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域下英语教师在本土文化教学中的角色探讨

2020-01-01 13:08袁智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5期
关键词:模态跨文化交际

袁智英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近些年,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和国际汉语学习的持续升温,中华文化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欢迎。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推进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关键。大学英语教学担负着对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然而,由于传统英语教学重视西方文化而忽略母语文化,使得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经常出现难以用英语传达本土文化的现象,造成本土文化失语和交际的失败,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该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英语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和课堂的主导者,如何利用多模态的环境将本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以帮助学生提高用英语传播本土文化的能力,为解决本土文化失语现象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本土文化教学现状

1.1 师生的本土文化意识欠缺

教学过程中,教师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片面强调目的语的词汇、语法、句型及文化的教学,很少将本土文化的融入课堂,缺少本土文化意识;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点关注学习任务的完成和考试,学习本土文化的意识淡薄,缺少获取知识的主动性。近年来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经常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学生往往得分不高甚至无从下手,就是对本土文化重视不够、缺少知识储备而导致的例证之一。

1.2 教学资料中的本土化文化内容较少

从教材来看,涉及中国本土文化内容的编排较少,特别是公共英语,虽有所涉及,也是零零星星;从教学来看,教师对教材中涉及的语料缺少必要的挖掘和渗透。知识源头的缺少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机会,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1.3 本土文化输入形式相对简单

调查发现,在涉及本土化文化教学时,教师以口头语言形式输入为主。这种输入形式对培养学生本土文化意识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有更多更优的方式值得选择和采用,如各种APP、学习平台、学习网站,它们既可以通过视、听等多种方式刺激感官,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操作起来也很方便,线上线下皆可进行,对学生掌握本土文化知识更加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4 本土文化的学习落实不充分

教学中,教师对本土文化知识的介绍往往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一带而过,对本土文化输入缺乏清晰的目标和规划,缺少学习过程的监控、实践和检测。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需要运用时还是使不上劲。

1.5 教师的本土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英语教师自身的本土文化知识丰富程度及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她)是否能向学生传递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对话。调查发现,英语教师用英语介绍英美文化的能力要远胜于介绍本土文化的能力。在本土文化中,一般对问候、道歉、感谢等日常交际文化比较熟悉,而对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等知识文化了解较少,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若不提高素养,难免会导致教学过程中遇到知识短板时教师的处理难以到位。

2 本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2.1 语言学习的目的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获得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不仅是为懂得多少英语知识。要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学习两种语言的文化知识必不可少,因此,学生在加强英美文化学习的同时,还要立足本土文化,了解本土文化的背景和底蕴,学习如何用英语进行表达,提高交际中本土文化的应用能力,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更加自信。

2.2 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各方面的需要[2]。随着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等,国家需要一大批复合型的人才,他们多元文化背景、专业能力和良好交际能力是推动国际经济交流和本地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支撑。此外,本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也是响应国家的传统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倡议的需要。文化要走出去离不开英语学习者的文化传播作用,我们要利用当前世界格局的大好机遇,借助英语的媒介作用,帮助学生提高本土文化的外语表达能力,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提升我国世界影响力。

2.3 课程的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本)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3]。可见,本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十分的必要。

3 多模态与本土文化教学

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与外部环境(如人、机器及物件等)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的互动是单模态,用两个进行互动的是双模态,而用3个或以上互动的是多模态(Multimode)[4]。除传统的语言符号外,多模态还包括语音、图像、图表、空间,颜色以及其他可以用来构建意义的各种符号资源[5]。

多模态教学模式对本土文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智能软件及学习平台的便利,突破过去仅以口头或文字简单介绍文化和背景知识的局限,以视、听、触等多种感官体验刺激学生,从而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趣味性,它为本土文化教学提供了支撑和改革动力;多模态教学模式下,智能软件和学习平台的利用使学习时间、空间和内容得到延伸,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弥补了课时紧张引起的本土文化输入的不足;软件的后台数据记录为学习监控提供了方便。总之,多模态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参与式的立体化教学,对本土文化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

4 多模态视域下英语教师在本土文化教学中的角色探讨

教师应该利用多模态信息化环境的优势,在教学中扮演好角色,帮助学生改善跨文化交际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

4.1 引导者

教师首先应提高本土文化意识,认识到英语课堂融入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在教学活动中付诸实施;同时,教师还要发挥好对学生的引导职能,引导他们提高本土文化意识,引导他们如何去获取、学习及实践用英语介绍本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

4.2 资源的提供者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确立单元的本土文化教学目标,挖掘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本土文化知识,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进行介绍。如《国际进阶英语》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美食,在Text A Chinese Cuisine中,课文介绍川菜的食材背景“Silk Route”(丝绸之路)时,可以渗透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我国“一带”(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的内涵及相关表达,通过图片、文字等模态线下呈现给学生;对于烹饪川菜的常用佐料、烹饪方法、代表菜品等可以以语言、图片、视频等方式线上提供给学生,既能增进他们对本土饮食文化的了解,也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从教材挖掘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文化素材。遇到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时,鼓励学生收集资料,用小组任务的方式制作PPT在课堂上展示。教师还可挑选一些介绍本土文化的英文书籍、电视电台节目、英文网站、应用程序等,如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普特英语听力网、彩云小译、喜马拉雅,将它们分享给学生,鼓励他们利用多模态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课外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合作编写适合教学用的中国文化教辅资料提供给学生,弥补教学素材的缺失[6]。

4.3 设计者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只是教材的被动执行者。多模态模式下,教师是实施本土文化英语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从整体上了解单元教学目标和包含本土文化教学在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同时还要在大脑中建构各部分间的关系,形成一种有序的内部关系网络,进而完成一个复杂而有条理的教学过程。而在本土文化设计板块,教师要做好一些规划与整合,如选择哪些知识点切入、选择哪些模态输入、什么时间切入,线上还是线下进行?如何保证效果?如果毫无章法地输入本土文化,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开展本土文化教学时,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在内容的选取上,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的难易和接受量的多少;在切入点的选择上也要考究,做到自然、顺畅;在模态的选择上,要确定所选取的内容适合哪几种模态呈现,是图片+文字+视频还是图片+文字+声音等,以保证输入的效果。如在《国际进阶英语》第二册第五单元Text B It all went wrong中,针对餐桌上美国人招待中国客户时各自犯的餐桌礼仪错误,教师可以通过中西文化对比,用图片+文字等多模态方式介绍中国餐桌的入座礼仪、通过视频+文字或利用动作、身势等模态现场展示中国餐桌进餐礼仪和筷子文化等、情境表演、英语演讲、翻译或写作比赛等也都是不错的活动形式。如果内容较多时,可以组织专题讲座或是留给学生线上自学。最后,教师还要设计好检测方式,以落实效果。总之,教师要学会选择、取舍、规划、整合,这样才能在本土文化教学中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原则。

(1)适度性原则。首先,当多个模式同时运用时,要避免过多的声音、图像或视频出现,以免学生眼花缭乱,注意力分散,从而掩盖了学习的内容,避免看上去热闹,学到的知识却寥寥无几。其次,本土文化内容的选择上要斟酌,内容太难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内容太多会喧宾夺主或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虽然我们倡导中西文化的融合教学,但也不宜本末倒置,一味地输入中国本土文化而淡化英语教学,要合理规划时间,处理好输入的方式和度的问题,回到以英语教学为主的这条线上,这需要教师做好把控。

(2)恰当性原则。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在文化教学过程中,哪些文化值得拿出来与学生分享需要慎重考虑[7]。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时代的主流文化、与单元主题关联度大的文化,并考虑学生的特征和接受程度。

(3)准确性原则。当今,资源获取的途径很多,教师在传播本土文化前,要对资源的源头进行考证,不太确定时,可邀请同事一起讨论或邀请业内专家加以指导,避免以偏概全或是信息错误,以保证文化传播的准确性和地道性。同时,也要教给学生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海洋中甄别信息的能力,使获取的知识准确有用。

4.4 监控者和评价者

输入是为了输出。为了达到输出的目的,教师有必要对小组活动、线上自学和操练活动等进行过程监控。用户友好的学习平台和快捷的电子通讯手段为师生的多途径沟通提供了方便,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或是MSN、QQ等电子交流方式进行项目的跟踪、监控、答疑、作业检查等,并对结果及时评价与反馈,使本土文化的学习落到实处,助力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和英语等级考试中从容地应对。

4.5 学习者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知识的储备量对教师非常重要。首先,英语教师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这是做好本土文化知识教学的前提。其次,要具备较高的本土文化修养,尤其是增加知识文化的积累(如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等),并积极探索它们在英语里的表达技巧。提高的途径很多,如通过广泛阅读包含本土文化的英文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英文教学节目、浏览国内外的英文网站、观看电影等,从中汲取传统文化和具有中国特色词汇的英文表达。此外,教师还要重视信息素养的提高,多模态环境下,教师要会熟练掌握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常见软件的操作方法、微课的制作方法等。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成为一名紧跟时代的优秀教师。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需要更多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作为英语教师,既要做好英语语言知识和西方文化知识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英语这一通用语言了解、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但同时,也不可忽视本土文化的教学,要提高本土文化意识,认识到本土文化融入语言教学的必要性,利用多模态的信息化环境做好本土文化的渗透,在本土文化教学中担当好引导者、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监控者和评价者的角色,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模态跨文化交际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情景交际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