟通才有可能实现。也能突破以往研究各自为政、孤岛式的研究信息交流模式。
未来云数据式的信息互通共享交流模式,为多视界的专业教育服务提供了可能。此外,现代研究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于,以更高的起点来扫视问题,而不是囿于一角,以此提高长远的战略对策和视阈。以享有盛誉的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为例,它致力于建设多元化的智库研究部门,能够运用这些综合化的智库研究部门,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多学科、综合化的研究方式来提供问题的科学解决方案。长期以来,它对区域教育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剖析,并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尤其在教育改革方面更是功力深厚,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赞许,其他教育智库难以企及。
资源是智库顺利运行的营养与血液。西方各国教育智库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获取了充足而又稳定的资源,如美国排名前几位的智库,年度资金都超过1000万美元。而其资源的获取大致有三种渠道,即来自政府的补助,来自企业的资助以及来自民间个人的捐赠。
西方教育智库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极其密切,与此同时,政府也为其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及良好政策。政府对智库的财政资金支持可以分为政府的全力支持与政府的差额支持。在全力支持的背景下,教育智库的资源及资金完全由政府提供。因此,教育智库的主要工作便是为协助政府制定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以及提供决策咨询,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智囊团,同时也维护政府自身的正常平稳运行。
政府对全力支持的教育智库拥有统辖权;差额支持的教育智库,可以为政府承担一定的决策咨询项目,提供相应的服务,政府根据购买服务的原则,为教育智库提供一定的赠款作为工作报酬,如美国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在2017年收到1 100万美元的政府资金。这类教育智库由于自身保持着一定的财政自主权,所以相对来说较为独立,不在政府的管辖范围之内。
“独立智库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公众或私人捐助,很少接受政府资助。而附属型智库则是在行政管理、资金支持或法律上与另一个组织相关联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3]除了由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外,教育智库的另一资金来源是企业以及个人对其进行的捐款,这也是教育智库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国外教育智库之所以蓬勃发展,私人捐赠起到不可忽视作用。教育智库作为非营利性的组织,缺乏固定的政府资金支助是其重要特征之一。由此,教育智库的建设与运行离不开来自私人及民间组织的资金支持,如布鲁金斯学会的收入来源中,个人捐赠占了11%。随着二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相应的机制也逐渐成熟起来,民间力量在教育智库的发展壮大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育智库为其提供信息与决策也拉动了这些私人机构的发展,形成了互惠互利的良好态势。
智库中的研究人员都为专业人员,他们研究方法科学,尊重客观事实,研究结果高度可信,并通过多种渠道指导公众决策。西方教育智库注重思想的传播,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引导作用。首先,以各种各样的出版物作为研究成果载体,对教育智库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汇聚,以书籍形式进行传播,使得大众能够了解智库的工作范畴,促进研究成果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以英国查塔姆宫(Chatham House)为例,它通过出版相关书籍、论文集以及手册使公众熟悉它的职能,并且促进了政府部门决策的合理优化。其次,开展相关学术讲座。公众通过此类讲座管窥智库的职能及其运作方式,一方面直接促进了学术内容的普及与传播,另一方面又扩大了智库自身影响。第三,通过互联网向公众传播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公众能够快捷深入了解智库成果,同时,还通过网络反馈公众对于智库研究成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吸收和采纳公众的合理反馈和需求,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
研究成果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育智库的好坏以及影响力。抛弃其他外部因素,至关重要的一点便是研究人员的专业性。而目前我国教育智库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缺乏专职的教育智库研究人员。通过对教育智库研究人员的构成及来源分析,可以看出,教育智库的研究人员多为高校的教师,并非他们不能进行教育智库的研究工作,而是因为他们往往身兼数职,要承担许多教育教学甚至行政管理工作,这导致他们无法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而教育智库的研究正在起步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人才、精力、资金的投入,目前投入还远远不够。其次,教育智库的资金投入较少,有限的资金投入、微薄的薪资待遇,使得研究人员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也打击了年轻智库研究人员的工作热情及信心。第三,教育智库的研究人员受过专业训练的高学历人才还不够。目前,研究人员多为硕士学历,而博士学历的人员比例还不高。最后,我国教育智库的理论研究较多,还缺少实践应用研究,这也是教育智库发展所需要着重发展解决的问题。
在教育智库的规模与数量初步成形的今天,教育智库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研究范围较小。如师范类的高校智库研究多集中于教育教学相关问题,而理工类、综合类大学智库更偏向于理工学科的应用研究。高校间的信息交流十分有限,而高校智库间的交流匮乏必然导致智库的资源不能共享、成果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发生。因此,教育智库的交流合作网络也无法有效建立。
在高校教育智库的内部,相关研究人员在专注于自己研究领域的同时,由于信息交流渠道相对狭窄,不能兼顾跨学科的研究,在面对跨学科综合化的问题时,难免会出现应接不暇的局面。此外,高校教育智库之间缺乏合作理念,形成竞争关系,势必会影响各自的长远发展。作为学术研究机构,应该具有宽阔的视野,在竞争的同时强调彼此合作。通过智库研究成果互换,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才有利于复杂性教育问题的解决。
教育智库依靠高校或教育科研院所而生存,这是目前我国教育智库的现实状态。我国智库多寄居于高校的屋檐之下,多方面受制于高校大环境的监管,缺乏独立性,处于次要地位。
首先,作为高校的附属机构,教育智库资金来源渠道不广,且受到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的种种限制。在这种情况之下,教育智库工作的开展时常受限,主要包括了研究课题的受限,这使得教育智库成为了仅仅服务于大学、受制于大学的一个非独立性机构。因此,教育智库的研究视阈难以扩展。
其次,作为高校下属部门的教育智库,承担高校教学工作、行政管理等工作,“长期以来,教育科研机构的发展定位不清晰,职能具有多重性,而且相互之间又有交叉和冲突”[4]。这使得教育智库的工作及其职能过于分散,而精力的有限导致无法面面俱到,这就使得教育智库本职工作得不到高效开展。此外,教育智库人员的专业化问题也值得商榷,因为吸引不到相关专业人才,所以不得不使用非专业的兼职人员参与教育智库的建设,这实属无奈之举,毕竟不如专业人员的轻车熟路。简言之,在高校教育智库的建设过程中,由于人员的非专业化,使得应有的职能得不到较好发挥,潜能得不到较好开发利用。
由于目前我国教育智库的建设仍在初级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教育智库还相对较少。尽管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研究结果,但几乎没有产生有深远影响力的成果。首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十分重视智库的研究结果,认为这些成果只能用于理论上,不能应用于实践。因此,思想观念的解放在教育智库的建设中显得尤其重要,这要求破除教育智库的狭隘理解。其次,教育智库成果没有发挥它应有的社会作用,也就是未能实现社会效益的转换,这是教育智库公众影响力欠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智库与公众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研究人员无法指导公众去利用好研究成果。因此,即使是优秀的研究成果,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教育智库功能的良好展现。
减少智库对外界环境的依赖在教育智库建设中至关重要。从教育智库的长远发展目标来看,独立性使教育智库拥有更多的自主管理与自主决策权,才能保持科学客观公正的研究立场,也可减少运行过程中外来因素的干扰,只有这样,其服务决策的功能才能得到完美实现。而目前,教育智库在运行中存在过多的环境干扰与限制,在政府与高校的过多干预下,许多工作都无法顺利展开,这就需要更多自主权。
如何保持独立性呢?首先,作为教育智库运转的血液,充足稳定的资金十分必要。目前大多教育智库的资金来源于政府与高校,资金较为稳定,但教育智库的资金来源渠道还是不够,需要更广泛地吸收社会资金,并改变教育智库定性为非营利性机构的属性,这是教育智库独立与壮大的重要举措之一。
其次,教育智库要逐渐从政府与高校的隶属状态下解脱出来。教育智库要保持独立,摆脱政府与高校的管理与约束,才能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上不受限制,研究成果才能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因此,智库必须逐渐独立于政府机构和高校,形成自己独立的研究力量。
现今教育相关问题的复杂性远非单一的视角所能俯瞰。我国教育智库单一化的人员结构、固化的研究方向,面对错综复杂的教育问题时,就显得束手无措。因此,建立起综合化、多学科的教育智库尤其重要,只有多学科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较少依靠政府与高校资金支持的西方教育智库,综合性智库建设方面经验丰富。尽管我们不能照搬西方教育智库建设的经验,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比如说,我国教育智库人员工作职责不太明确,有关智库人员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这需要我国从顶层设计方面,尽快制定国家智库综合管理制度,促进智库人员有序流动,强化监督和领导,定期对教育智库研究人员进行培训教育,高效维护教育智库的运行。
目前,我国教育智库仍然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法规,这导致研究人员工作任务繁重,教育智库工作的开展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和管理机制,比如,建立教育智库人员开放竞争的选拔机制、教育智库人员的有序交流机制和教育智库人员整合机制等[5]。
教育智库的专业化必然要求研究人员的专业化。高端智库研究人员,是智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教育智库专业化过程中存在难点有二:一是研究人员专业化、专职化的程度还不高,因此智库研究人员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身到研究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二是教育智库的管理体系还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管理条例。因而要逐步完善人才管理以及治理机制。
吸纳教育智库高级研究人才是智库专业化的核心。要实现教育智库的专人专职,仅仅依靠高校的人才资源还不够,要挖掘那些拥有跨界教育视角的综合性人才。目前,我国教育智库普遍存在人才结构单一化现象,未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研究趋势,这与国外教育智库的综合性人才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教育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的今天,拓宽吸引人才渠道,汇聚各界优秀智库精英,这对于综合性研究的开展有极大的帮助。
在各种媒体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智库的社会传播力显得非常重要。我国智库已初具规模,但高质量的成果并不多,有影响力的成果也少,即使有一些高水平的智库成果也没有广泛及时的传播。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利于教育智库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智库的成效如何、口碑如何,也会影响到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影响教育智库的信心与动力。
教育智库的成果为全民所共享是教育智库的重要使命。要以优秀科研成果引导社会舆论与人们的价值观,就必须形成教育科研成果共享的专业化机制,建立自己的专业成果发布平台,形成教育科研成果快速转化的渠道和方式[6]。
第一,学术出版物是教育智库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因此,打造自己的学术出版物尤为重要。而目前,这也是我国教育智库存在的短板,把学术出版物作为智库研究成果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可以接受来自学术界的批评与改进。此外,也有利于公众接受教育智库的研究成果,吸纳环境资源。
第二,召开教育智库研讨会、学术交流会议、成果报告会等。目的在于让全国各地的教育智库得以汇聚,共同交流教育智库成功的经验,探讨各自存在的问题,并为重大教育问题的解决制定相关方案,为教育智库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吸引更多人关注教育智库,让更多优秀力量参与到我国教育智库的建设中来。
第三,巧用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现代媒体技术对于信息的传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育智库研究成果传播中,不应固守传统的传播方式。因此,教育智库的信息化、现代化势在必行:一方面,可使公众获取信息时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将教育智库的总体风貌以多媒体渠道展现出来;通过网络广泛收集民众及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智库工作的意见,如建立智库网上论坛,让大家畅所欲言,自由发表意见,以达到广泛传播、参与的效果。
在教育现代化推进过程中,教育智库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教育问题繁多,因此教育库智既要有合作,又要有适度的分工,每个教育智库要在教育的某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产生有影响力的成果,形成各自的特色品牌,才能在智库系统中占有合理的生态位。要以教育重点、难点、焦点问题为导向,系统提出对于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实施方案和应对措施,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策略建议与咨询参考,体现鲜明的现实指向性,体现出教育研究的特色、风格、气派,厚植人民教育情怀和民族教育复兴的责任意识。
在具体的研究问题上,首先,要针对区域教育转型发展的特点及其问题,开展相关研究,要“切实满足科学决策、实践总结等多方面需求,做好资政、资教、咨询服务,切实保证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不走形式”[7]。其次,教育智库的建设应在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智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特色创新,要在研究教育理论的实践中创新教育研究体系,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着力培育中国特色教育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