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城关第二小学 殷娟丽
体育在现代教育中是深受关注的一门学科,它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样也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体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逐步将健康意识和学生体育技能的实践作为重点内容。但要注意的是,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尚且存在学生参与性低、锻炼不充分、教师不作为等问题,以至于教学效率和质量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所以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要求,要尽快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选择优质的教学手段增强体育影响力,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
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需要明确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的特征。首先是健康意识的培养。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获得足够的乐趣。所以需要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建立体育爱好;另一方面则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锻炼技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传授相关的体育知识,并督促学生进行练习;其次则要求学生能够将体育健康意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这主要在两个方面有所体现,一是个人的认知。学生要对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结合课堂教学发展适宜自身的体育运动项目。二是锻炼技能。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可行、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式,同时也要熟练部分体育项目的运动技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锻炼,提升个人的体育能力。
游戏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同时也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有效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尚且不具备完整的体育认知,更多只是当作单一的学科进行学习,部分学生仅是被动式地学习,以至于体育教学的效率受到了影响。所以,教师需要从兴趣的培养、意识的转变入手,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体育观。而游戏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力手段。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体育项目,教师可以将其与游戏进行连接,使学生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投入学习中,避免单一地讲解、示范、训练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此外,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即让学生发挥体育思维,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创编体育游戏,然后组织班级中的其他学生共同参与,使体育课堂充满创造力,学生的体育精神真正得到体现。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领悟水平各不相同,而体育锻炼特别强调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如若统一地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手段,无法让一些身体素质薄弱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进而会影响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并阻碍持续锻炼的动力,同样无法保证教学的效率。所以,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体育需求,进而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使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能够针对性地学习,在体育锻炼中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能力等要素进行分析,然后设置相对应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其次则需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对于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遇到的不同困境给予单独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准确意识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改善,以此确保形成正确的努力方向,让学生在体育中建立自信心,在隐形中提升体育教学效率。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有了新的教学目标,要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率,则需要顺应现实要求,将更多的理念融入其中,一方面要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乐于锻炼;另一方面则要提升课堂的深度,而不是让学生单一地了解和练习某一种体育项目。首先,科学性是提升教学效率所强调的内容。以发展规律来说,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所以在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体现科学性,使他们能够在力量、体能、速度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次则是健身性,这是学校开展体育课程,提升教学效率的本质体现。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跑步、篮球、体操等多样性的项目强化个人的平衡性、协调性以及反应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好的运动水平。另外则是趣味性。教学效率的提升必然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快速地掌握知识并且能够有效应用,那么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才能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
面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教师需要从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着手。一方面从学生本身出发,运用趣味性的体育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并针对个体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则从教学方法和氛围入手,加入新鲜的理念和元素,优化整个教学程序,从而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在根本上实现提升效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