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研究

2020-01-01 04:04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职业

蒋 琳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引言: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构成,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和效率。职业生涯规划是就业指导的新标准和要求,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加以指导,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科学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能够顺利度过学校和社会的衔接阶段,为大学生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1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价值

1.1 引导学生建立职业认知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价值观尚未完善,很容易由于就业信息和职业信息不对称,造成学生在就业阶段面临困难。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其正确认识职业,了解职业发展趋势。具备职业生涯规划后,大学生能够针对性丰富自身生活,拉近职业生涯和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将专业知识和就业创业关联起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1]。

1.2 帮助学生作出职业选择

由于大学生认知水平和社会经验薄弱,面临职业选择时无所适从,很难准确了解自己的就业需要,作出最合适的职业选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后,能够指导学生选择最合适的职业,根据学生个人优势和兴趣,作出正确的职业选择。高校通过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保证职业规划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分析职业发展趋势,加深学生对个人优点的了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主动权。

1.3 提高学生就业积极性

在就业阶段,学生就业积极性是重要保障,只有大学生就业指导发挥出实践价值,才能让大学生提高就业积极性。在教育改革中,学生就业自由度越来越高,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建立信心,明确方向,从而能够提高其积极性和就业热情。目前就业指导课程已经成为学生必修的学分课程,但课程内容相对单一,缺乏个性化和时效性,无法真实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就业择业。因此需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能够明确自己成长的方向。

1.4 有助于学生个人成长

在推动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个人成长至关重要,为了摆脱传统教学的局限,高校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展开教学,以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和素质教育不谋而合,针对学生专业特长进行指导,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以引导者身份,鼓励学生思考,在专业教育基础上,让学生成长为具备职业道德、政治素养、心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础,给予专业职业指导,能够让学生反思自我,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规划指导教育理念模糊

在高校职业规划指导中存在教育理念模糊的问题,将职业规划等同于就业指导,存在碎片化教育问题。目前高校仍然重视就业率问题,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提高就业率是主要目标,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观的培养受到忽视,由于大学生未接受过系统地职业规划指导,使其在就业择业中陷入困境,造成毕业生入职后流动性大,职业发展路线模糊[2]。

2.2 职业规划教育内容单一

在高校职业规划教育中,过多进行理论教育,教育内容空洞,忽略了学生专业和个性差异。大部分高校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设置随意,缺乏系统性,并未和就业技巧实践相结合,忽略了心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造成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情况,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3 缺乏完善的教学条件

高校职业规划教育也缺乏完善的教学条件,要想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需要具备充足的资金支持,具备专业教师、社会资源以及硬件设施。但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多由辅导员进行,组织机构设置缺失,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资金投入明显不足,都限制了职业规划指导活动的开展。

2.4 忽略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

在职业规划指导上,主要采用大班授课、讲座等方式进行,属于单向输出授课,授课内容单一,并未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大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影响教学效果。很大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碰壁,产生消极就业态度,出现焦虑、迷茫等心理问题,需要得到教师一对一指导,但在职业规划教育中并未设置一对一指导活动,不能有效帮助大学生适应就业环境,影响其就业择业。

2.5 职业规划指导主体不突出

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是辅助大学生能够在人生转折点做好充足的充足,合理进行未来生活的规划,而不是形成依赖性心理。但当前具体工作落实与实践环节中,所存在的情况却刚好与此相反。国内80%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在教师、家长的辅助之下所确定,其中更有40%-50%的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毕业阶段思想迷茫,根本谈不上独立自主的进行人生安排。学生虽然在形式上完成了直接规划,但却并没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自然更是无从谈起了。

2.6 彰显学生职业规划主体地位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全面开展,一方面在于如何从宏观层面进行职业实践活动的合理规划,一方面在于如何从细微的角度上,有序进行系列活动的合理安排,并着重凸显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是学生职业规划主体作用发挥出来的条件。其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施,在于结合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科学实行职业规划因素的统筹安排,继而将职业规划作为学生独立意识培养的开端,循序渐进的引导,最终帮助其成为具有“独立规划”能力的人。其二,大学生就业指导活动合理实施期间,尤为突出在当前新时期人才输出需求之下,创建专业性人才、全面化发展的新局面。即,大学生就业指导,应指引学生同时从当前和未来两个方面入手,开展实践生产系列工作的统筹安排,这样方可达到就业指导主体发展引导的目的。

比如,某高校进行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工作实施期间,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教师着重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实践目标,本次工作实施要点可概括为:⑴高校实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工作安排时期,注重开展了就业系列情况分析引导。其中既包括专业领域发展情况,又包括国家整体发展趋势,以实现职业规划与指导系列活动内容的妥善性安排。⑵无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实践情况如何,进行未来职业生产规划时期,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前期职业情况分析,以及未来该如何进行发展目标的定位,充分体现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体地位。

3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应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3.1 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职业规划课程在就业指导中意义重大,作为高校职业教育的重要构成,高校需要科学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展开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内容包括:⑴自我认知教育。作为职业规划教育的基础,教育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自己,了解自己,能够对自我和职业发展建立认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明确自身职业目标。⑵培养职业规划意识。通过职业规划课程让学生建立职业规划的意识,建立主体意识,能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提高其理想信念,顺应市场发展趋势,支配就业、创业行为。职业规划教育能够指导学生了解理论知识,了解职业发展趋势,能够在理论知识学习下提高对职业规划的认知。⑶培养学生职业抉择能力。如今大学生不了解就业形势,对自身能力缺乏自信,缺乏职业意识,需要在大学初期给予职业规划教育,鼓励学生建立信心,建立就业择业紧迫感,提高其职业认知水平。部分学生存在精英就业理念,对基层岗位不屑一顾,造成职业期望过高,产生就业困难。通过职业规划教育纠正大学生的错误认知,积极引导其走入基层岗位,脚踏实地。⑷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个人成长有重要价值,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通过职业规划课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打破传统就业观念,加强对创业知识的学习,引导其建立健康的心态,积极组织创新创业活动,让大学生能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得到成长。

3.2 给予持续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需要贯穿于完整的教学体系中,和理论知识相结合,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性指导。针对大一年级的学生,需要先进行职业规划基础教育,结合学生专业和职业发展,让学生建立职业规划的概念,对对口职业建立了解,清楚地了解到职业规划内容以及步骤。通过职业规划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建立职业目标和理想。经过职业规划基础教育,能够让大学生顺利度过迷茫阶段,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受到职业规划的影响,让大学生能改变学习态度,重视专业课程。对于大二年级的学生,大学生基本了解专业和职业,职业规划教育需要重点培养大学生适应能力,对大学生职业兴趣、性格以及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明确职业倾向。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强化专业学习,了解自己的潜能和兴趣,了解职业发展对自身能力的要求,引导学生为就业做好准备。

对大三年级学生,大学生基本进入实践技能的学习阶段,已经掌握专业技能。该阶段要求大学生更加深入、清晰地了解专业,提高其职业素质优势[3]。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计算机二级、英语等级考试等基础能力资格考试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职业道德、人际交往、言谈举止、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同样是职业发展的重要能力。高校可积极组织企业家演讲,邀请企业家、优秀校友到校分享创业经验,进行创业辅导,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高校需要全面收集就业政策,收集就业市场信息,及时传播给大学生,让大学生能够了解招聘信息,积极参与面试。同时设置咨询室,接受大学生的咨询,针对性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3.3 建立独立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部门

高校要重视组建独立的职业教育组织机构,作为职业教育开展的保障。要建立职业规划指导中心,接受职业教育委员会领导,专门负责对外联络汇总招聘信息,组织就业指导活动,接受大学生的咨询。要求工作职能明确分工,实现专事专人负责,工作人员能够细化就业指导,提高工作质量。并在各个院系设置以辅导员为首的职业规划指导中心,配合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一同进行就业指导工作[4]。此外要重视硬件建设,投入充足的资金支持。目前在职业教育上,高校缺少硬件设施支持,甚至缺乏职业测评系统,难以开展丰富的就业指导活动。高校需要加强对职业规划教育经费的投入,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实施。需要在活动场所、硬件设备、活动资金、人员配置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积极和社会企业建立合作,扩展校外资源,为学生争取招聘岗位和实习机会,从而积极组织专业实践。

3.4 建设职业规划发展平台

高校职业规划教育要积极建设职业规划发展平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职业规划中发展自我认知能力,建立就业信心。首先需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在合作中构建实践平台,建设实践基地,完善其职业生涯规划[5]。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改变封闭性教学,让学生实践范围得到扩大,放宽眼界,拥有更多和社会人员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己。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能够构建真实的情境,了解就业情况和岗位需要,让学生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实现专业发展的同时,能够拉近自己和社会需求的关联,对自己职业发展建立更深层次认识。其次可建立高校人才库,可邀请优秀毕业生和大学生进行互动,利用校园论坛或者微信平台,提供优秀毕业生和大学生互动的渠道,让优秀毕业生能够分享自己的就业经验和工作经验,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进行指导,能够进一步增强其综合竞争能力。最后要举办丰富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和社会的连接,让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中成长,充分认识自我,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积累社会经验,了解自身的不足,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推动大学生的职业成长。

3.5 开发网络信息化服务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网络时代,高校组织职业生涯教育需要重视信息化建设,积极提供信息化服务,丰富服务功能。如高校可积极开发云课程,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积极录制云课程,借助于云课程的共享性和开放性,链接网络资源,让学生接受更先进的就业理念,拓展学生的视野。高校可搜索TED、网易云公开课等资源,将网络教育资源上传至官网平台,学生可随时查看,对职业规划产生新的思考。另外高校也可以自主开发职业规划APP,将校园招聘信息、行业发展信息等及时上传至APP,学生通过使用APP能够获得最新消息,方便于职业规划教育功能的落实。如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使用网络咨询的方式,得到职业规划教育的支持和帮助[6]。网络社交软件渠道能够满足一对一个性化指导,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率,尤其是在效果评价和信息搜集上,使用APP发放调查问卷,能最大程度上回收问卷,并使用信息技术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服务效率。

4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存在教育理念模糊、教育内容单一、缺乏完善的教学条件、忽略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需要重视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给予持续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建立独立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部门,建设职业规划发展平台,开发网络信息化服务。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职业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基于食品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实践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