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雷
(常州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常州 213031)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发展诉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成员行为的价值标尺,对社会发展起到价值导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的关系时指出:“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通过文化熏陶等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1]。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观念渗透、交融、冲突和较量的时代背景下,亟须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的内在关系,为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价值观与文化紧密联系,价值观是文化价值属性的集中体现,它的生成和发展以文化的发展为基础。
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最广意义上的文化可以与文明同义使用,意指人类精神文明和社会现象的总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涉面宽泛,从个人的理念思想到社会群体的制度规则,再到国家的历史变迁都可以纳入其中。透过纷繁的文化现象可以发现,任何一种文化具有内在的价值规定性,具体表现为不论文化的表现方式和载体如何,它总会呈现出一定的价值理念、价值原则和价值目标等属性。在文化的复杂体系中,任何一种价值观的生成都依赖于文化价值属性,而价值观渗透于文化的具体形态之中,是文化的核心要素,也最能体现文化属性。文化的基本内核是价值观。人们往往会用价值观特别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来标识或指代某种文化。塞缪尔·亨廷顿就曾指出:“文化若是无所不包,就什么也说明不了,因此,我们是从纯主观的角度界定文化的含义,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取向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2]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属性,是这一文化的基本内核,它凸显中国先进文化的精髓要义,彰显新时代人民群众的价值理念和文化追求。
文化中的价值观在各自层面上反映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诉求,承载着人们对世界发展意义的价值判断,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价值导向作用,一定历史时期的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人们共同的精神追求,是坚守文化立场、 开展文化实践活动的基本指引。也正是在人们连续的文化实践中,推动着文化发展,而文化发展相应地推动价值观的变迁。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发展是必然的,这是文化保持活力的需要,这同时也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上的变化,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一般来说,任何一种类型的文化都是长期积淀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价值观随文化的长期演进而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这既体现在人的精神世界,也会反映在人的实践成果之中。当社会发展遇到激烈变革,特别是文化生根本性变革之时,往往会带来价值观转向,实现价值观念的新旧更替,这种更替也体现了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长期发展的中华文化基因,也体现当下文化发展的时代要素,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国家和民族的现实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4]任何类型的文化发展都是一个前后相继与衔接的历史过程。价值观的生成与发展必然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相契合,其变迁必然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在文化多样化发展的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生成和发展的文化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价值论、历史观等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都能得到体现。不仅如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价值塑造的系统工程,而我们今天处在一个在多元价值观念激荡与较量的时代,在价值塑造中就必然存在一个思想观念扬弃的过程。哪些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契合,哪些又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道而驰?哪些是要坚持和弘扬的,哪些是要批判和丢弃的?这就要有一个思想来指导鉴别和分析工作,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也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创造的科学性和方向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多种文化所长,是文化融合与升华的结果。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传承,以其独特的精神价值和持久魅力,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以富强”的法家经典、“民为邦本”的《尚书》语录,“文明之世”的礼乐教化、“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等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5]其次,革命文化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底色。革命文化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过程和中华儿女英勇斗争的历史,革命文化中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长征精神”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渊源,使人民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传承发扬优良革命传统。最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底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展现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熔铸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属性和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为培育和践行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鲜活的时代土壤。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本质上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观归根到底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不同类型文化博弈是现实存在的。在文化交流互鉴中,接触西方文化是不可避免的,但西方文化中一些极度宣扬个性张扬的文化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容易出现碰撞与较量,这会导致人们在价值评价上混乱。于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追求独立人格、主体意识和个人利益的同时,更倾向于个体、 世俗和物质的价值观部分抵消了原先理想价值观和精神价值观对人的教化作用,这对当代中国人的思想价值建构提出现实挑战。必须看到,在全球化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多元价值观博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存在样态,应正确认识和和处理社会价值导向和人们多样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从价值取向认同感入手,得到人们的价值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理想信念,外化于行为导向。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看能否在现实中与社会大众相结合,使之成为内心的理想信念和行动指引,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文化教化,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文化育人既是文化的功能,也是文化的价值旨归,其本质就是以文化中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和真善美。优秀的文化成果是文化生产的产物,是文化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立足于用优秀的文化成果来教化人。那么什么是优秀的文化成果?新时代优秀的文化成果就是为人民而作,阐释中国精神,体现时代特点的精品力作。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能增强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慷慨正义,“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格信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激励着代代中国人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修身齐家”“敬事而信”“仁爱”等文化理念,对应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倡的爱国敬业主流价值观,教化学生要有“恪守诚信”的内在德行、“爱岗敬业”的价值守则和“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需要注意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的内容和形式也要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如此,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样也要用来教化人。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对革命文化的阐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适应、 同现代社会相协调,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们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6]。
以优秀的文化方式塑造人是文化育人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7]”。以文化的方式来教化和培育人,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融入到大众的价值观念中,是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普遍的培育方式。可以利用大众传媒、影视文化和学术交流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渗透,也可以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的内外化机理,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认同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一方面,从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内化认同来看,要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 亲和力和影响力。具体而言,就是依据联结学习理论和引领社会思潮来达到思想认同,通过人文关怀和先进典型来产生情感共鸣,通过以利惠民、利益互动来实现价值认同。另一方面,从融入生活、协同参与的外化践行来看,要与大众的生产生活、精神世界契合对接。具体而言,就
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到党和国家的政策之中、落实到社会治理和制度建设之中、贯彻到国家法律法规之中。使人们参与其中,在生产生活中有更深的体会和感悟,让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育人除了教化人、 塑造人两个基本功能之外,还要从精神层面引领人,即从根本上培育人内在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仰,实现人的思想观念由“文化认知”到“文化认同”再到“价值内化”的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离不开文化精神的引领。文化精神是文化内涵的精髓,文化孕育精神,精神通过文化得以展现。新时代需要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不断增强党和人民的精神力量,以伟大民族精神、伟大时代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为引领,以人们的精神凝聚力和向心力[8]。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9]。”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社会大众共同的价值观念,要注重精神的引领作用,要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为达到这一目标,要通过学习和践行红船精神、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优秀文化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执行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承载优秀文化精神的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引领思想、促进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