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子》国家治理思想探析

2020-01-01 12:33辛志凤
文化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化思想

辛志凤

《傅子》是魏晋之际思想家傅玄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傅玄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关于国家治理的主张,为司马氏的统治提供了参考,对晋代的统一起了催化作用。仔细研读《傅子》的文本,分析其内容,笔者认为《傅子》的思想内涵丰富,博而不杂,充实而系统,显示了傅玄独特的政治眼光,提出的治国理政思想很有见地。

一、通儒达道,礼法并举

《傅子》提倡存重儒教,援法入儒,通儒达道,提出了人主为君之道,即正天下、兴天下、治天下。傅玄所生活的年代玄学盛行,提倡无为之治,针对这种时代思潮,《傅子》提醒君主要以史为鉴,息欲明制,修身立信,做到心正而行公道且立公制。《义信》篇强调:“王者体信,而万国以安;……夫象天则地,履信思顺,以一天下,此王者之信也。”诚信是道德范畴和制度范畴的统一,君主要做讲信修义的楷模,以上率下,倡导天下人以诚相待,君对民讲信,民对君讲诚。统治者要心怀百姓、体察民情,真正为民众谋利兴利,救民于水火之中,以实际行动赢得百姓对君主的诚心。

《傅子》提出了宽猛相济,德威并施的主张,认为儒家的道德仁义是体,礼法互补是用,二者缺一不可,体用结合,德威相济,才能取得民心,治理好国家。《治体》篇指出:“治国有二柄,一曰赏,二曰罚。……夫威德者,相须而济者也。”这种思想兼容儒家与法家,主张以道德教化和刑罚约束作为治国二柄,不可偏重一方。《傅子》列举了秦王朝偏重法治的弊端,赞扬了汉朝的奖惩制度,用史实说明礼治与法治同等重要,相辅相成,高阶统治者要根据不同情况谨慎选择赏与罚,否则会有严重的后果。傅玄在《法刑》篇表明了德法并重,各尽其用的观点。《假言》篇和《释法》篇进一步强调实行法治要因物制宜,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段,先以德治国,后依法治国,也就是先礼后刑,德治为主,法治为辅,二者兼顾,谨慎用之。

二、尊儒贵学,选贤举能

《傅子》建议人主以尊儒贵学、选贤举能为务。《举贤》《授职》《重爵禄》《贵教》《戒言》《矫违》等篇明确表述了这种思想。傅玄认为,隆礼尊贤是明君应该重视的问题,要以儒家的思想来教化人。作为人主,要认识到好德的重要性,营造“重德轻言”的社会环境,正确对待直臣和奸佞。《通志》篇讲到,人主左右“谀己者众”,常出现“权移左右,而上势分矣”的情形。《傅子》提出,君主识奸佞,才能做到尊贤。直臣往往是贤良之臣,人君应尊重直臣、任用直臣,营造清明的政治环境。因此,排除奸佞,整顿吏治是非常必要的,而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重爵禄,以德的贵贱、功的多寡制定爵禄之分。在满足各级官吏基本生活要求的条件后,再按贡献增加俸禄,并加以法律约束监督。以这种评价机制防止贪官污吏营私舞弊,鼓励各级官员奉职敬职。

《傅子》从教化的角度,从人性认识出发,指出教育的重要性。《贵教》《法刑》等篇多次论述人性是随环境和教化而改变的,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原王朝为了维护统治,要对周边民族进行教育。《贵教》篇指出:“中国所以常制四夷者,礼义之教行也,失其所以教,则同乎夷狄矣。”要尽量用教化去减少中原民族与周边民族文化上的差异,用文教的优越性加强民族交流交往,增强文化认同,促进民族融合。《傅子》建议人主重视人才的培养,大力推行教化。傅玄强调宰相在人才选拔方面的作用,认为优秀的宰相能够吸引、举荐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用贤人的标准首先是有德。发现贤才与识别宝贝一样,不能以固定的标准刻意相求,要以“任诚”的原则大胆起用新人,而且要因人而异。《授职》篇指出,明君要有好的宰相辅佐,优秀的宰相能吸引发现更多良才。朝廷要计人置官,量才而用,使有为之士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朝廷效力。

三、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傅子》倡导统治者重视人民群众,把为百姓谋利益作为首要任务,要使百姓生活安定富裕。《安民》篇有感于现实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利民兴农的安民建议,制定了分民定业、重亲民之吏、以法宽民、量时省吏、乡闾教化、量民役赋、图远兴事当慎等七条安民之策,用来解决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问题——“民富”。“民富”而安,“安民”而“上安”,所以民生问题是为政之要务。

傅玄围绕民生问题,从不同方面进行探索,从而确立农业是立国之本。傅玄肯定商业的作用但限制其发展,重农抑商,防止商贾剥削农民。为了加强农业生产,他提出了寓兵于农、减轻田租、设官管理、整顿水利等举措。关于赋税,提出了“至平”“积俭”“有常”三个原则,因地制宜,量民力以役赋。“有常”突出强调了国家的政策和标准要有持续性,这对维护国家稳定、凝聚民心、提高生产积极性有重要作用。农民专心务农,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能够保证国家粮食储备充足,以应对非常之需。傅玄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提出了增加国家物资储备的应急预案,真可谓高瞻远瞩。

《傅子》中肯定了商业与商人存在的作用,但认为必须要对手工业加以限制。傅玄指出,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是国家经济之基,不仅要列为首要地位,还要保证有足够的从业人员。各种职业人员的比例要协调,不能舍本逐末。各种职业的从业人数,应根据社会的客观需要而定,以能够满足社会生活需要为准。商业不可或缺,但要限制手工业的发展,士兵能够保证国家需要即可,工、商、士这三种职业的从业人数都不宜过多,以保障农业的劳动力。

四、天行有常,以异致同

傅玄认为,天地运行是有规律可循的,《义信》篇与《法刑》篇都反映了他的这种唯物论的宇宙观。《傅子》强调为政治国要遵循天道,顺应自然规律,按照时代需求,回应百姓呼声,不任意妄为,也不要消极无为。人要善待自然,人与自然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要协调一致,和谐统一。但是,傅玄也认识到人与万事万物有本质区别,人有主观意识、有思想,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的主体意识。《问政》篇指出,研究天道是为了尽人道,傅玄将这种思想付诸实践,改旱田为水田,并获得了成功。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事物可以相互转化,体现了其以异致同的思想。他打破陈规,勇于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从政论和疏奏来归纳,他在《傅子》中所提出的改良措施主要有四点。第一,急商缓农,贵本贱末。傅玄认为农业是国家之本,居于国家经济的首要位置。农业是衣食之源,只有发展农业,解决民生之本,才能巩固封建政权。第二,统筹安排,合理分工。针对当时卖官现象,傅玄提出精简旷官进行治理,将社会上的人按照士、农、工、商四业进行分类,统筹规划。第三,改革课田,减轻剥削。改革分成方法,有效恢复生产。第四,广罗人才,尊贤信直。任用忠诚的贤佐,陈力就列,远离奸佞。《傅子》遵循自然,尊重历史,和谐中求发展,大胆改革,使司马氏的政权得以存在与稳固。

五、结语

虽然《傅子》距今久远,但其反映出的治国理政思想依然具有现实借鉴意义,可为当下的社会发展提供有益指导。德法并重的主张为当代我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重视教育尊重人才的理念为提高文化自信提供了历史参考,关注民生的民本思想为当下的经济改革和完善应急机制提供了智力支持,尊重自然以异致同的观点为可持续发展状态下改革创新提供了成功经验。

猜你喜欢
教化思想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秋夜
文艺育人 教化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