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进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脑、肾、眼底、胃肠、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肾病、内科杂病和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病以及小儿多动症、遗尿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等疑难杂症。
郁证的中医药治疗
郁证是以情志忧郁、气机郁滞引起的以情绪低落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中心病位在肝,发病以气机郁滞为要。病理性质有实有虚,病初以邪实为主,病久邪恋伤正可致虚实夹杂。本病的转归预后,与患者体质之别、所处环境,以及治疗是否得当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新病易愈,久病难治,如情绪不畅诱因不除,容易反复发作。郁证的各证候之间可相互转化,或相互夹杂。其中,有病情严重者,情绪低落不断加重,悲观厌世,甚至可能诱发自杀,危及患者生命。
辨清证型是关键
辨六郁气、血、痰、火、湿、食是郁证常见的6种病理类型,临床常兼夹出现,但始终以气郁为主要病变,辨六郁即辩明患者所属何郁。气郁特征为善太息、胁肋胀痛、脉弦;血郁特征为痛有定处、肌肤甲错、舌质暗、有淤斑;痰郁特征为体胖痰多、咽中如有炙脔、舌苔腻、脉滑;火郁特征为时有口疮、口干、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湿郁特征为身重、胸脘痞满、舌质淡、苔白腻;食郁特征为嗳腐吞酸、口臭、食少腹满。
辨脏腑一般来说,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痰郁、湿郁、食郁关系于脾;久病多虚,与心、肾关系最为密切。
辨虚实新病多实,久病多虚。气、血、痰、火、湿、食等郁属实,病久耗伤正气,心脾两伤、心神失养属虚。另外,病久虚实夹杂者也不少见,临床需辨别虚实之主次。
理气开郁需分证论治
调畅气机、理气开郁、移情易性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對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再根据其是否兼有血淤、痰结、火郁、湿滞、食积等证,分别采用活血、祛痰、清火、化湿、消食等法。虚证应根据所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损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虚实夹杂者,虚实兼顾。
郁证病程较长者,用药不宜峻猛,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精神治疗应贯穿郁证治疗的全过程,可选择配合针灸、气功等疗法,以提高疗效。其分证论治可参考如下:
肝气郁结证 情绪低落,善太息,胁肋胀痛,不欲饮食,胸脘痞满,大便干稀不调,女子经前乳房胀痛,舌质淡,苔白,脉弦。治法:疏肝解郁,抑肝扶脾。方药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参考处方:柴胡、炒枳壳、陈皮、炙香附、川芎各9~12克,赤芍、白芍各12~30克,苏梗、香橼、佛手各6~9克,玫瑰花9~15克,炙甘草6克。该方适合于少阳气郁体质,或忧郁气结者。
气郁化火证性 情急躁易怒,胸胁胀痛,口干、口苦,目赤,嘈杂吞酸,失眠多梦,大便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方药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痰气郁结证 精神抑郁,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善太息,胸部满闷,舌苔白腻,脉弦滑。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方药可用半夏厚朴汤加减。
心神失养证 精神恍惚,悲忧善哭,心神不宁,时时欠伸,舌淡,苔白,脉弦细。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方药可用甘麦大枣汤加减。
心脾两虚证 多疑善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方药可用归脾汤加减。