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讲好中国红色故事的途径探究

2020-01-01 04:04田建林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教育者红色思政

田建林 邬 琼 侯 巍 王 丹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 117004)

新时代在高等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既是现阶段高等学校新时期培养学生内在要求,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途径。现阶段,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逐步深入,为挖掘中优秀红色故事和创新传播载体提供了新启示,其挖掘中既要从包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的红色事迹、红色地点、红色精神,又要兼顾各个特定历史时期涌现的岗位模范、时代英雄和时代楷模,进而编撰成广大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红色故事。

1 深挖经典,薪火相传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不可或缺的地方,爱国主义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和可靠的建设者强大的思想后盾。新时代新征程新时期,高校思政教师更应讲好中国的优秀品质的故事,凝聚学生高度的思想共识,耳濡目染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方向;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加了解新时代人才所需具备的优秀品质,使高等学校学生做到“见贤思齐焉”,不断完善自身,争取更大的进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添砖加瓦。

1.1 众志成城,典型塑造

新时代开展经典传承活动,中华文化五千载传承历史从未断绝,也经历了风风雨雨,面对历次大型灾难中华儿女都会精诚团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些都成为了红色故事编写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比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3年抗击非典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在叙述故事的同时要积极挖掘在其中典型的人物和事件,如唐山大地震过后的卢金川等人为当地村民打了20多口井;如2003年抗击非典涌现出来的陈洪光、叶欣、彭志敏、张锦、陈静秋等英勇献身;如2008年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大爱无私地保护学生;还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屠呦呦,为人类文化沉淀精神的文学家莫言,为人类解决饥饿问题的杂交水稻之父专家袁隆平等。高校思政教育者在深挖时代楷模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红色文化的传统经验与教训,挖掘新亮点,打造新形象,开创红色文化讲解新格局,在红色文化故事的江中要把历史学、文化学、传播学的理论不断运用到实践当中来,并在实践中检验与验证,从而形成中华优秀文化故事汇编,供高校思政文化课程借鉴。

1.2 命运共同,铸就未来

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作为拥有五千载泱泱文化的大国,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十分重要。朱小峰(2019)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中提到,推进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1]红色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中国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演绎,也是对文化和道路的自信。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和”为贵,对于国家“和”的范围不断扩大化,不仅中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友善,同时也指群体之间一种共生的状态。郭鹏杰(2020)在《传承与对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中写道,把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提升到天下为公,人类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民族观、世界观。[2]大文化的视域下,现如今可以概括为“命运共同体”,将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信念教育与祖国的发展融为一体,培育学生国家观、大局观和历史观。

1.3 红色延续,薪火相传

红色传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革命战争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既包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等优秀品质,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瓦窑堡会议、遵义会议、红军长征、三大改造、南方谈话等革命改革与建设,又包括毛泽东故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上海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纪念馆、延安和瑞金等具有历史意义等红色地点。殷亚敏,刘明耀(2019)在《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加强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理想信念教育》指出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理想信念教育,发展并吸收他们入党,对于保证和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3]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号召当代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包括中共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共青团员等时时潜心学习,不断学习中国近代史、中国党史和中国发展史,进而助力现阶段学生不忘初心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建设。

2 继承弘扬,树立典型

红色故事内核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只有让莘莘学子不断认知和实践,能更好地让高等学生明白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源源不断的文明。在特定历史时期不断涌现了众多的爱国专家学者不顾自己的人生安危,冲到了抗疫的第一线,没日没夜,众志成城,如钟南山、李兰娟、李文亮等同志;还有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医疗救助小分队,众人拾柴,携手共渡难关。战国时期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国时期孙权曾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这也正是今天红色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写照。作为当代大学生就要有大局意识、底线思维和崇高理想。

2.1 讲红色故事,赞美先进者

新时代如何讲好中国红色故事,最主要的就是历史时期先进人物的英雄事迹。为了能够更好地挖掘“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会议上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要注重“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三大问题。讲好红色故事是强化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之钙,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从更深处领悟党的艰苦奋斗,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反对拜金主义、享受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2 讲团结精神,聚众多力量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是华夏儿女持之以恒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只有人与人之间都团结,时刻与党和国家高度一致,培养高校学生匠人精神、规矩意识、优秀品质和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做到“舍己为人”“舍生取义”“同舟共济”“同心协力”的思想改观。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过程中,高校的思政教育者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教育与引领学生守初心,记使命,听党话,跟党走。高校可开展线上经典团结名言互相鼓励,互相劝勉,让学生徜徉在五千载文化的海洋中,字斟句酌,感受着红色文化的强大,努力将自己的青春与国家的建设发展融为一体。

2.3 延红色文化,品传承精神

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将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红色文化熔铸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这主要涉及到社会学和文化传播学两门学科。梁小玲等(2020)《新时代中职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思考》指出,红色文化教育是新时代学生价值观念,厚植当代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重要载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机平台。[4]周航(2020)《扩大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路径探索——以“中医药”文化为例》指出,现阶段文化传播包括着播形式、传播载体、受众以及文化偏见等四个方面。[5]因此,在传播中华优秀红色文化过程中,要排除万难,重在精神的传承。

3 多维创新,强化信念

新时代高等学校的红色文化传播中既有机遇,有存在着挑战。目前面临着红色文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理论脱离实际情况严重,缺乏统一科学化的体制编排,这既是所有思政教育者要面对的困难,同时也为新时期红色文化对助力学生和强化文化自信提出了有益的探索空间。在新时代高校红色故事编排中,高校思政教育者既要考虑到所面向的群体,做到因材施教;又要不握住时代发展的进程,做到及时性、创新性和可塑性,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把握新时代的主旋律,践行“两学一做”,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路线。高校思政教育者在红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既要借鉴实用主义的“做中学”理论,不断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的红色故事传承之路;又要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挖掘文化背后的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和现如今的传承内涵所在。

3.1 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创新红色文化新途径

现如今高等学校学生获取学习资源及其方式逐渐多元性、便捷性、及时性和 创新性。刘红(2020)在《网络思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影响探析》中指出,网络思政红色文化是对思政课堂的有效补充,也是有效的思想传播途径之一。[6]因此,红色资源开发与红色文化传播不仅局限于原本的历史书或者是教材上,高等学校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自媒体、官方媒体以及各种形式的学习App,所以如今高等学校学生在家学习时,思政教育者可以引领学生自觉网络学习,推荐一些具有红色资源的公众号和红色学习APP等。据了解“学习强国”APP的使用,其内容包含《要闻》《新思想》《辽宁》《综合》《县融媒体》《实播中国》《快闪》等多档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人文等五方面,形式载体多元化,体现了“多模态”的人体学习感受,多种感官来刺激和唤醒人们的学习动力,培育高等学校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此外,高校教师也可以组织团干部组成爱国主义宣讲团、主题团日活动、团会、网络APP等活动来挖掘工匠精神、优秀品质、理想信念和规矩意识等。

3.2 符合当代学生特点,创新红色文化新形式

目前高等学校学生均为00后学生,思维活跃,崇尚自由,心智不成熟,传统的红色文化组织形式可能在新时代学生的眼中略显单调。在此深挖红色基因的故事就会突出其强大的作用,众所周知,红色故事的“红”指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带领着中国同胞走向富裕,使国家变得强大的文文化支柱。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红”在中华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帛赤白色,从糸工聲”,表明了红色就是掩盖中白色,高校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他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因此花朵开成什么样子,主要取决于园丁如何对他们进行浇灌。正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在“白板说”理论中提及的那样,人在原始状态下,是一种洁白无瑕的状态。高校思政教育者在红色文化开展中要,善于利用“红”的隐喻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浅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政教育者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红色故事传颂中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既要凸显红色文化的主题思想,保留常态化的活动形式,又要在“短频快”文化体验中争取让活动的意义更加深入人心。如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经典文化配音秀活动、红色历史剧重演活动、红色诗词朗读比赛、红色景点配解说词朗读等活动,让学生能在新时代用红色景点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3.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红色文化新体系

红色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新亮点,现阶段在高等学校开展红色故事讲演重在红色故事的编排和整合。“红色故事”一词由来已久,据统计,现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搜集库中,共出现701条;“红色故事”与“高等学校”相结合词条60条。这意味着在新时代研究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能够更多地给思政教师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同时也是更多高校在创新红色文化发展载体的过程,高校思政教育者需要结合时下情况,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创造创新时代文化传播的体系,铺建红色文化传播的平台。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组织、搭建、衔接红色文化的关系点,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传播体系。在实践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学会记录实践的过程,实践活动的优点与不足,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吸取实践中的教训,进而为下一步红色文化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讲好中国红色故事也是多边外交的需要,高等学校学生只有深刻地了解中国的过去,守护和奋斗在美好的新时代,畅想前程似锦的新未来,才能更加强化文化自信,向世界发出声音,增强文化软实力。

讲好中国红色故事,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日常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当中,能够更加有内涵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站在思想高度,从细微处着手,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每一句交流中体现,进而将高校学生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有益地为高校党建工作发展构造新思路,增加新途径,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和考察方案,使高等学校学生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猜你喜欢
教育者红色思政
品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