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落实文化育人思想的思考

2020-01-01 13:08吴俊平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永州425199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价值观育人

吴俊平(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永州425199)

高校的文化建设是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想得以实践的重要保证。探寻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路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体现。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时代给目前高校的文化价值观的培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时代高校落实文化育人思想迫在眉睫。

1 文化育人思想的提出

党在重要教育活动中提出了文化育人的思想。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文化育人思想的核心概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传承中华文化为条件,文化兴盛,则国兴盛。第二,做到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的有机结合,在文化传承中凝心聚力、育人育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育人,用文化凝心聚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第三,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精品,以“优秀传统文化”打动青年,通过多元路径,提升高校育人实效。第四,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存在内在关联,强调优秀文化的积极引导和良性促进功能,其中文化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指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3]可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思想体现了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和知行合一的基本规律,有利于培养高校青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达到价值理念与行动自觉的有机结合。

2 文化育人思想的价值

文化育人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也是其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有助于青年学生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

首先,高校青年学生都是在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浸润下长大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包括青年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思想充分遵循了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引领。优秀传统文化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从民族精神和个体价值层面高度概括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和精华。

其次,文化育人思想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仁爱诚信的个人修养,有利于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和管理都应体现文化育人思想,从构建积极网络环境、融入文化育人思想、以课程中的文化元素感染和启发青年大学生等方面切实进行改革和探索。

最后,文化育人的思想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是符合认知规律的。文化育人思想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的维度,有利于丰富发展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形态,拓展了社会主义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的内容。同时,文化育人的思想要求广大高校工作者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仅将文化育人置于多元化的背景之下,同时也遵循了文化传播的规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

3 创新高校文化育人的路径选择

多元化和网络化的新时代背景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各种挑战,高校处在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信息爆炸的时代,主流媒体和高校教育的价值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应当适应当前多元化、网络化、社会化、生态化的文化环境,坚持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高校的文化自信和自觉,并寻求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路径。

第一,以文化传承为核心,培育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多元文化和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应当重视培养青年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以文化人”是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基于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和对文化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充分肯定自身文化的价值追求,形成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4]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特色和发展趋向”[5],是主体对自身文化的反思与批判。文化自信和自觉是破除为经济利益倾向,去主导价值观倾向以及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的关键因素。任何文化的传播和接受都是需要经过从外在宣传到内在吸收的过程,而“化”充分地体现了文化传播的过程和本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如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培育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以正确的文化观、历史观指导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批判性吸收,避免一味地崇洋媚外或是妄自菲薄。为了培育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首先要明确“文化”的内涵。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也包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育人不仅是思想意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培育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观,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第二,促进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构建美好的校园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文化育人思想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尊重青年个体价值,寻求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滋养人、教育人。“以文育人”思想必定需要考虑青年学生的个体差异。青年学生对高校的文化环境有着美好期盼,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社会性、政治性和人文性的融合是“文化育人”思想实现的必要途径。大学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人化的过程,外在的文化影响大学生内在精神和人格的养成。而外在的文化影响例如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都离不开文化育人这一重要思想。要求青年学生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4个方面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这一“文化育人”的思想体现了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机械的教学灌输,而在于潜移默化的熏陶,在于构建美好的校园文化,使大学生处在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真正远离功利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现象。同时,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社会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构建美好校园文化的方式包括课堂融入传统文化、校园建设融入传统器物文化、社团活动融入传统文化、校园生活服务融入精神文化等。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高校青年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及爱国敬业的价值观。

第三,促进校园文化育人与网络文化育人的融合。当今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青年大学生是网络应用推动的主体,新技术和新文化成为彰显个性的载体,网络文化成为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微信公众号、网络图书馆、社交平台等都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改革、课外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及生活各项服务都与互联网紧密相连,因此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网络育人本质上都是文化育人。校园文化育人和网络文化育人的融合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路径,也是培育青年学生科学的历史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然而,高校的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网络的开放性加快了思想意识传播的速度,其中也包括消极意识形态的传播。因此,培育高校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国家观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一旦缺乏辨别和甄选能力就会很容易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利己主义和悲观主义的漩涡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7]因此网络文化育人必须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网络文化的引领核心价值观的可行路径。高校实现校园文化育人和网络文化育人相融合的路径包括以下几点:(1)发挥学生在网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网、微课、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以互联网为平台打造名师讲堂、中华故事、革命史、热点分析等栏目,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聚焦学生关心的热点和问题,激发大学生对优秀网络文化的兴趣和关注,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3)利用网络图书馆、网络精品课、APP应用等创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青年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4)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注意充分吸收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等资源,并且在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开展文化自信展示竞赛等活动,引导青年学生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从而达到以文化为载体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

第四,文化育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播的潜移默化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路径,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文化育人思想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高校的文化育人应当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以文化人”的方法,避免口号式宣传和强制性的教化,让青年学生切身体会中国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形成积极进取、不懈奋斗的精神品格。同时,文化育人可以提升青年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树立个人、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伟大理想,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文化育人能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增强青年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传承中华文明的价值理念与道德规范,但这一切都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高校文化育人应当规范文化的价值导向和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立场,才能保证优秀文化进校园,使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广泛传播,真正实现“以文化人”。

综上所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文化育人的思想注重传承优秀文化,为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体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并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即以“化”为主的教育理念,注重文化的潜移默化,注重从外在宣传到内在吸收的过程。因此,高校的文化育人应注重构建美好的校园文化,培育高校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以及校园文化育人与网络文化育人的融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化解多元文化带来的文化焦虑,塑造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价值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