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闲放》中蕴涵的简约衣道

2020-01-01 08:11冯宪编辑丙丁
科学生活 2019年9期
关键词:特指穿衣芭蕉

文/冯宪 编辑/丙丁

近日读唐诗,读到了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夏日闲放》这首诗。白居易被后人誉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与李白、杜甫两位大家并列,素有“诗王”“诗魔”之别称。他所创作的诗赋浅白易懂,叙事性和故事性强,常常能于事抒情、寓理,十分生动,故能受到读者的偏爱。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根据诗的内容分析,可以断定此诗应是白居易年迈辞官后赋闲在家所作,展现出来的画面是作者本人在夏天家中的生活状况及诗人本身的一种淡雅、旷达的人生态度。此诗虽远不及《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名篇为读者所熟知,但仍很好地体现了作者一贯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它用一种浅白直叙、琅琅上口的方式记录了诗人当时闲适、放轻松的生活场景,也反映了作者同情那些为生计奔波者(箪瓢人)和“知足常乐”的一种心境。此诗虽然诞生于一千一百余年之前,但在当下炎炎夏季到来之际,阅读体味一下,仍能让人觉得有一丝凉意扑面而来,正是对“心静自然凉”的生动诠释。诗中提到的“少外出”“净庭户”“足睡眠”“食清淡”“少欲求”“避烦恼”等都是很好的夏季养生方法,值得现代人仿效。

出于所从事专业的敏感性,笔者对诗中所提及的有关纺织和服装的话题特别感兴趣,认为它生动再现了当时诗人在夏季居家环境下的一种简约的穿衣之道,显现出他“内外有别”,尽量减少服装讲究形式对身体过于包装、束缚和不愿拥有多余衣着生活用品的一种简约生活态度。

▲ 白居易画像

一、关于“褰裳”和“岸帻”

简约衣道所涉及的诗句是“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褰裳”一词最早见于《诗经》中的《国风·郑风·褰裳》,描写的是一位年轻女子,期盼自己的情人涉河来相会的心情。“褰”字读作“千”,古代作名词用时意同“绔”(读音为库),特指一种无腰、无裆,两腿分离,遮挡膝盖以下小腿的套裤。而“褰”在此处诗句中作动词用,有“撩起”的意思。“裳”字有两种读音,一为cháng(常),古时指围于下肢的曳地袍裙,另一为shāng(伤),也就是今天常用的“衣裳”一词中的那个“裳”字,通常是指下装。在古诗中,“裳”应读成前一种发音,特指围于下肢的曳地袍裙。白居易诗中“褰裳”之意就是撩起所穿的长袍。诗中“岸帻”一词中的“岸”字也作动词用,有“推上去”的意思,“帻”(读音为责),特指古时男子头上裹覆的头巾。所谓“褰裳复岸帻”就是说诗人在自己家中,撩起曳地的长袍,并且把裹覆的头巾推得很高,以至于露出整个额头,用以减少装束的束缚感。在炎炎夏日里,在外人看不见的居家环境中,不讲究着装的规整,减少了服饰用品的束缚,就图个凉快、清爽和放松心情。这样做达到的效果便是“闲傲得自恣”了,即因为少了原先着装打扮的约束,诗人自己感到在暑热的环境中心情畅快、悠闲自在得多了。

▲《诗经》中“褰裳”的意境图

从诗句面上看,这里说的是一种穿衣之道,但其实也是诗人的一种人生告白。史载白居易有过为官经历,亲身领教过官场上的那些讲究礼仪的规定,据历史记载,他曾先后穿过五品绯色朝服和三品以上官员的紫色朝服,在公众或特定场所受到过“暑毋褰裳”的约束,即使天再热,也不能有撩起袍服这样不合礼节的行为(《礼记·曲礼》中就有“劳毋袒,暑毋褰裳”的着装要求);白居易也曾遭贬,有过“接地气”的生活经历,故能亲身体验老百姓平常所过的那种“随遇而安”“布衣素食”的俭朴生活。随着年纪的增长和阅历的积淀,晚年的白居易崇尚的是一种“闲适”“独善其身”的无所拘束的生活,显然,“褰裳复岸帻”便成为一种符合他自己惬意心象的简约装束方式,“闲傲得自恣”则成为他一种适宜的理想穿着感受。

▲ 现代生产的芭蕉布

二、关于“蕉纱三五事”中的“蕉纱”

此诗当中,关于“简约”和“节俭”穿衣之道的还有“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和“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这两句。诗人所表达的意思是:夏天穿的衣物无需太多,轻薄透气、清凉舒爽的衣衫有三五件就够了(“事”在此处中作量词用),只要能够满足日常实际穿着需要就应知足,其他多余的衣物反而会劳心费神,添加一些无谓的烦恼。反映的是诗人晚年崇尚“简约”和“节俭”生活的一种人生态度。

诗中提及的“蕉纱”特指一种夏季穿着的普通衣衫,材质选自从芭蕉这种植物的茎皮和叶子中提取出来的纤维,经捻纱织布而成,称之为芭蕉布,其特点在于纱线纤细、质地轻薄稀疏,具有透气排汗的性能,适合于夏天穿着。作为一种布料,芭蕉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 记载,我国在汉代已有芭蕉布的生产,《后汉书·王符传》曾提及“葛子升越,筒中女布”,便是指这类质地细巧、经纬疏松,由女工织出来的衣料。唐代时期岭南地区已广泛生产芭蕉布,成为当地人常用的衣料来源。而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所产的芭蕉布由于质量上乘,在唐宋时期一直是上贡朝廷的贡品。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夏服》中有:“蕉纱,乃闽中取芭蕉皮析缉为之”的描述,揭示出蕉纱的主要产地是在福建地区。诗人之所以垂青“蕉纱”,主要还是在于它所具备的良好服用性能,适合在夏天穿着,能够增加舒适感。同时,“蕉纱”这种服装的“平民”属性也是诗人喜欢的,因为它能够契合诗人推崇的“闲适”“简约”,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所以诗人在诗中表示,有三五件“蕉纱”便足以度夏,在穿衣方面不需要有其他多余的奢求。

▲ 甘肃出土的元代蕉纱衣

三、古人“简约”“节俭”穿衣之道的当今延续

与其巧合的是,在经历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面临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准受到影响后,当今社会的时尚界也盛行一种“简约之风”,即提倡“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适度消费、简约随意生活”的模式,这与白居易当时在此诗中所描述倡导的生活方式颇有些相似之处。行文至此,看到一则最新报道,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6月19日那天出席例行记者招待会时未打领带,引起业界不少猜忌。而实际情况正像他所解释的那样,因当日正值我国主题为“低碳行动,保卫蓝天”的“全国低碳日”,同时又处于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所以不打领带,让着装“简约”“随意”一些,以符合“节能环保”的宣传主题需要。他还表示,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愿意与大家一道,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节能减排理念,为呵护共同的地球家园,为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当然,这种现代“简约”版的服装形式,决不是为了个人的“闲傲得自恣”,而是积极呼应“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系生态平衡”这样造福于人类自身的大政方针,立意显然要比白居易诗中所表达的内容宽广得多。但不管怎样,无论是白居易所写的这首诗,还是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的这一装束表现,都能给我们平时的衣着方式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与思考。

▲ 现代简约衣着方式

猜你喜欢
特指穿衣芭蕉
雨打芭蕉
自在才是我的穿衣态度
穿衣取经
等闲托谁题芭蕉
有范穿衣也是性价比王
把相思卷在芭蕉里
White Elephant
芭蕉琴
《老残游记》中的“何”系特指疑问句计量研究
The Looney Bin疯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