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融合视角下黄河三角洲鼓子秧歌浅析

2020-01-02 00:16舒永智
文化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秧歌民间舞蹈

舒永智

黄河三角洲民间舞蹈鼓子秧歌,自明代万历年间传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与人们的生活日益融合,传承至今,黄河三角洲鼓子秧歌已经成为当地民俗文化考究的参照媒介。

一、黄河三角洲地域特色民俗种类及特点

(一)黄河三角洲地域特色民俗种类

1.团结劳作类

黄河三角洲因黄河携带泥沙冲击而成,这使得该地区土地资源极为丰富,也使得当地的劳动人民在劳作过程中形成了积极合作的民俗特色[1]。特别在远古时代,劳动力水平较低,人们在劳作过程中更加注重相互间的团结协作。在黄河三角洲,劳动协作的精神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技术的发展而消失,反而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当地的人们更加注重包容与协作。这一精神充分融入了黄河三角洲的民俗中,且特色鲜明。以鼓子秧歌为例,这一舞蹈类型便起源于劳作,其舞姿豪放粗狂,音乐节奏强劲,舞蹈场面宏伟壮观,不同的角色分工明确,相互之间密切配合,充分表现出了当地劳动人民的强健体魄和团结劳作的精神。

2.祭祀活动类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过年期间当地民众会举办一个非常隆重的民俗文化活动,即祭祀祖先。每年大年初一子时,每家每户都要在家摆好香炉和供品,以供奉神牌灵位、祖辈遗像等,并且家中老小都要穿上新衣服,在祖先神位面前祭拜、烧香、焚纸、放鞭炮等[2]。

另外,清明节的祭祖扫墓仪式也是必不可少的。祭祀,是一种现实与历史的对接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现实中人的身份地位更加清晰;同时这也是一种追远的活动,追远不仅仅有着“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而且会使人们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

(二)黄河三角洲地域特色民俗的特点

黄河三角洲地区不管是在地理位置还是在经济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民俗文化亦是如此。该区域民俗大致分为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这两个区域。就这两个区域,笔者总结了黄河三角洲地域特色民俗的特点:灵活务实、尊儒隆礼、家观念浓厚。

1.灵活务实

齐鲁文化特色之一便是灵活务实。仍以鼓子秧歌为例,在跑场子之文场环节,文场即变换队形图案的“跑”,全体队员按照图案的表演路线快速穿行,交叉动作间隔均匀、有条不紊,跑动时脚下生风。如“里四外八”“迷魂阵”等,这些舞姿源于古时的作战方略,因而具有务实的特性,且这些动作快速、复杂,又要求舞蹈者动作灵活。因此说,灵活务实是当地民俗特点之一[3]。

2.尊儒隆礼

孔孟儒家学说思想在黄河三角洲地区也有广泛的影响。儒家学派重视教育,黄河三角洲地区于明清之际在文化教育方面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而儒家讲求尊儒隆礼,这一思想亦深刻影响了当地的民俗活动。例如:串村是鲁北地区的一个风俗,过去从大年初七、八开始到正月十五,只要有鼓子秧歌队的村庄就会到周邻的村庄去串村以示友好,被访问的村庄只要有条件亦要同样回访,这是乡民之间巩固感情或者缓和矛盾的一种行为,当然也充分体现了尊儒隆礼的思想。

3.家观念浓厚

在春节,除了祭拜祖先,黄河三角洲地区还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例如:在大年初一之前,人们会挂上年画、贴上春联、放一串爆竹、贴上窗花,到了大年初一,长辈会给孩子们发红包,此外还要吃饺子、舞狮舞龙、穿上新衣服、扭秧歌(鼓子秧歌等)、挂灯笼等,红红火火,一派热闹景象。这些活动,都体现出了人们对家人团聚、家庭幸福的殷切期盼。家的观念是黄河三角洲区域人们最浓厚的传统观念,在春节的习俗中这种观念表现得尤其明显。

二、鼓子秧歌中的民俗文化

黄河三角洲鼓子秧歌内在融合了多种民俗文化。例如:民间舞蹈融抗灾、祝节、乞雨、新年、庆丰收、祀谷神、敬社土等活动于一体。历史悠久的黄河三角洲鼓子秧歌就属于民间舞蹈,因而其拥有民间舞蹈的普遍特征,当然鼓子秧歌还具有自身的独特特征,即“巧用道具,技艺结合”“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等[4]。

民间舞蹈是民俗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体现形式,其以载歌载舞、生动活泼的形式间接传播着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5]。黄河三角洲鼓子秧歌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并寓于民俗文化中,与当地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依托,相互补充。

“原始社会,由于人民生活的需要,逐渐产生了一些共识和应该遵守的事项规范,如图腾崇拜、歌舞之类,这也是民俗文化的最初阶段。”[6]鼓子秧歌便是这样一种情况。鼓子秧歌与当地的歌舞艺术相互融合,表现出当地独特的风情和民俗特点,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三角洲地域民俗与舞蹈艺术的融合是相关研究者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鼓子秧歌在民俗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鼓子秧歌作为一种民间舞蹈,在传承民俗文化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第一,“秧歌”一词源自农民在田间劳作时所唱的歌,自娱性比较强,宋代就已有做农事时唱歌的记载,清代史籍中也有对秧歌舞队的说法[7]。秧歌是一种表现人民劳动生活的一种民间舞蹈,乡土气息浓厚,人们在其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自娱自乐。人们可以通过鼓子秧歌来感受先民于劳动中作乐的精神,同时这一舞蹈也能传承“秧歌”这一民间劳作歌唱文化。

第二,舞蹈艺术是人类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人们跟随节奏手舞足蹈,来表达自身的情感。鼓子秧歌作为一种动态艺术,在他动态发展中传承民俗文化,使得民俗文化更富有生机。

第三,到了明清时期,黄河三角洲鼓子秧歌开始广为流传,规模逐渐扩大,体系更加完备,每逢佳节庆祝活动中都要有鼓子秧歌,娱乐庆祝成为秧歌舞蹈鲜明特征和价值所在。人们在欢乐地跳舞中或者愉快地观看舞蹈演出过程中更容易接受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四、以鼓子秧歌为媒介的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鼓子秧歌为媒介的黄河三角洲民俗文化出现了削弱趋势。为了商业目的,有部分舞蹈创作似乎失去了原来的味道。在舞蹈创作上,甚至放弃了原本贴近生活与人民群众的基本原则,黄河三角洲地域鼓子秧歌也不例外。作为民间舞蹈的鼓子秧歌,源自于人民,创新于人民,但是随着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的鼓子秧歌开始重商业化。针对这一现象,需要更多人来传承和保护民间舞蹈原本的特色。

首先,要增强相关人员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意识,加强培养,这需要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方面,政府加强了管理,并加大了投入,改善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工作[8]。其次,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对鼓子秧歌等民间舞蹈资料的整理与搜集。最后,人民群众是民间舞蹈的集体创造者,更要重视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增强保护意识,积极寻找传承人,使这一民俗活动能够薪火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两个方面,最关心的是关于文化和特殊教育[9]。提到文化,作为舞蹈工作者,笔者内心是非常自豪的。有了党和国家对舞蹈文化的支持,舞蹈工作者更加充满自信。民间舞蹈艺术在发展创新的前提下,也应继承民俗舞蹈中所包含的民俗文化,这是舞蹈文化工作者今后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奋斗的方向。舞蹈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若没有党和国家的指引,民间舞蹈文化发展也难迎来春天。

五、结语

在民俗文化融合视角下,笔者探寻了历史悠久的黄河三角洲鼓子秧歌内在的民俗文化。在探寻过程中,笔者了解到黄河三角洲地域特色民俗种类和特点,并明确了鼓子秧歌中融合的民俗文化以及鼓子秧歌在民俗文化传承中的价值。相信在当前政策支持的黄金时代,民俗文化在舞蹈这一载体下能够继续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秧歌民间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富平村里唱秧歌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昌黎地秧歌
黄河三角洲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氮的差异研究
生态视阈下的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