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艳铌
(福建江夏学院 设计与创意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园林绿化工程是一个工作周期长、设计范围广、任务量较大的系统性工程项目,园林绿化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园林植物的生长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只有分析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和养护的具体内容,实施有效的管理养护手段,合理应用园林养护管理技术,才能解决园林绿化的根本问题,有效提升我国园林绿化的工程质量,减少城市空气中存在的污染物质,优化城镇居民生活环境[1]。
“美丽”一词已被写入强国战略目标,时代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利用生态环境的优势,拉长国家发展的链条,为人民造福,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时代发展的热点。其中,城镇园林绿化变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成分,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园林绿化工程发展中出现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园林绿化工程短期内不能实现经济收入,导致部分地区领导没有认识到开展优质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要性,部分地区出现了注重工程建设,轻视管理养护工作的现象。例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单位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如养护人员的投入比例、植物肥料的使用数量和面积、预防病虫害和冻害的物资数量减少等。不注重后期的管理和养护,使得绿化工程中的花卉和绿植成活率较低,为日后的城镇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养护增加难度[2]。
目前,我国并没有健全的园林绿化管理、养护、监督评价平台和体系,园林绿化的工程质量缺乏有效监督,部分企业在建筑工程中虽涉及到了园林绿化工作,但缺少系统的施工管理制度或园林绿化管理养护制度不可行、有缺陷等[3],致使工程质量不能真正达到园林绿化的标准。想要发展园林绿化产业,必须增大对园林绿化产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制定合理、科学的制度,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参与到园林绿化工程中。
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起步较晚,园林绿化设计缺乏创新性和先进性,施工企业在工程实施工作中没有标准、严格的管理制度,导致工作人员思想和行为都极为散漫,不能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高质量发展[4]。造成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的原因大致有两点:第一,人们对园林绿化了解不够深入,愿意从事园林绿化管理和养护工作的人较少;第二,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对园林工作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从事园林工作的人员待遇不够好、工资较低,因此许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学习这项专业。
园林绿化工程是工程和技术并重的项目,需要施工者种植各具造型的花草树木、改造地形、布置园路水流、营建景观小品等,构建出具有自然风光特色的游玩区域或休养胜地。园林绿化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协调配合,需要有详细的技术分析作支撑,才能保证整个园林绿化工程的顺利实施。
在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前应该了解城市的发展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建设理念,对园林绿化工程开展合理、科学、系统的施工管理规划工作[5]。第一,园林绿化设计者要综合考虑园林绿化施工的合理规划,确保该工程能够对生态环境建设产生正向作用,严格做好园林的水土保护和防风固沙等工作,以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长效性;第二,园林绿化工作管理者要遵循多样性的种植原则,尽可能丰富同一区域的园林绿化植物种类,确保植物种类多样性,以降低植物病虫害对园林植物造成的影响;第三,针对不同的地域、不同气候和不同环境,要选取不同种类的植物和种植方式,使不同植物之间能够合理配置、更好的生长,以达到维护地区生态平衡的目标;第四,规划工作中要明确园林病虫灾害、霜冻灾害等问题的解决办法,加强对园林管理工作的规划,以确保园林绿化植物或建筑能够长期有效的存在于施工区域[8]。
园林绿化工作人员组成和结构普遍较为复杂,包括园林绿化设计者、管理者、养护人员、种植管理人员和地形修正人员等,不同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相应的职责[6]。首先,施工之前将责任分工落实到个人,保证园林绿化工程参与者对自己的工作项目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其次,严格招聘工作程序,对受聘人员进行定期、专业、系统的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确保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最后,相关企业或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优化园林艺术从业者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格的监管队伍,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使园林工作者的行为更具规范性。
负责园林绿化工程的质监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对每一批材料进行排查。负责采购材料的工作人员要严格记录每一次的货物购买渠道、购买时间、批次等,并与检测单位及时沟通,出现质量等问题及时上报,并提前准备好整改方案[7]。园林绿化工程中设计诸多有生命的活体物质,这些动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不同气候和不同季节会表现出不同的外部形态特征。部分生命体对土壤、湿度、温度和气候有极高的要求,工作人员稍有疏忽就会致其死亡,给园林绿化工程造成损失。例如,植被的移栽,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以提高其成活率。如移栽时加大树根处土球的规模;在移栽过程中增加工作人员数量,提高种植速度等[8]。此外,开展园林绿化工程前必须制定严谨的管理制度。在确保工期的前提下,采取分段式施工,并且配备专人管理重要路段的交通工作,在施工区域增加护栏;夜间开展工作时,要将指示灯置于明显的位置,及时对施工产生的土壤或其他废料进行回收和清理。
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建设质量是基础,后期养护也很关键。做好工程过程中和养护周期的景观养护,能够提高企业园林绿化施工效益,长期发挥植被的绿化美观效果。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及后期都要做好土壤养护。植物健康成长对土壤要求非常高,种植植被土壤的肥沃程度决定了植被的成长效率和生长速度,优质土壤对植被生长有促进作用。首先,相关工作人员种植之前要详细调查植被种植区域的土壤的具体成分,必要时需要去相关的土壤成分鉴定单位化验,根据化验分析的结果为土壤补充有助于植被生长的成分。其次,要保持园林土壤水分充足,养护人员要定期为园林中的植被浇水。在夏季浇水或灌溉植被时,养护人员要避开正午阶段,以免中午浇水时水温与气温温差过大,导致植被死亡[9]。此外,园林景观植被不是都喜欢湿润的环境,养护工作者对园林中的植被浇水时,还要做好施工过程以及养护周期的植被排水工作,预防出现植被水涝的现象。最后,完成植被的移栽后,要对新移栽的植被浇一次水,以促使其根系与添加的土壤更好的接触、融合,进而健康生长。如果在春季移栽园林植被,移栽成功的一个月之内,要定期观察植被周围土壤的温度变化情况,定期为植被浇水。一般情况下,平均三至五天为新移栽的植被浇一次水,保持土壤的湿润程度。
病虫害是威胁园林植被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园林绿化养护人员要定期对植被的生长状况做出检查和记录,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用最快的速度消除病虫害,最大程度减少其对植被的损伤。治理结束后要对之前出现的病虫害分析原因,掌握植被产生病虫害的特征,找出之前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完善病虫害预防措施[10]。在园林绿化植被种植时,提高植被物种的多样性能有效预防病虫害。不同科目的植被感染的病虫害类别不同,通过合理搭配园林中的物种能够有效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展,降低园林植被的死亡率[11]。
除了预防植物病虫害以外,部分地区还应该做好植被的防寒保暖养护工作。北方地区冬季十分寒冷,部分植被极易出现冻伤现象,影响其健康生长。针对霜冻灾害现象,园林养护管理者要合理使用防冻养护技术,从覆土、架防风架、灌冻水、卷干、积雪、根部培土、喷白涂白、包草、春灌等养护技术中选取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保暖措施,降低因霜冻出现的冻害几率,确保园林中植被的健康成长。
园林中植被栽培初期和后期的生长过程中,都需要做好修剪、整形和田间除草等养护工作,这些养护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除草能够松动植被根部的土壤,促使植株根部更好地吸收肥料,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植被根系健康茁壮的成长。帮助植物修剪枝干对养护人员的要求极高,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不同,可以修剪的时间和修剪方式也不尽相同[12]。北方园林的植物一般选择冬季或春季修剪,春冬季节修剪对植被的成长没有太大的影响,且温度较低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对新的枝干的侵害。修剪枝干的顺序一般为由内向外、从上到下,修建时要将已经开叉、枯萎的树枝剪掉;景观植物要注重修剪切口的平整度,保持植物的造型的美感,养护人员要掌握植物的生存环境和习性,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修剪时间和修剪方式。
此外,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大型乔木移植,必须做好移植后的固定、支撑工作。例如,较大体积的植被移栽之后,可以通过设立三角支柱支撑,保持植被的生长方向和稳固性,避免大风天气对植被造成倒塌、倾斜等恶劣影响。同时,为大型植被做支撑,能够降低植被身躯对植物根系的压力,促进根系的健康生长。另外,移栽大型植被时,要切断受损的枝干和根系,将其垂直插入土壤中。一般分三次为根系掩盖土壤,前两次需要用木杆等将土块捣碎,然后用木杆支撑土壤,过程中不能伤害到树皮、树枝和树干等。
园林绿化工程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预期内或意想不到的现象,为了使园林绿化工程最大化发挥其优势和作用,必须对园林绿化工程中的管理和养护技术进行相应的改善,促进园林工作更好的发展。
制定和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与养护的相关制度和考核体系,规定工作人员定期为园林绿化做管理和养护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工作人员结束例行检查工作后,要做好检查信息记录,为后续工作人员养护管理植被提供依据。适当奖励按时高质量完成工作的人员,对违反规章制度、超时、不按照标准执行养护任务的工作人员予以处罚,以此调动园林管理养护工作者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园林绿化工程养护工作效率。此外,政府或园林绿化企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养护制度和法律政策,提高对园林养护管理工作的监管效率,加强城市绿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制定与园林绿化管理养护工作有关的技术规范和实施准则,严格按照制定的技术标准执行任务,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管理效率和质量。
要加快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进程,就必须提高园林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各大高校设置专门的专业课程,进行专业系统的教学,培养园林绿化高技能专业人才。广大园林绿化企业要定期加强对现有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吸引该领域的优秀人才加入团队。只有提高各个区域的园林绿化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速度,真正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具有系统性,工作内容复杂且周期较长,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养护技术被不断运用到园林绿化工程中。要有计划增加工程的资金投入,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园林绿化管理和养护部门要加强与政府等相关单位的沟通和交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机械养护管理项目的不同,请相关工作人员做好项目的预算和资金分配方案,尽可能提高园林绿化投资资金的利用率,保证各部门开展项目时,所需的各项资金能够准时到位。与监督部门协调管理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做到专款专用,防止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资金随意分配的现象,避免资金浪费的情况发生。园林绿化部门或企业要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引进相关的机械设备和技术,如引进除草机、自动喷灌机等机械设备,引进符合我国园林绿化特征的排水给水、植被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节约园林绿化植被养护管理的成本和时间,同时确保养护工作的质量。
我国的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和养护工作发展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促进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必须提高园林施工的质量,严格把控管理养护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将园林绿化工程的艺术性和高技术特征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