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小学 樊小园
四年前,我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开辟了“教师千字文”栏目,即周报上第一篇文章是我写的千字文。起初,这个决定是为了督促自己动笔。学校教科室布置的随笔、论文都是针对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过了35周岁,我有种不安感,觉得自己工作越来越懈怠。不写,就不思考;不思考,就容易颓废。写下来的文字发在班报上,给学生看。文章控制在1000字左右,太长,会占用周报更多的篇幅;太短,跟学生文章字数接近,显得老师没水平。没想到,这一举措提升了“周报”的质量,也赢得了学生、家长对我的喜爱。
一节课,就有无穷的素材
毫无悬念,管老师的课得到老师们一致的崇拜,得到全班学生的喜爱。当天素材,80%的学生写“师爷爷”来上课的事。同学们写得兴奋,我读得激动。在他们的素材中,我发现:一堂课,竟藏着无穷的写作素材。管老师在这堂课上教给学生一个写作知识:作文要围绕中心来写。“师爷爷来上课”这件事,围绕不同的中心,可以写成不同的文章。
金靖博的素材:管老师不愧是特级教师,果然有一套。围绕这一中心,可以写一篇题为《特级,果然有一套》的作文。写管老师解读教材有一套,他解读出了大多数老师发现不了的这篇文章的写作奥秘——三个“围绕”;写管老师教学方法有一套,为了让同学们很好地理解“围绕”,多次请同学们上来跟他一起表演,课的最后还用“对称的古都——北京”为例,让大家练一练围绕中心选材;写管老师管学生有一套,上课时常不在状态的洪运居然注意力集中了近80分钟,内向的罗雨萱同学在他的鼓励下竟能做到高声朗读。
其实,上面提到的每个“有一套”,展开写具体,都可以单独写成一篇作文。管老师身上的魅力太多了,如果写的时候贪心,样样都要写,反而难以打动人,选一小点写,最明智。桑子慧和田昊宇就是明智的。桑子慧素材的题目是《勇气》,写罗雨萱一开始读得很轻,后来在管老师的不断鼓励下越读越响亮。田昊宇写管老师盯上了洪运的事,其他和“管老师教洪运”这个中心无关的内容,他都没有写。的确,洪运的故事、罗雨萱的故事,写详细,写出画面感,就是一篇佳作。这两个故事其他同学可以写,洪运、罗雨萱两个当事人更应该写,他们的感受是最深刻的。
素材中,有很多同学写管老师很幽默。围绕“幽默”这个中心,可以写一篇《幽默的师爷爷》。选取课堂上管老师几个幽默的细节。比如,师生问好时,管老师要同学们称他为“师爷爷”;朗读词语时,管老师戏称有气无力的同学为“病猫”,声音响亮的为“老虎”,笑点特低的金靖博为“笑猫”;第二次盯上洪运,得知他的名字后,管老师说自己今天“撞鸿运”了……不贪心,花力气把老师的一个特点写具体,文章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段佳琪在文章结尾感叹道:“如果以后,大家能把每节课当作上公开课一样努力,那我们五(6)班的学习成绩一定名列前茅。为了给师爷爷,给所有来听课的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同学们努力表现着。”围绕“努力”这个中心,也可以写一篇作文。课前,同学们清扫了教室地面,给所有绿植清理了黄叶。课上,同学们遵守纪律,平时上课没有坐相的某某同学,这节课坐端正了;平时课上爱插嘴的某某同学,这堂课把自己的嘴巴看紧了;平时不积极发言的某某同学,这节课多次举手发言了;平时上课走神的某某同学,这节课注意力一直跟着管老师的教学走。每个人都努力展示自己。把这些“努力”,理清楚,写下来,就是一篇好作文。
当同学们都被管老师的魔力吸引时,周子豪同学却与众不同,他没写管老师,而是写了这堂课上学到的写作知识——围绕中心写。是呀,课上学到的知识,也可以写成一篇作文。《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文章,全文是从四个方面围绕中心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来写的;二、三、四自然段,分别围绕段落中心句来写;五、六自然段,又是分别围绕“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的特点来写的。学完三个“围绕”,同学们深有感想,想到自己平时的写作,像踩着西瓜皮,滑到哪是哪,没有中心;想到今后写作文,一定要确立好中心,然后紧紧围绕中心写……
张文博的素材比较另类,他的注意点放在了“师爷”和“师爷爷”上。第一课时的师生问好,管老师让同学们说“师爷好”;第二课时,又改为“师爷爷好”。张文博很纳闷,“师爷”和“师爷爷”有什么区别呢?如果,带着这个疑问,去百度一下“师爷”“师爷爷”的含义,不就可以写成一篇作文了吗?
写素材,总有同学说没什么好写的。瞧,一节课,根据不同的“中心”,就可以写出那么多篇作文。生活中,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的呢!
开学第四周,师父管建刚老师到我们班上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
两课时连上,管老师上得异常放松,学生们完全沉醉在名师的魅力之中。当天的“素材”,清一色写管老师来上课的事。“班级作文周报”刚办了三期,学生的作文能力还很薄弱,普遍没有剪裁的意识。写事情,追求完整性,往往不加选择,从头到尾详详细细叙述一遍。语文课代表的《师爷爷来上课了》具有代表性:从前一天听到管老师要来上课写到下课铃响,朗读预习、打扫教室、听课老师进场、师生问好……凡是记得的内容都写进了作文。没有中心,没有选择,成了学生作文的通病。
《音乐之都维也纳》最大的写作特色,围绕中心选材——全文围绕中心句来写,二、三、四自然段围绕段落中心句写,五、六自然段围绕“特点”来写。管老师的课就讲了这三个“围绕”,学生走出课堂,记住了一个词“围绕”。但作文知识变成作文能力,需要训练。这一天的“素材”正是极好的训练内容。
批完“素材”,语文课利用五分钟跟学生们分享了我听课后记下的“素材”《洪运撞鸿运》——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上学期工作室打磨的一节课文,管老师在细节上又做了很多变动,自然精彩。但这节课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管老师对洪运的激励。
洪运是我们班的后进生,学习严重脱节,上课就是默默在座位上玩。除了语文抄写,其他作业无法独立完成。很多字他不认识,也不会写。
检查预习环节,管老师出示了三个成语:山清水秀、街头巷尾、金碧辉煌。请学生读。没想到,第一个叫到的就是坐在中间第二排的洪运。虽然课文读过很多遍了,三个词语洪运还是认不全,“街头巷尾”读成“街头港尾”,同学们有偷偷笑的,也有替洪运着急的,在旁边喊“xiàng”。管老师走到洪运身边,俯下身子教他。洪运会读了,管老师让他带领全班同学读这三个词。洪运受宠若惊,兴奋地带大家朗读。
洪运是什么水平,管老师肯定清楚了。一般老师在接下来的师生互动里会避开洪运,管老师却缠上了洪运。读完词语,管老师选几个同学上去默写,他居然叫了洪运。默错是意料之中,管老师一直鼓励他,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第二节课开头,复习上一节课内容,管老师叫同学们背诵词语。洪运此刻对管老师异常崇拜,兴奋地举起了手。管老师请了他,他站起来背一个停顿一下,听得我们担忧,管老师很有耐心地看着他,等待他慢慢把词语背完。背出来了,管老师带领全班同学给洪运鼓掌。
两节课,80分钟,洪运没有走神,一直积极地参与课堂,令我震惊。管老师得知洪运的名字,开玩笑说:“我今天撞‘洪运’了。”今天,真正撞大运的应该是洪运。这是他上得最开心的一节课,他第一次在同学、老师面前挣足了面子。
师父的课,不仅仅传授知识,更值得我学习的是,如何激励、点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
等学生读完后,我问:樊老师记的“素材”,跟你写的有什么区别?唐堂说,老师只写了洪运的故事。课代表说,我写的时候,把想到的画面都记下来了。我出示了一张红纸和几张剪纸图案,告诉他们:管老师的两堂课就像这张大红纸,你们写出来的作文得像剪纸一样,有一个明确的图案。想剪成猫,就照着猫的轮廓剪;想剪成喜鹊,就照着喜鹊的轮廓剪。“猫”“喜鹊”就是管老师课上讲的“中心”。和中心有关的内容留下,和中心无关的内容剪去。
这一周的“稿件”,选择写这一内容的,想好自己的“剪纸图案”,对两节课进行剪裁。
经过老师的示范、点拨,学生撰写的“稿件”有明显进步,不再大杂烩,一锅炖了。
吕想把作文的中心确定为“幽默的师爷爷”,根据这个中心,她把原来“素材”中写的打扫教室的内容删去了,把看到四年级时的语文老师兴奋打招呼的内容砍了,把管老师鼓励罗雨萱大胆朗读的感人片段剪了,只留下与“幽默”有关的事例:
樊老师的师父要来给我们上课,同学们都很期待。
还未上课,教室里已经坐满听课的老师。我坐在座位上向门口张望,看到一位四十岁左右,斯斯文文,很有书卷气的男老师背着个背包走进教室。我猜他就是管老师吧。
果然,老师放下包,站到讲台前说:“上课。”我们立马笔直地站起来,整齐地喊:“老师好。”“不对,”管老师的话让我们很纳闷儿,随后他补充道,“你们是樊老师的学生,我是樊老师的师父,你们应该叫我什么?”倪润扬灵机一动:“师爷爷。”管老师点点头,让我们把“老师好”改成了“师爷爷好”,重新进行师生问好。没想到,看着很儒雅的管老师,一开口竟这么幽默。
师爷爷给我们的第一道考验题是朗读。话音刚落,就有无数只手举了起来,一个个看起来都很积极,师爷爷叫了个又高又壮的男生,一个软绵绵的声音传来,师爷爷随即说:“依我多年的经验判断,你是一只病猫。”师爷爷叫我起来读,我读得很响亮,他说:“这只才是老虎,母老虎。”之后起来的同学一个比一个响。叫到笑点低到尘埃里的金靖博,他一边读一边忍不住发笑,师爷爷风趣地说:“这是一只笑猫啊。”同学们笑得东倒西歪。
读词语时,师爷爷叫到了洪运。洪运把“街头巷尾”读成了“街头港尾”,我们都嘲笑他读错了。但师爷爷非常有耐心地教洪运。渐渐地,我发现师爷爷缠上了洪运,一直找他互动。师爷爷还问了他叫什么,我们回答:“洪运。”师爷爷来了一句:“今天我撞鸿运了!”哈哈哈,大家又一次哄堂大笑。
讲到“全文围绕中心句”这个写作内容,师爷爷请四个同学上去,当四个分句,他当中心句,让大家想想该怎么排队。四个同学对着师爷爷按课文顺序排成一直线,师爷爷做出老鹰扇翅膀的样子说:“你们以为在玩老鹰捉小鸡啊!”四个同学在笑声中明白过来,应该围绕师爷爷站。
我很喜欢这两节课。令我最意外的是那些上课经常走神、插嘴的人,这两节课都认认真真地听讲。我想应该是师爷爷的幽默吸引了他们。
罗雨萱毫无疑问地把中心定为管老师对她的激励。她删去了听到管老师要来上课后的一大段联想,删去“师爷爷”这个称呼来历的介绍,删去管老师调侃有气无力的同学读课文像“病猫”的内容,只留下管老师鼓励自己的故事,并给文章取题《勇气》:
那节语文课,是樊老师的师父管老师给我们上的,他可是全国著名的特级老师,出了二十多本书。
课上,管老师找同学合作读《音乐之都维也纳》第四自然段。管老师叫了举手的张誉程、朱文佳、唐堂,最后一个,他说要找没举过手到人。很不幸,这个人是我。我们四个人拿着语文书到讲台前,一人读一句,我读最后一句。他们三个绘声绘色读完后,我越发紧张、胆怯,声音轻得只有自己听得到。管老师叫全班同学给我壮胆,陪我一起朗读,读完问我敢不敢一个人读。我看着教室里几十个听课老师,我诚实地说:“不敢。”管老师弯下腰,搂着我的肩亲切地道:“我陪你读一遍。”读完又问我敢不敢,我依然说:“不敢。”换作别的老师肯定生气了吧,可是管老师依旧很亲切,让唐堂、张誉程、朱文佳陪我读,只要我的声音比他们大就算成功。读之前,老师叮嘱他们三个,声音轻一点。奇迹发生了,我战胜了胆怯,战胜了自己,大声地读出了这句话。
管老师激动地给我鼓掌,并问同学们:“罗雨萱读课文的声音是不是比以前大了?”同学们异口同声说“大”,只有爱捣蛋的储俊昊习惯性地唱起反调:“不——大——”管老师把我叫到储俊昊座位边,让我们来比一比。储俊昊先读,吞吞吐吐,声音比我之前还小。管老师对他说:“我让你看看什么叫流利。”说着示意我读。此刻,我的心底升起一股名为“勇气”的热流,站直了身子,大大方方地读:“更有趣的是,在会前会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回想这节课,我脑中闪现一个词“脱胎换骨”。感谢,我的童年能遇到一节这么精彩的课。
“周报”共刊出7篇和管老师来上课有关的作文。每一篇都做到围绕中心选材。也有很多位同学的“稿件”落选,发“周报”时,我说:读读发表的作文,自己落选的原因就明白了。
“周报”讲评课,围绕老师的“千字文”,7篇学生作文,重点讲了“剪裁”这个作文知识。
学生隐约明白“少”就是“多”。作文,不需要求全,盯着一个点写,内容就详细具体,有看头了。课代表恍然大悟:从头到尾都写,反而没有一个地方让人印象深刻。
“剪裁”这一点,这届学生比以前的学生更快掌握。在以后的作文中,只要提醒一下“师爷爷的课”,或说“围绕”二字,学生就明白过来:作文不能贪心,要想好中心,围绕中心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