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安英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所谓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是一个人在长期生活、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取人文科学知识,逐步形成的人文知识结构,以及在实践中有关人文知识内涵的行为能力的综合表现。[1]一般而言,人文素养分为人文知识与方法、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层面。其中,人文知识与方法是人文素养的基础,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行为是外化。[2]本文采用调研问卷的形式,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人文素养状况的熟悉程度,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并围绕应用文写作课程探讨高职院校人文素养的实践途径。
围绕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实际状况,面向某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设计调研题目15个,包括11道选项题及4道简答题。共发放问卷75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如下:
1.你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例如诗词、戏曲、小说等的了解程度?
表1 学生回答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了解情况的频数统计[n(%)]
2.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完整地读过吗?
表2 学生回答阅读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情况的频数统计[n(%)]
3.你读过《论语》吗?
表3 学生回答阅读《论语》情况的频数统计[n(%)]
4.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吗?
5.你喜欢所学的专业吗?
表5 学生回答对专业喜欢情况的频数统计[n(%)]
6.你知道什么是人文素养吗?
表6 学生回答对人文素养了解情况的频数统计[n(%)]
7.你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属于人文素养范畴吗?
8.你认为学生的诚信品格、对老师的尊敬态度等属于人文素养范畴吗?
表7 学生回答学习态度、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是否属于人文素养的频数统计[n(%)]
表8 学生回答诚信品格、对老师的尊敬态度是否属于人文素养的频数统计[n(%)]
9.你认为学生的上课表现属于人文素养范畴吗?
表9 学生回答上课表现是否属于人文素养的频数统计[n(%)]
10.你认为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有助于提高人文素养吗?
表10 学生回答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文素养的频数统计[n(%)]
11.你认为人文素养与技能学习同等重要吗?
表11 学生回答人文素养与技能学习是否同等重要的频数统计[n(%)]
12.除了你现在所学的专业,你还对哪些领域的知识感兴趣?如果有感兴趣的领域,请简要列举一下。如果没有感兴趣的领域,可不回答这项。
表12 学生回答感兴趣的知识领域情况的频数统计[n(%)]
13.你认为人文素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加以简要概述(见表13)。
14.你认为人文素养对当今高职学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简要概述(见表14)。
表13 学生回答人文素养包括内容情况的频数统计[n(%)]
表14 学生回答人文素养重要性体现情况的频数统计[n(%)]
15.你认为大学阶段应该怎样提高人文素养?可从自身层面来写,也可以对学校教学、管理方面提出建议。
表15 学生回答如何提高人文素养的频数统计[n(%)]
通过上述15个问题,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人文素养的了解情况呈现多样化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学生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在问卷调研中,表11的结果表明,82%的学生认为人文素养同技能学习同等重要,14%的学生认为人文素养比技能学习更重要,3%的学生认为技能学习比人文素养更重要。通过这3个数字,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对人文素养非常看重,认为技能的学习与人文素养的提升对他们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2.学生对人文素养的认识多样性
表6的结果表明,60%的学生不很清楚人文素养的整体构成,但在表7、8、9、10的调研结果中,学生又对人文素养的具体表现有较为清醒的认识。表7的结果显示,有86%的学生认为学习态度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属于人文素养范畴;表8的结果显示,96%的学生认为诚信品格及对老师的尊敬态度属于人文素养范畴;表9的结果表明,87%的学生认为课堂表现属于人文素养范畴;表10的结果表明,44%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活动有助于提高人文素养。上述数字反映出学生对人文素养知识的直觉印象,对其具体内容相对清晰,但在其整体构成方面,多数学生有些迷茫。
3.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
表1、2、3、4的结果表明,当前高职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传统文化等知识了解不多,64%的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有一般了解,只有8%的学生认真读过中国古代四大名著,10%的学生认真读过《论语》,70%的学生不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些数字揭示了高职学生的文化底蕴不够厚实,他们的文化课成绩不如本科学生高,在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上同样显得较为薄弱。
4.学生对当前所学专业的兴趣呈两极化倾向
表5的调研结果表明,46%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喜欢度一般,42%的学生喜欢所学专业,11%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所学专业。表12的结果显示,34%的学生没有感兴趣的领域。这些数字表明,当前高职学生对专业学习、课外拓展等方面兴趣一般。
“大语文教育观”由来已久,在古代语文教育时期就是如此。近代语文教育独立设科,语文教育突出专门化。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少学者针对语文教学又提出了独特见解。最早提出语文概念的叶圣陶先生强调:教育应当与社会互相适应;提倡生活教育的陶行知先生则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夏丏尊指出,读书要与生活相联系。20世纪80年代,邢台市第八中学特级教师张孝纯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提出“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教育应与社会生活、周围环境紧密结合起来。[3]
应用文写作是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必选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进入职场奠定写作基础。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时常会感到枯燥无味,或是认为学会了也没有多大用处。针对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可以借助“大语文教育观”这一教育理念,将写作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突出“育人”功能。在高职院校,基于“大语文教育观”的教学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了解社会现实,评析时事热点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百度新闻的不间断更新,当今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变化现实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引导学生及时关注现实,对一些时事热点加以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潜移默化地拓宽了学习渠道,丰富了学习内容。同时,点评热点这一形式可以让教师更加真切地了解到学生的三观,对不正确的地方及时加以引导。
在应用文写作课堂上,课上前10分钟可设定为“时事热点分享”环节,通过对如“北大弑母”案、当红影星偷税漏税、博士论文抄袭等时事热点新闻的回顾及点评,既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锻炼了分析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些时事热点分享的形式,引导学生大胆思考人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阅读经典名篇,感悟不同情感
应用文与文学作品不同,它更注重实用性和真实性,在表达方式上与文学作品也有着很大不同,最突出的一点是抒情和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在应用文中少用或不用。在讲授应用文表达方式的知识点时,可通过插入经典名篇的阅读环节,让学生明确文学作品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及其与应用文表达方式的差异。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经典名篇,现代文学名家鲁迅的《一件小事》《狂人日记》等,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天狗》《炉中煤》等,冰心的《寄小读者》等,朱自清的《背影》《匆匆》《春》等,这些作品文笔优美,多运用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学生通过经典名篇与应用文的对比阅读,可以准确把握应用文的表达方式,并体会这些经典名篇的社会意义及文学影响力。
3.关注校园生活,观察身边动态
应用文的学习还可通过关注所处校园的生活来拓展视野。学院网站是学习通知、会议纪要等公文及消息、通讯等传播文书的重要渠道,因为这里是反映学校生活的场所,所发生的大事小事阅读起来都感到熟悉、自然。
例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网站中各类通知的下发,让学生在学习通知写作格式的同时,也感受到学校浓郁的校园氛围。不同内容消息的发布,展现学校在教学、大赛、科研等诸多领域的突破。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通讯,例如创业成功又回馈母校设立奖学金的王伟欢[4]、人生遭遇挫折但勇敢走下去的杨帆[5]、从一个后进生逆转为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生的秦子豪[6]等,给学生传递一股力量,引导他们健康向上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也融入新的技术手段,通过建设课程共享资源的网络学习平台,将文档、动画、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汇聚于此,建设适合现代高职学生特点的立体化的、声像图俱全的学习阵地,使网络学习平台成为高职学生自学的重要学习途径。在提高人文素养方面,这种学习方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课前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材料传到网络平台,布置学生按小组学习不同文种的写作结构及注意事项,并将学习所得或学习疑惑等以短文的形式上传平台,课上进行交流分享。为了完成任务,小组成员需在课下自觉观看教学视频,自学教学课件等材料,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鼓励,既完成了预习任务,也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2.构建良性师生关系
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使师生之间有了沟通的桥梁,教师从“教”逐渐转向“导”。学生将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疑惑发布到网络学习平台,教师有目的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样在课堂指导时可以只抓要害,节省了时间。
例如学生在预习“感谢信”这一文种时,教师意识到这一文种的表达方式与其他应用文文种不同,就把这种看法发布到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在授课时着重通过分析例文的形式,肯定学生的观点,并进一步分析感谢信这一文种所蕴含的感恩心理,使学生不仅在知识理解上更加全面,又在情感上对这一文种加深了认识。师生之间的这种“你来我往”形式成为良性关系构建的重要基础。
3.扩充人文知识面
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文写作课程网络学习平台,除了与应用文文种相关的理论知识等内容外,还增加了素质提升等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拓宽知识面,从多角度提升人文素养。当前,应用文写作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已上传美文推荐、名家学习、阅读书目、观察思考等素质提升的内容272个。
这些拓展材料的性质不同。美文推荐版块着重突出一些散文名篇或长篇节选;名家学习版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作家;阅读书目版块重在对古今中外名篇的简短介绍;观察思考版块主要是与学校、社会联系紧密的一些话题文章。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材料,能够适时补充人文知识,为人文精神的培养奠定基础。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将学生日常写作练习中的病文融入课堂知识传授中,通过让学生分析诊治病文,逆向总结应用文常用文种的写作结构,有助于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培训质疑精神,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通知”这一文种时,教师将写作任务放到课前预习之前,学生在没有一点知识预习的情况下进行写作练习。结果表明,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恰好是这一文种应该格外注意的知识点。例如标题中的语病,出现了“关于举行篮球比赛通知”的标题,这里在“通知”一词前面漏掉了“的”;还有正文中的语病,出现了忘记写具体时间的现象,其他的问题还体现在结构不合理、文不对题等方面。
学生作文中的病文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写作知识的不完备,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的写作态度有关。个别学生不清楚不同文种的写作态度,例如“通知”是下行文,在写作时就不应带有“恳请”的语句,而“申请书”的写作则应该带有鲜明的尊敬、谦恭色彩。
针对这种现象,从教师层面,应该将人文素养教育渗透在文种学习的过程中,这样教师的理论知识讲授就增添了内涵。例如学习“条据”时,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认真、严谨的重要性;学习“计划、总结”时,让学生懂得提前规划、及时总结的重要性;学习“求职信、简历”时,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一种求职压力,从而格外珍惜在校求学时间,努力争取优秀成绩,以期在“求职信、简历”上写下翔实的材料。
在我国,情境教学的研究源自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她认为情境教学可以通过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几种方式。情境教学实现了教育生态的优化,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缩短了文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7],使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具体形象。
在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堂,情境教学主要采用生活展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几种方式。
1.生活展现情境
这种方式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情境再现源自生活。例如学习申请书时,可以围绕新生入校初加入学校社团或申请某项创业项目再现情境;学习计划、总结时,可围绕学生当下的学习状况进行情境设计。生活展现情境能够在短时间内唤起学生记忆,便于有效展开写作练习。
2.表演体会情境
这种方式需融入学生的现场表演,最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文种是求职信和简历。学生通过再现求职现场的情形,一方代表某家公司,另一方代表求职者。情境再现的重点是求职信、简历的撰写格式及效果。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求职的压力,加深对文种学习重要性的理解。
3.语言描绘情境
语言描绘情境是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运用最多的一种方式,这与学生的年龄、阅历相关。语言描绘情境的例子有:
(1)学院爱心社举行了为贫困山区学生捐赠衣物的活动,受到了当地电台的表扬,并向这一社团发来感谢信。在此背景下,请代该社团撰写一份捐赠通知,同时代电台撰写一份感谢信。
(2)某同学代表学院参加省赛,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在这一背景下,请代该生撰写一篇消息。
(3)某班级举行了一次“公寓无烟,你我健康”的主题班会,请以班级名义撰写一份会议纪要。
情境教学法通过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例子,把任务寓于真实的写作情境之中,使任务与情境水乳交融,便于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所要学习的要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中国传统文化范围广泛,包括古诗词、古文、传统节日等。在应用文写作课堂适时融入传统文化知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文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以下主要从古诗词、古文、节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以古诗词为载体的应用文写作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瑰宝,其中所蕴含的意境、情感、哲理等都令人百读不厌。在应用文写作课堂,可以在赏析诗词的基础上转入应用文写作练习。例如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在带领学生欣赏这首诗优美意境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并完成请柬的撰写任务。
近几年,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古诗词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参与该节目的一些选手的材料,也可以融入到写作练习之中。在2018年的《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外卖小哥”雷海为勇夺冠军。围绕这一事件,安排学生到网络收集有关雷海为的事迹材料。通过阅读《钱江晚报》刊登的人物通讯《雷海为:我赶上了逐梦的好时候》[8]等例文,引导学生掌握人物通讯的撰写方法。同时,启发学生学习雷海为十几年坚持诗词梦想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用于大学生活中。
2.以古文为载体的应用文写作
古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需引导学生获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用于写作。
在学习演讲稿这一文种时,安排学生收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先秦诸子的经典论述,运用到文章中。如果演讲的主题是有关学习的,那么可以引用《庄子》一书中的“弈秋教弈、庖丁解牛、桓公读书”等故事,这样的写作效果既生动,又有深度。
学习计划这一文种时,可以引用张良等诸多古代军师如何“运筹帷幄之中”,却能“决胜千里之外”(出自《史记·高祖本纪》)的例子,引导学生养成事前计划的良好习惯。[9]
3.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的应用文写作
中国传统节日不少,每学期都会放节日假。在学习应用文写作课程过程中,对所遇到的不同节日,教师都可以结合写作知识进行任务设计。
以端午节为例,在端午节放假前布置有关端午节放假通知的任务,还可以同时布置端午节期间活动计划;在假期结束后,可以布置撰写端午节活动的消息,也可以安排练习端午节假期总结的任务。
通过这样的形式进行写作练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端午节的传说、习俗等,丰富民俗学方面的知识。
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有关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问题越来越被更多的有识之士所重视。在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途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