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兰
(富顺县晨光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消化内科疾病种类较多,且大多数为慢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患者住院期间需复杂且精细化的治疗护理服务,这也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实际护理工作中,时刻存在着护理风险,随时可能引起护理安全事件。坠床跌倒均是患者住院期间的常见问题,不仅会让患者再次受到创伤,还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同时会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1]。因此患者住院期间需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防止坠床跌倒的发生。
预见性护理办法实施:
(1)首先进行护理风险评估,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和病史,以此作为风险评估的基础,对患者可能发生坠床跌倒风险进行分级(高、中、低),并在患者床头做好标记,指导患者使用护具和约束带等,叮嘱患者家属患者活动时需细心陪护,24 小时留陪人。需安排专员在患者如厕或者上下床时进行陪护,指导患者进行30 秒起床30 秒站立以及30 秒行走等渐进性活动,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汇报。
(2)加强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需向其详细介绍院内环境和住院制度等,在卫生间、走廊以及病区等位置设置防跌倒标志,同时对患者以及陪护人员进行相关教育。以良好的心态主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向患者表达关心,取得其信任,使患者和家属能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向患者发放坠床跌倒风险的通知书,详细讲解坠床发生的高发时段、诱因以及危险因素,同时告知其预防和应对方法,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呼叫器,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并提高患者的风险意识,意识到坠床跌倒的危险性,积极配合护理工作。针对可能出现的坠床跌倒时间采取针对性教育,主要包括事件发生原因和预防方案等,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护理人员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向其讲解降压药物、降糖药物、镇静药物以及利尿药物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例如利尿药物可改善患者的血压但会增加其小便次数以及起夜次数,从而增加坠床跌倒事故的发生。
(3)加强病房管理。建立完善的预防坠床跌倒管理制度,针对该事件发生的流程进行规范化改进,并将坠床跌倒事件纳入护理质量考核中。一旦出现坠床跌倒事故,需严格按照规章流程处理,详细评估患者的伤情和生命体征,告知医生并通知家属,实施责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构成的三级护理质量监控。针对临床护理人员,需定期进行风险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熟悉坠床跌倒发生的应急方案。护理人员需积极准确落实健康教育,准确掌握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副作用和应对方式[2]。护理人员需详细将护理注意内容和安全防范意识告知家属,以提高其安全意识。
(4)病情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前,护理人员需告知其药物副作用,并做好防护措施。详细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用药后情况,叮嘱患者服用药物后需卧床休息,不可随意增减用量或者停药。注意观察晚间用药后的睡眠情况,避免不良睡眠对于病情恢复造成影响。
(5)完善护理管理责任制度。将消化内科护理人员进行分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组长需监督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并定期考核本组成员的风险意识和工作能力,可通过询问病人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奖惩制度,建立健全的护理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防坠床跌倒的方案进行讨论和更新,提高护理安全性。
护理期间,患者的坠床跌倒知识掌握程度得到提升,且坠床跌倒发生率下降,患者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消化内科病情复杂,需根据不同疾病开展不同的治疗护理办法,因此该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对操作精细化要求较高。与其他科室相比,本科室患者住院时间长,护理工作更易出现坠床跌倒等安全隐患。相关数据显示,消化内科开展护理工作风险系数大约为0.4,其他风险事件发生率也较高[3]。因此需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
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坠床跌倒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健康保护意识。本护理模式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入手,全面分析消化内科可能导致患者坠床跌倒的风险因素,对患者可能发生坠床跌倒风险进行分级(高、中、低),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加强健康教育,不仅包括知识的教育,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便后期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可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还能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让患者重视坠床跌倒的防范工作,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加强病房管理可更加科学有序的管理病房,使护理工作更加安全有序,提高护理质量。同时需加强病情观察,尤其是患者用药后的情况,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等风险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优势明显,可有效降低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提高患者坠床跌倒知识掌握,具有一定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