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哲
家庭道德教育在中国传统社会历来受到统治者和社会大众的重视,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①金良年:《孟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年版,第149 页。。《大学》中也提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②韩星:《〈大学中庸〉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年版,第59 页。,家庭道德教育的成效与国家的兴衰直接关联,“家齐而后国治”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家庭道德教育的指导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家教问题,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外文出版社2017 版,第355 页。2019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强调:“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日报》2019 年10 年28 日第6 版。《颜氏家训》作为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家训,其以家庭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思想得到了国内众多知名学者的关注,其中武汉大学黄钊教授在《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史论》一书中对颜之推“守道崇德”的道德教育理念和“早教”“严教”和“身教”的道德教育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①黄钊:《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史论》(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576~579 页。,这为我们研究《颜氏家训》中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转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颜氏家训》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其“德为教本”的家庭道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含以“人伦为重”的亲情教育与以“仁义为节文”的品德教育。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有利于我们增强现代家庭道德教育意识与丰富现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
“德为教本,是指家庭教育以道德教育为根本,为基础。”②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修养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第62 页。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文化,其重要支撑就是家庭伦理道德。以德安身立命,重视道德教育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在《颜氏家训》家庭道德教育内容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德艺周厚”是颜之推家庭道德教育的目标,“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③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287 页。颜之推为了“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十分重视家庭道德教育,特别是以“人伦为重”的情感教育和以“仁义为节文”的品德教育,希望借以“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
1.以“人伦为重”的亲情教育
齐家伦理是以家庭为本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协调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为内容、以维护家庭和睦为目的的一套家庭伦理规范。虽然传统家庭以几代共居为主,人口众多,家庭关系复杂,但是齐家伦理的内容却不复杂,主要围绕夫妻、父子、兄弟三伦展开。正如颜之推概括的那样:“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尽此三而已。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之于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不可不重。”④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21~22 页。
一是夫义妇顺的伉俪观。颜之推认为夫妻关系是三伦的始点,是父子、兄弟关系的基础,并从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出发,认为妇女主持家务只是负责操持家中的饮食穿戴等礼仪之事,既不能让她干预国家政事,也不能让她把持家庭大权。如果她确实聪明又有才干,可以让她帮助其丈夫治理家务,这样就不会出现牝鸡司晨的现象,从而招致祸患。
二是父慈子孝的亲子观。在《颜氏家训·教子》篇中,颜之推提倡“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⑤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14 页。。颜之推认为父子之间应该保持严肃庄重,不能过分亲近;骨肉之间可以互相关心,但是不能过于随便。过于随便将难以把握慈爱和孝敬的分寸,过分亲近将使晚辈对长辈有所放肆不敬。此外,他还提倡“君子不亲教其子”,这样可以避免因过分亲近而不好进行教育。颜之推以共叔段之死与赵王刘如意被杀为例,提到“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主张平等地对待子女,不要厚此薄彼。
三是兄友弟恭的手足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兄弟》篇中指出:“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①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22 页。颜之推主张不能因为妯娌关系导致兄弟的不和睦:“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②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25 页。他进一步认为“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③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26 页。,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即使陌生的路人也敢随意地欺凌你。此外,颜之推也举例说明对待兄长要像对待父亲一样恭敬,认为兄友与弟恭是相互的。
2.以“仁义为节文”的品德教育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省事》篇中指出:“为善则预,为恶则去。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凡损于物,皆无与焉。……墨翟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侣,世谓冷肠;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当以仁义为节文尔”④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319 页。。颜之推主张将仁义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教育子孙要躬俭节用、博施济众;近善远佞,以德交友;谦虚戒盈,辞让少私;清心寡欲,知足常乐;爱惜名声,不务虚名;重视气节,崇尚节操,努力做一个正人君子。
一是要躬俭节用、博施济众。颜之推告诫子孙要崇尚简朴,俭以养德。同时,颜之推认为“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要求颜氏子孙博施济众,做到“施而不奢,俭而不吝”。
二是要近善远佞,以德交友。人生在世,有亲情,也有友情,但是朋友必须谨交慎择。“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⑤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121 页。
三是谦虚戒盈,辞让少私。颜之推要求子孙在进德修业时保持虚心,不要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⑥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161 页。
四是要清心寡欲,知足常乐。《颜氏家训·止足》篇指出:“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止,为立涯限尔。”⑦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324 页。他还列举颜氏先祖靖侯的告诫,“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势”⑧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324 页。,告诫子弟做官不要超过太守的职位,缔结婚姻不要攀附权势显赫的人家。
五是爱惜名声,不务虚名。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名实》篇中要求子孙爱惜名声,通过行善而求名,这样可以给社会树立一个良好的标杆,即使死后也能恩泽后人。
六是重视气节,崇尚节操。颜之推虽为“亡国之人”,但他始终保持一个文人的气节,反对以谄媚之态获取权位,深为鄙视当时北朝许多南人想通过学习鲜卑语入朝为官,将民族气节抛之脑后。在《颜氏家训·文章》篇中,颜之推盛赞伯夷和叔齐的节操,虽然颜之推所处的时代“君臣固无常分”,但是颜之推告诫子孙还是要保持节操,不能临难失节。《颜氏家训·养生》篇指出:“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 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①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342~343 页。颜之推告诫子孙既要爱惜生命,但是也不能苟且偷生,为人要忠孝,要身行仁义,在国家危难时要挺身而出,切不可因为贪图私欲、心存私念而招致死亡。
家庭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肯定了人们对于功利价值的追求,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主体意识,这必然会引发家庭道德教育价值理念、目标和内容等一系列的变化;另一方面,当代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家庭关系的简单化以及家庭重心的下移使得传统家庭的教育功能难以为继。现代家庭道德教育功能趋于弱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为家长的家庭道德教育观念淡薄。具体而言,一是在家庭教育观念上普遍重智轻德,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智力水平远远重于道德水平,认为学习成绩好可以“一俊遮百丑”,认为孩子的道德品质长大后“树大自然直”,因此往往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家庭道德教育;二是在家庭教育支出上重智育轻德育,一些家长往往倾其所有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希望子女以后成龙成凤,而对孩子德育方面的投资则少之又少。
从现代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也会发现亲情教育和品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缺位的现象。亲情教育是孩子良好性格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基础,道德教育活动要是离开了情感的参与,道德规范很难内化为人们的道德信念和外化为道德践履,而家庭作为培养情感的熔炉,其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家庭情感沟通内容比较单一以及情感沟通不够深入的情况,而且家庭情感沟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究其原因,除了现代社会工作、学习与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等客观原因以外,家长的沟通意识不强以及沟通能力不足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此外,品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也引发我们担忧,主要表现在重私德、轻公德,功利主义思想比较突出。
家庭道德教育具备教育时间的早期性和长期性、教育关系的情感性和相互性、教育内容的基础性和传承性、教育方法的潜移默化和示范性以及教育形式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等特点,因而家庭道德教育具有其他道德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家庭道德教育的价值。《颜氏家训》中“德艺周厚”的家庭道德教育目标以及“德为教本”的家庭道德教育内容启示我们要继承我国古代“德教在家”的优良传统,将家庭道德教育作为根本,更好地发挥家庭德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维护家庭和睦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颜氏家训》中以“人伦为重”的亲情教育和以“仁义为节文”的品德教育也启示我们要注重亲情教育,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丰富情感交流的内容;注重品德教育,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家庭道德教育的方法是指完成家庭道德教育任务和实施家庭道德教育内容的途径与手段。古往今来,人们一直非常重视家庭道德教育的方法,谚语“没有教不好的子女,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强调的也是这个道理。《颜氏家训》中提倡的一些家庭道德教育方法至今仍然有效,我们要正确把握并运用在现代家庭道德教育中,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
第一,教子婴稚,把握时机。“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①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8 页。,颜之推认为古代圣明的帝王就运用这种胎教之法来教育子女,但是平民家庭可能没有条件进行胎教,至少也应该从懂得观察大人脸色与知道大人愤怒的婴孩时期开始进行道德教育,“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②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8 页。。而且,“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③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163 页。,颜之推认为人在少年时精神专注且敏锐,比较适宜进行教育。此外,要注重孩子早期良好习惯的养成。一个人在小时候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那么长大后是很难进行改正的,一旦子女形成了骄纵轻慢的恶习,颜之推认为这时就算用棍把他们打死也难以树立父母的威信,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成为道德败坏的人。
第二,慈严并重,有爱有教。颜之推认为父母既要有威严又要有慈爱,那么子女便有所畏惧,才会言行谨慎和孝敬恭顺,他对当时一些人对子女只是一味地溺爱而不加教育不以为然。“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 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 诚不得已也。”④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12 页。颜之推认为那些不能很好教育子女的家长并非存心想让子女走向犯罪,只是难于对他们严加责骂,即使当面训斥一番,也不忍心让其遭受皮肉之苦。他还以治病来打比方,哪有不用汤药和针灸治疗便能痊愈的情况呢? 认为父母责罚子女实在是不得已才为之。总之,他认为父子之间应该保持严肃庄重,不能过分亲近,这样有利于开展家庭道德教育。
第三,正身率下,家风熏陶。颜之推十分重视家庭环境对家庭道德教育的影响。首先是言传身教,正身率下。“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⑤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39 页。父母在家庭道德教育中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示范,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其次是缜密门风,家风熏陶。所谓门风,就是指门户家教、家庭风气,颜之推注重运用门风来“整齐门内”,《颜氏家训》开篇就讲到“吾家风教,索为整密”。颜之推以先祖靖侯的告诫为例,进一步规范子孙后代为官与积财的限度。比如“常以二十口家,奴婢盛多,不可出二十人,良田十顷,堂室才蔽风雨,车马仅代杖策,蓄财数万,以拟吉凶急速。不啻此者,以义散之;不至此者,如非道求之”⑥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326 页。,从中可见颜家“少欲知足”的家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外文出版社2017 版,第355 页。。
当前,我国家庭亲子关系正在走向平等和民主,家庭道德教育的方法受此影响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平等和民主的色彩愈加凸显,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忽视孩子早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溺爱型、放任型与粗暴型教育方式以及家长言教重于身教等,这些不当的家庭道德教育方法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层出不穷的“问题少年”现象,必须引起我们重视。
忽视早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现代家庭道德教育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家长对于家庭道德教育不重视。此外,家庭道德教育随意性比较明显,很多家长没有思考过如何有计划地进行家庭道德教育,往往等到孩子出问题时才重视道德教育,这种亡羊补牢式的家庭道德教育往往会付出很大的代价。《颜氏家训》中教子婴稚、把握时机的教育方法启示我们现代家庭道德教育要注重胎教和早期教育,从小就注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溺爱型、放任型与粗暴型教育方式在现代家庭道德教育中也比较常见,归根到底都是没有把握好慈爱与严厉的关系,或偏重于慈爱,或偏重于严厉,或两者都不具备放任自流。溺爱型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家长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对子女无原则地包办代替。放任型主要表现为家长对子女不闻不问,这样容易使子女形成不守规矩、散漫、缺乏责任心的性格,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粗暴型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家长对子女的成长干涉过多,忽视子女的自我个性发展,有的甚至对子女进行虐待,容易使孩子形成紧张、不自信、自卑的性格特征。对此,家长既不能爱而无教,对子女过于溺爱;也不能严而无爱,对子女的教育过于粗暴;更不能既缺乏爱又不进行教育,不承担父母应有的教育责任,必须坚持慈严相济、爱而有教的原则。
言传重于身教也是现代家庭道德教育方法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所谓言传是指家长运用讲道理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身教是父母用自身的道德行为与践履对孩子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更多的是言传,在身教方面作为很少,有的家长甚至割裂言传与身教的关系,教给孩子的是一套道理,但是自己日常的言行却是另一套,这对于孩子的道德形成与发展是极为有害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往往是在对父母言行的模仿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认知,父母必须以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子女。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承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认可、推崇并身体力行的行为规范与价值观念,对于家族成员具有隐性的道德约束作用。在现代家庭道德教育中,家长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家风,注重从本家族的家规、家训、语录中挖掘利于子女道德教育的资源,以祖先的嘉言懿行与先进事迹感召孩子,同时自己以身作则,为家庭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外文出版社2017 版,第313 页。《颜氏家训》中家庭道德教育思想时代价值的充分彰显,需要我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其进行现代转化,这也是解决其自身存在的家庭道德教育目的的狭隘性、家庭道德教育内容的封建性、家庭道德教育方式的单向性以及家庭道德教育环境的局限性等问题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颜氏家训》中家庭道德教育思想现代转化的路径,一是重视家庭道德教育,树立科学德育目标;二是优化家庭德育内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三是改进家庭德育方法,提高家庭德育实效;四是营造良好德育环境,汇聚道德教育合力。
第一,《颜氏家训》中家庭道德教育目的的狭隘性。《颜氏家训》中家庭道德教育目的的狭隘性主要体现在维护家族利益,使子孙扬名立世,具有很浓厚的功利色彩。《颜氏家训·终制》篇谈到“今虽混一,家道馨穷”②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566 页。,颜之推接着提到自己为官的原因,是由于家族衰落、势单力薄,没有高贵地位和声望的庇护,子孙易成为受人驱使的奴仆。颜之推在篇尾还告诫子孙“宜以传业扬名为务,不可顾恋朽壤,以取湮没也”③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575 页。,勉励子孙扬名立世,振兴家族。
第二,《颜氏家训》中家庭道德教育内容的封建性。《颜氏家训》中家庭道德教育内容的封建性集中体现在男尊女卑的两性关系上。在《颜氏家训·兄弟》篇中,颜之推将兄弟关系比作房屋,视奴仆侍妾和妻子儿女分别为雀鼠和风雨,提醒子孙要留心雀鼠的破坏和风雨的侵蚀。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颜之推又主张妇女只负责操持家中饮食穿戴等礼仪之事,不能把持家庭大权。此外,《颜氏家训》中家庭道德教育内容的封建性还体现在其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以及因果轮回的迷信思想。
第三,《颜氏家训》中家庭道德教育方式的单向性。《颜氏家训》中家庭道德教育方式的单向性指长辈对晚辈的单向度道德影响,这种影响建立在家长的权威基础上,特别是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种不对等的教育关系容易导致个体守旧而缺乏创新、服从而缺乏思考。随着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提升,这种传统的单向性关系已被双向性的关系所取代。在当前移动互联时代,晚辈能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新观念与新的生活方式,“后喻文化”“文化反哺”现象普遍存在。
第四,《颜氏家训》中家庭道德教育环境的局限性。传统家庭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家庭结构以扩大(联合)家庭为主,这类家庭的成员往往比较多,一般具有如下特点,其一体现在家庭功能上,家庭不仅是生产和生活单位,也是分配和教育单位;其二体现在家庭成员关系上,以父权和夫权为中心;其三体现在家庭意识上,具有严格的家庭道德规范意识和家族本位主义色彩。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论述差序格局所说的,“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④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商务印书馆2011 年版,第32 页。。当前,现代家庭的结构形式、功能承载、观念意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结构朝着小型化、核心化以及多样化发展;二是家庭功能的弱化,传统家庭所承担的经济以及教育功能逐渐转移给社会;三是家庭观念的淡化,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也导致家庭关系的社会化。
第一,重视家庭道德教育,树立科学德育目标。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弘扬传统家训文化,继承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德教为本”“德育为先”以及“德教在家”的优良传统,重视家庭道德教育。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家庭道德教育是整个社会道德教育的起点,与学校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一起担负着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其次,我们要正确把握家庭道德教育的目标取向,树立科学的家庭道德教育目标,这是我们科学有效实施家庭道德教育的必要前提条件。现代家庭道德教育目标应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的统一:一是统一性和层次性,既要保持家庭德育目标与国家德育目标一致,比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也要贴近实际和生活,比如健全的人格以及懂得社会的基本规范。二是认知和实践的统一,家庭道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不能只停留在道德说教的层面上,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第二,优化家庭德育内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2019 年5 月15 日,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的通知,修订后的大纲根据时代特征增加了家庭道德教育相关内容。我们一方面要继承传统家训中家庭道德教育内容的合理成分,比如以“人伦为重”的情感教育内容以及以“仁义为节文”的品德教育内容,使孩子获得孝顺、仁爱、勤俭、谦逊以及勇敢等优秀道德品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家庭道德教育内容,使之适应当前市场化、信息化以及家庭结构核心化等新情况,比如网络道德教育。互联网技术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也衍生出一系列的负面问题,比如网络空间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失范行为,对家庭道德教育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家庭道德教育内容中增加网络道德的相关内容,增强孩子对信息的是非辨别能力,既让孩子利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进行学习的优势,又尽量减少网络对孩子道德教育的不良影响,让孩子在使用网络媒介的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自我发展。
第三,改进家庭德育方法,提高家庭德育实效。改进现代家庭德育方法既是改变当前家庭德育实践中方法不合理状况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现代家庭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需要。我们一方面要继承传统家庭德育中科学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在现代家庭德育实践中创新家庭德育方法,借鉴国外道德教育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家庭德育的实效性。《颜氏家训》中提到的一些家庭道德教育方法,比如教子婴稚、把握时机;慈严并重、有爱有教;正身率下、家风熏陶等,这些方法时至今日仍然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我们必须加以继承,在家庭道德教育中坚持蒙以养正、先入为主的原则;坚持慈严相济、爱而有教的原则;坚持环境熏陶、潜移默化的原则。此外,我们也要善于借鉴西方国家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摸索的好方法,比如“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现代德育方法,构建一个现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开放型方法系统。
第四,营造良好德育环境,汇聚道德教育合力。在现代家庭道德教育中,我们必须注重德育环境的中介作用,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引导孩子去感知、体认和自觉思考道德问题,在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和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家庭环境在德育中的渗透功能。除此之外,我们也要认识到家庭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德育不仅与家庭环境直接相关,而且也受到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德育的摇篮,而学校、社会以及大众传媒则是家庭的延伸与扩展,孩子道德认知的形成、道德情感的体验以及道德动机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的引导,孩子道德意志的确立、道德行为的规范以及道德评价同样也不开社会的激励。因此我们也要优化学校和社会的德育环境,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以正确舆论营造良好道德环境,汇聚道德教育合力。一方面,家长要积极寻求与学校的合作,及时了解学校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便及时调整家庭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巩固德育效果;另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尽量使孩子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